第一百三十七章:佛语
作者:提莫队长正在      更新:2019-09-22 03:24      字数:3112

陆晓吃着核桃,走到厨房看四叔做菜,又偷吃了一块刚起锅的鸡肉。这只半大就短命的小公鸡,肉香脆嫩滑,合着泡椒炒出的那个味道好得很,别说吃,闻到味儿就是流口水。陆晓吃了一块,又给秀儿偷了一块。母亲只顾和姑婆闲谈,也不说陆晓。

她知道陆晓早就把四叔家当成半个家了,从来都是不顾忌什么的。也是的,陆晓从小就在四叔家玩,他两口子就两个女儿,没有儿子,见陆晓长得乖巧,加之又是亲戚,所以对陆晓很是疼爱。这老太太一点脾气也没有,陆晓虽然调皮,却总是帮着她做事情,老人家有些封建思想,重男轻女,见陆晓很懂事,自然喜欢。

四叔家也是独门独户的,两层楼的青砖瓦房,楼上三间卧室,四叔两口子就住在上面。楼下中间的是堂屋,右边的一间卧室,老太太住在里面,左边的一间被隔开了成了两间小的,外面的半间做成了一个仓库,墙上挂满了腊肉。里面半间不知道做什么用的长年锁着,记得小时候有次陆晓和秀儿好奇,想打开进去看看,见四叔在凉椅上睡午觉,钥匙挂在腰间。于是陆晓怂恿秀儿去偷钥匙,秀儿本是不敢的,见陆晓怂恿的厉害,便偷来钥匙。

哪晓得他们刚打开密室的门正要进去,却被后面的四叔敲了她几个暴指,那秀儿立马痛哭起来。陆晓虽然没有挨打,心里却比秀儿还要难受,躲到院子的牛栏里大半天也不好意思不出来!这后来四叔又在房子的左右各搭建了两间矮瓦房,左边是厨房和堆积柴物的,右边养着猪牛还有一个厕所。

他们在堂屋里吃晚饭,三婶用没有种完的红苕种煮的干饭,除了泡椒辣子鸡块,又炒了两个素菜,一盘烟熏老豆腐干,一碟子香酥花生米,香喷喷的摆了一桌子。

那堂屋中间墙上高挂的**图象已经泛黄,下面贴了一张明星油画日历。年轻的抢着鸡肉吃,老太太牙不好,对鸡肉不感兴趣,拈着青菜使劲的吃。母亲三婶陪她老人家有句无句的闲聊,如同有说不完的话。陆晓陪四叔喝了一点药酒,刚下肚就上了头,脑袋昏沉沉的如同吃了药的老鼠。

陆晓听到母亲她们在说到什么明天都进城去的话,仔细一听,原来明天秀儿要进城去看她丈夫。她丈夫在县城里一家家具厂里当工人,很挂念孩子,嚷着要秀儿抱过去看看,夫妻二人也好久没有见了,相思的厉害。又加上兰儿耍完周末也要回城里读书,言语中三婶也有进城去逛逛的想法,母亲一听,连忙邀请她去他们家耍。

几人一拍即合,商量好明天一同出发。母亲又喊姑婆也去,老太太连忙摇手,说愿意留在家里照看鸡鸭。又说城里住不惯,楼下的人也不好,和她们闲聊个个都爱理不理的……陆晓门大笑起来,知道她老人家不喜欢城里人“老死不相往来”的生活方式。母亲边笑边看陆晓,陆晓明白她的意思,她是害怕回去了担心陆晓一个人在这边。

于是陆晓说道:“你们都去好生的耍,陆晓在城里呆厌了,还想在乡下好好的住几天呢!这边有四叔和姑婆他们,还有幺叔幺婶,你们就不要担心陆晓的着落了!”

“对的,表姐啊!你就一百个放心回去,你是知道的陆晓从来就是拿陆晓当儿子对待,有陆晓在他的身体只会越长越强壮的。你回去和姐夫都安心的过日子,这边有陆晓呢!”四叔怕母亲担心陆晓,连忙承诺道。

吃完饭后,三婶和老太太收拾碗筷去了,他们坐在堂屋一边看电视一边吃瓜子。秀儿的孩子哭着要睡觉,她只好抱他上楼去了。兰儿本来还想多看会,四叔却吼她去睡觉,说明天要上学起的早。

三婶她们洗完碗筷喂完猪牛后便来陪他们闲聊,老年人起的早睡的也早,姑婆坐了一会就开始打瞌睡,说困了要睡觉,母亲说也要陪她睡去了,于是二人洗完脚便进了侧屋。三婶上楼给陆晓弄好床铺后,下来看陆晓和四叔还在摆谈,便说她也要去睡了,于是自个上楼去了。

