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朝试
作者:半屡青丝      更新:2019-10-02 12:35      字数:3021

清晨,阳光暖暖的照射进金碧辉煌的宫殿,尊贵的金黄色让人眼花缭乱,

临城,皇都,宫殿,这里有很多的宫殿,武奕争的书房叫典经殿,而面见群臣的大殿,叫安民殿,是当年孔墨提的字,取的名,

殿内,文武百官站立在殿内,武奕争高高坐在龙椅上,他一身金色,颇显富贵之相,

龙椅前,张青,郑朝安分为两对分立左右,武奕争看着群臣开口到:“朕曾下旨招一个元帅,一个军师,两位爱卿,昨天的文试武试结果如何?”

说着,他突然想到了一件事,

“诶,昨日考官给了朕看了一考生的文章,嗯!此人文采斐然,堪称神笔之作,朕此刻提名他为文试状元了,诸位爱卿,可有异议否?”

“万万不可啊皇上,此人文章虽好,但却明嘲暗讽当今盛世,此人当不得状元啊!”

郑朝安站了出来,对武奕争说到,武奕争一向畏惧郑朝安,此刻他就犹豫了,眼神瞟了一眼张青,张青见他看自己,就当即跪下,

“皇上,这篇文章微臣也曾看过,并且还见到过此人,此人生的龙眉凤目,确实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如若错过此人,国家便失一栋梁,

再者,此人虽然文词犀利,但他对事实一针见血,更能看出他了解当下利弊,这般人才可遇不可求啊,所以,微臣建议,让他面圣吧,再定夺录不录用如何?!”

“这……!”

武奕争还是犹豫不决,因为他知道,这并不是他一声令下就能解决的一件事,所以,他习惯性的转过头看了看郑朝安,

郑朝安嘴角一弯,然后点了点头,武奕争才安下心来,他扯了扯喉咙说:“张爱卿请起,嗯,爱卿之言,确有道理,那就召赵羽觐见!”

“谢皇上,”

张青谢完,才站了起来,紧接着,传旨太监便大喊:“传赵羽!”

这个声音响彻大殿,一直回荡到外面,一直传到在外等候的赵羽的耳朵里,他才从楼梯下走了上去,

他的步伐很轻盈,走起来丝毫不费力,片刻就到了门口,太监走进去通报,

大殿内,武奕争一脸微笑,

“张爱卿,朕听闻昨天你的武试出了一个高手,今日怎么不带他进来呢?!”

“回圣上,这赵羽……!”

太监走了进来,

“皇上,赵羽到!”

还没等到张青回答,赵羽已经走了进来,他看着这金碧辉煌的宫殿和金殿内高高昂头的大臣们,心中却无半点波动,他不喜欢名利,他以前,只想和凌儿隐居,但此刻,他很想去完成孔墨未完成的事情——平定天下,

权力,像一个充满魅力的魔鬼,它会吞噬人的心智,

但赵羽,并不认识权力,他也不想认识,

所以,他只看着武奕争,高高在上的武奕争,

武奕争也看着赵羽,一袭白衣,飘飘若仙人,他惊愕着,突然,他内心不禁揪了一下,这赵羽,只觉得眼熟,这名字,也十分耳熟,

他好像在哪里见过这个人,听过这个名字,但他却想不起来了,

岁月,是一种可怕的东西,它能剥夺人的所有,包括生命,

武奕争还在沉思,他的记忆突然乱了,此刻,大殿一片安静,武小玲走缓缓从后面走了出来,

她轻轻推了下武奕争,

“父皇,台下此人,正是此次文试之首,武试之魁的‘银枪身’赵羽”

武奕争回过神来,转过头,看着武小玲,却皱了皱眉毛,

“小玲,你说他叫什么?”

“‘银枪身’赵羽,父皇!”

“‘银枪身’赵羽?”

武奕争又陷入了片刻沉思,但这次只是片刻,他对着台下的赵羽喊到:“你,可是赵羽?”

他的声音十分有力,却没有任何的威慑,

赵羽听着抬起头来,看着龙椅上那个人,他一身金袍,俨然的一张脸看起来饱经风霜,表面上高高在上,却总觉得不如一个平民,但此人,看起来确实眼熟,赵羽也忘了,在哪里见过这张脸,或许,在他的记忆里,也不曾想起这人的模样来吧,

“禀圣上,草民正是赵羽!”

