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7章.师徒 一
作者:无佛处称尊      更新:2019-10-05 22:26      字数:2499

随着网络文学的飞速崛起,其与传统文学之间的水火不容愈发不可收拾,双方的支持者早就想看两边的代表人物来一次“神仙打架”。

所以,这一出在冷月轻吟的粉丝看来绝对是龙虎斗而在佛心公子的粉丝眼中却是毫无悬念的pk,在有心人的刻意挑拨下拉开了帷幕。

而这件不断升级发酵引人关注的文学之争事件的始作俑者黄鲲鹏,正在他豪华公寓里喂养着特制玻璃笼子里一条黑白相间的银环蛇,这蛇是他高价从一个非法野外捕猎的朋友手中买回来的。

这条蛇胃口很大,刚丢进笼子里的一条泥鳅迅速扭转着灵敏的身体想在笼底溜走,可惜攻击速度又快又准的银环蛇哪会放过这条美味猎物,泥鳅瞬间就被消灭,黄鲲鹏饶有兴致地看着这一幕,格外的兴奋。

……

今天是周末,距离大奖的公布日期还有好几天,有望成为华国传统文学执牛耳者的大猛人“佛心公子”李逸知,大清早便驾驶着一台已有好几年历史的老款奥迪q5,出现在被外国友人称之为“东方之珠”的云间城西郊一处淡雅幽静的别墅中。

占地算不上宽广的别墅已有些年月,别墅侧面有方小花园,不大,最多也就够放一张石茶几数张木椅而已,却种满了各种别出心裁的盆栽小植物,而最惹眼的恐怕便是那几株爬满斑驳老旧墙面的盛开紫藤,很有田园风采的韵味。

李逸知今年三十多岁,正值壮年,有一副值得骄傲的好皮囊,五官英俊,身材高大挺拔,有着长期从事健身训练才有的宽肩窄腰以及健硕腹肌,虽然打扮有些与身份不符的朴素,但神情间却透露出一股成功男人特有的强大气场,粗犷而有力。

箭步如飞走进别墅后,李逸知便熟门熟路地径直走向面朝花园的老旧书房,依老师的习惯,这个时间点他老人家必然在磨墨练字,自从十年前师娘不幸去世后,恩师司寇清泓养成的这个习惯已经雷打不动。

果不其然,带有浓浓书卷气息的房间里,一位穿着灰色传统中山长袍的老人正在细细的磨着墨水。

年近七十的老人家颇有些仙风道骨的风采,虽然双鬓星霜,精神却很好,动作也相当稳当,没有半点老态龙钟,右手磨墨,左手则轻轻扣着个用历史悠久的油瓶结拴住的古朴小酒瓶,时不时小喝一口里面的花雕酒,相当怡然自得。

李逸知轻敲了三下房门,恭谨道:“老师,早晨。”眼角的余光却不经意间注意到老人书桌边上那一口灰暗的古老石砚。

质朴古典的石砚似乎没有被使用过的痕迹,本来气定神闲的李逸知心中微微错愕,随之转化为淡淡的失意,但很快就释然,一个在古董文物鉴赏领域说一不二的高人,瞧出这口石砚当中的门道肯定不会是件吃力的事。

这口明代绛州澄泥砚十分稀有,不要说一般的古玩商铺难找,就算是隐藏于百姓视野的地下黑市也难觅一二,人脉广泛的李逸知也是花了大力气才辗转从一个暗地里专门挖坟掘墓的摸金术士手中得到,作为一手把他领进门的师父司寇清泓六十大寿的贺礼。

当然心思缜密的李逸知隐瞒了石砚的曲折来历,也不知道是不是老人家年事而高有些老眼昏花,素来对弟子们所送礼物严密把关的司寇清泓竟然破例收下了石砚,让五年前,当时苦心冲击雁冰文学奖的李逸知喜出望外。

从十多年前开始,在华国文学领域就已经德高望重,有着举重轻重地位的恩师司寇清泓,就一直是雁冰文学奖几位最受瞩目的主评委之一,他老人家的意见就是一个人人都得掂量关注的风向标,他老人家选中的作品,不能说百分之一百得奖,但也相差无几就是了。

一直善于在人际关系中周旋获益的李逸知早已打通了当年绝大多数评委的关系,唯独这位一直视他如己出的恩师始终三缄其口,从未表态。

见恩师能收下那口足够买下一辆豪车的石砚,李逸知才放下了心,毕竟成为最年轻雁冰文学奖金奖得主这种莫大荣誉不是谁都能云淡风轻一笑而过的。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踌躇满志的李逸知最终也未能如愿赢得当届奖项,所有奖项都与他失之交臂,只得到一个对其他人来说必然会心花火怒放对他而言却味同爵蜡的“铜奖提名”这样一个安慰奖。

而实力上和李逸知不相伯仲的师兄却意外得到了当届的银奖。

这件事李逸知想不明白,也不甘心,但也不敢明目张胆地表现出来,在师父面前更是一直死死压制住内心那把从星星之火变成可以燎原的愤怒大火,依旧保持着一副尊师重道的谦卑模样。

早已被人尊奉为国内文学泰斗的司寇清泓老人转过身来,满脸的慈祥,微笑道:“逸知,来了啊。”

李逸知连忙点了点头。

老人手上的笔洗本已准备妥当,正要下笔,见李逸知进来,就放下笔坐了下来,同时指了指旁边的几张木椅,示意李逸知随便找张坐下。

有段时间没有见面的师徒相谈甚欢,老人一番让人如沐春风的嘘寒问暖让一直在恩师面前稍显局促拘谨的李逸知很快就彻底放松了下来。

老人内心一阵感慨,当年那个遇事慌张的毛头小子已一去不复返,历经人生数度沉浮,早已沉淀得稳重淡定。

聊着聊着,司寇清泓忽然问道:“逸知,最近书法上有没有生疏了?”

李逸知憨厚地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道:“近来工作忙,就少提笔了。”

司寇清泓淡淡一笑,也没有要责怪李逸知的意思,语重心长地叮嘱道:“事业再忙,也得抽空练练,能修身养性,对你有好处。”

李逸知点了点头,诚恳保证道:“一定会。”

老人也不深究李逸知是否能听得进去,有些自嘲地爽朗笑道:“说到练字,手就痒。”

最会察言观色的李逸知马上起来帮老人家仔细铺好宣纸,长久以来,能够站在师父身边欣赏老人家写字都是一番值得人细细品味的风景。

老人家挽起手袖,稍作停顿,深呼吸了一口气后随即下笔,笔锋闪转腾挪力透纸背,写的是南宋词人朱敦儒的《西江月》,全篇幅皆是狂草一气呵成,毫无半分停滞。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无碍。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不消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默默站在老人身边的李逸知已不止一次欣赏师父的挥毫,但每次近距离观摩都依旧让他心潮澎湃,怔怔出神。

老人家停笔后端详了一下,轻轻摇了摇头,似乎这一幅拿到外面分分钟被哄抢成天价的国宝级字画算不上满意。

“逸知啊,你看老师练字的时间也不短了,可知道老师最难写的是哪一个字?”豁达的老人没有过多纠结那首《西江月》的不完美,微笑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