堂屋里于是就剩下陆晓和四叔二人,又过了半个小时,四叔见她们都已入睡。便起身说有事情和陆晓说,于是关了电视,带陆晓来到左边的屋子。陆晓见他打开那间神秘的屋子,开了灯,引陆晓进去。

里面的这间房子密不透风,没有窗户,要是不开灯,白天都是一团的黑。陆晓进去打量着里面的一切,看一眼便知道这是四叔的工作室。一张大的木头神龛摆在里面,上面供奉了一个陆头雕刻的老君象,神台上摆了一些瓜果,还有几支熄灭的香蜡插在一个小的香炉上。四叔一进门就点了好香蜡,一个人面对老君象窃窃私语起来。

墙上一幅古画,上面一个仙女模样的人如同腾云飞天一般,下面有一排小的隶书字,看样子是一首诗,标题是《留别卢陲》,陆晓凑过去念了起来:

留别卢陲

唐?崔少玄

得之一元,匪受自天。

太老之真,无上之仙。

光含影藏,形于自然。

真安匪求,神之久留。

淑美其真,体性刚柔。

丹霄必虚,上对之俦。

百风之后,空馀坟丘。

读完后,并不知道意思,只是觉得这诗很熟悉,好象在什么地方见到过。想了半天才忆起原来在《旧唐诗》里面读到过,还记得有注解说什么这崔少玄是汾州刺史崔恭的小女儿,颇有些姿色,后来嫁给了一个叫卢陲的人。这卢陲到闽中做官,路过建溪武夷山的时候,看到了云中有两位仙人紫霄元君和扶桑夫人。她二人问卢陲说:“玉华君来乎”?卢陲不知道她们说的什么,于是回去问崔少玄,崔少玄于是说道,陆晓曾经是天上玉皇大帝的左侍书,被册封为玉华君,只因尘缘未了,动了凡思,被贬谪到人世,做了你的妻子……又过了几年后的一天,崔少玄突然对卢陲说上天重新召她为玉皇左侍书,要回去了。卢陲不答应,苦苦相求挽留。崔少玄于是说,看在他们多年的情分上,陆晓给你点指示,你按此指示去做,终究有一天一定会再见到陆晓的,说完后便留诗一首飞天而去。后来卢陲悟透了这首诗,修炼几年后也飞升做神仙去了。

这样的故事陆晓原本以为是神话传说,不料四叔他们却是拿来奉为真知。四叔见陆晓读画中的诗句若有所思,于是说:“如有人读得懂这首诗,便和陆晓金丹派有些缘分,只要经过他们悉心指点,假以时日一定能悟及大道!陆晓今天带你进来就是想给你交代陆晓和你祖父的第一重身份,前天你已经知道了个大概,索性今天全都给你说清楚的好。”

“第一重身份?四叔是不是说你和祖父都是什么金丹派的传人!”陆晓问道。

“是的,佛教有‘一叶开五花,结果自然成’的说法,他们道教也是如此。尹喜当年创立了楼观派,他以《老子》为教典,尊奉李耳为教主,以得道归真为使命!这样一直传到东晋的梁谌后才逐渐的分成了很多个不同的派别,于是这道教的派系就枝繁叶茂了。

先是东汉张陵在蜀中鹤鸣山广收门徒,让入教的人交纳五斗大米,于是该教就被称之为五斗米教,又称天师道。又有张角、张宝创立的太平道;其后大真人魏伯阳创立了金丹派;道教第一女道士魏华存创立上清派;北朝时,北魏太平真君年间,嵩山道士寇谦之代张陵为天师,创建北天师道;在南朝宋明帝时,又有庐山道士陆修静,‘祖述三张,弘衍二葛。’创立南天师道;还有箫抱珍创立的太一派;王重阳于金大定七年创立的全真道;刘德仁创立的大道教;宁全真创立的东华派;王文卿创立的神霄派……”

四叔一口气的介绍着道教的支派,陆晓听得有些出神。

他继续说道:“后来天师道第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于元大德八年游说上清、灵宝派成功。将三派合并一派,创建正一教,自任第一任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箓。此后,江西龙虎山传天师法的龙虎宗(正一派),清江阁皂山主要传灵宝法的阁皂宗(灵宝派),江苏句容传上清法的茅山宗(上清派),皆统一于正一派。天师道从此亦名为正一道,其他如净明、武当等支派均属之。当时的正一派是多么的显赫一时啊!只可惜好景不长,这张与材升天后没过几年正一派便四分五裂了,回到原先,几个派别改回名字各自领导一方去了。孟子说:‘古圣人,皆是明于礼仪而陋于知道人心。’可真是一语道破玄机!每个人的想法不同,强行合并扩张也不见得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