“哦!那你家中父母安好否?”

“草民无父无母,自小就和义父长大的!”

“原来是这样啊!那你义父是?”

赵羽突然不想答他,抿着嘴,武小玲看他的样子,便知他的心思,忙帮他开脱到:“父皇!哪有这般问人家的道理啊!”

武奕争恍如大梦初醒,

“是吗?哦,对!那个,赵羽,赵爱卿,你的文章朕颇为喜欢,既然赵爱卿是文武全才,那朕问你,你道此天下为乱世,朕很好奇,爱卿是否有医救天下的良方呢?”

赵羽作揖,答到:“当今天下之乱,乱在,内不稳而外不安,于内,百官食白禄却不为民做主,赵羽一路走来,眼见了许许多多的官逼民为盗,盗劫官救民,这来来回回,苦的还是民,倘若地方之主克身律己,朝廷之臣能够尽职,那百姓必当有盛世之福,此乃内乱之概也!”

百官顿时大怒,怨言纷纷而起,只有张青个郑朝安依旧淡然,

武奕争笑了笑,在笑声中,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

“好好好,好一个赵羽,那朕问你,外患又当如何?而今边境祁国举大兵,行大将,已破我俩关,倘若再破雁口关,那他们就可以一马平川,蟀铁骑直取皇都,以此,以卿之见应当如何?”

赵羽答到:“安天下虽说应当稀战事,多和事,今祁国来犯,羽以为应先败之,再和之为上上策也!

雁口关是易守难攻之地,但也难保万无一失,羽意,应速派精兵猛将前去相援,而后又需一路精兵沿途设防,以防雁口关已破被敌人杀个措手不及,就算雁口关失守,有了这么多据点,也好给我军夺回雁口关的机会!”

“好,好啊~!赵爱卿真是洞察战事明了国情,你觉得何人最合适担任将军一职去救援雁口关呢?”

赵羽双膝跪下,

“赵羽请命!”

“好,真是英雄出少年啊,朕即刻封……。”

“慢着!”

武奕争没有说完,就被郑朝安打断了,

“皇上,赵羽虽是文试武试之首,但他并没有领过兵,此去事关重大,皇上请三思!”

说着,他紧紧盯着武奕争,武奕争当即踌躇了起来,

“那……那丞相以为谁最合适?”

“当数张青大将军最合适!”

“非也,丞相,此去雁口关,除了赵羽,怕再无人选了!”

赵羽拱手说到,目光紧紧锁住了郑朝安,

“无知小儿,你能去送死,但失江山又该如何?”

赵羽朝着武亦争三拜,

“赵羽此去有三胜一需,”

武奕争看着他突然乐了,

“何为三胜一需呢?”

“一者,赵羽虽是新将,却有边境领兵之经验,赵羽曾帮助公主守过寒连关,所以并不是没有领过兵,这是一胜,

二者,羽自幼就熟读兵书,兵法虽不精,但兵法谋略还是略懂一二,虽说比不上张青将军用兵如神,但勉强守住雁口关还是绰绰有余的,此外,赵羽早有保国之心,也深知此边塞之事也,心中早已有了完全之策,羽去,必胜之,

三者,赵羽此人不见经传,打仗带兵最重要的是知己知彼,而对方完全不知晓微臣,故不知微臣之用兵之道,但赵羽却深知祈国名将罗戈,所以,羽守,定无所缺,罗戈守,必定无防守之全,因而,羽攻之,则必胜,

除此三胜外,还有一需,张青大将军虽是国之栋梁,但后浪推前浪,才能保我毅国兴盛不衰,倘若我毅国如此泱泱大国,若每逢战事都需大将军,实乃我等后辈之悲也,

倘若大将军前去雁口关,那他处来人,又当如何呢?派何人守之?

只有大将军定在皇都,决胜千里,方能保国之太平,天下安宁,此为一需,有此三胜一需,非羽不可胜也!”

郑朝安笑了,

“好啊,有你赵羽之才,何愁天下不定!”

武奕争也笑了,

“丞相可还有异议?”

郑朝安作揖,

“微臣没有异议!”

“好,赵羽听封,朕封你为文龙大将军,领十万精兵无明日午时点兵出发前去雁口关救关!”

赵羽当即跪下,

“臣!领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