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为政之道,也即正道
作者:蓉城秋雨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8055

与郭凡他们,同时来到高新区筹委会的,还有市委的任命书。

郭凡被正式提为高新区筹委会,业务科科长。在一个讲究资历,做什么都要论资排辈的行政体系,不到一年就当上科长,可谓是火箭提升。

对于他的提升,很多人表示了羡慕、嫉妒,但没有人对此表示不服。

郭凡是靠着他的能力,实打实的工作成绩,一步一步走到今天这个地位的。正是他,一天一天,将高新区从纸面上的计划,逐步转变为现实。他的提升经历,其实正是高新区每一步发展的真实写照。

因为他拉来了双环公司,市里有了确切的理由,成立招商引资办公室。

双环公司正式在益都市落足,又是他,陪同外商选地、建设,并切实做好了征地农民的后续安置工作。

众所周知,是他提出了产业链发展模式,并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濒临破产的213厂,走出困境,重新焕发生机。并且,靠着承接双环公司的周边业务,塑料厂、橡胶厂从无到有,到今天,两家厂已经成为拥有员工近两百人的正规企业,解决了大量的就业。

又是他,在众人束手无策的时候,仅仅带着两千美元,就飞赴美国。硬是从美国,带回了两个新的投资商,为高新区,逐步迈上正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如果说,以前的筹委会领导,担任着领导职责的话,那么可以说,高新区有今天的发展,全部是郭凡,不畏艰难、赤手空拳打下来的!

这一点,就是最不满的人,也不能不承认。

所以,大家对他提为业务科科长一职,表现都很平静,只有少数人,私下里说两句怪话。

可当市里,让他参与到集体领导,与高建云、余水两名副主任,共同讨论决定高新区筹委会的工作,并且主抓高新区开发一事,却引发了整个筹委会内部的震动。

这个任命,等于是市委,把高新区筹委会的主导权,完全交到了郭凡的手中!

一个科长,超越了两名副主任,以小制大,实际主持高新区筹委会工作,对所有听到这个消息的人来说,都无法相信自己的耳朵。

这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测。

他们都盯着现任的两位副主任,看他们是否能够平静接受这个事实。

高建云主任,显然是绝对无法接受的,他在回来的时候,就阴沉着一张脸。在筹委会照了个面,就招呼也不打,头也不回地离开了,看走的方向,还是回他的老巢宏圣乡。

余水没有他这样魄力,只是回到筹委会,就进了他自己的办公室,不再露面。

郭凡回到业务科,郦惠三人,对他谨慎地表示了祝贺,脸色都有些慎重。

他们都知道,作为一个业务科长,哪怕功劳再大,只手创下高新区一片基业,郭凡的资历,毕竟还是太浅了。他人又年轻,一下子超越两名副主任,实际负责高新区的主要工作,很多人都是有意见的。

这个位置,等于是一个火山口,孕育着无限危机。

郭凡坐了一会儿,从眼角余光中,感觉到,那两名属下,不时偷眼看他。一看到他视线迎上去,他们又赶紧将眼睛转开。手上不停地写写画画,也不知道他们在忙些什么。

郦惠没有逃避他的视线,只是,在她的眼中,也是忧虑,大过欣喜!

筹委会所在的简易楼,隔音效果很差。

即便是在走廊的另一头,只要说话的声音稍大一些,经过薄铁蒙皮的共振扩大,也能传到另一边。

各个办公室里,嗡嗡嗡的交谈声,时刻不停。

郭凡的名字,不时被人提起,语气有惊诧、有嫉妒、有羡慕、有不屑、有愤恨,但要细心倾听,却又听不真切。

郭凡心中非常烦乱,各种念头在心中纠缠,决定不再待下去。

“郦惠,一起出去走走吧!”

他拉上郦惠,走出办公室,顺着楼前走廊,向下楼阶梯走去。脚下的木板铁皮,被踩得哗啦啦响。

声音所到之处,办公室里的谈话声,便嘎然而止。

当他的脚步声稍一远去,刚才寂无声息的办公室内,便顿时又传来窃窃私语。两人下楼,脚踏实地,楼上,大概是以为他已经走了,仿佛是得到了统一的信号,各种各样吵杂的声音,甚嚣尘上,宛如一个菜市场。

这就是一幕,活脱脱的中国办公室政治场景!

为了避嫌,郦慧手插在口袋里,跟在他的后面,略靠后一步的距离。

时间进入三月,从农历季节来说,已经进入了春天。

不过西平四面环山,气候自成循环。使得外来冷空气无法进入,益都的冬天,要比其他地方,温暖一些,最冷的时候,也就是零度上下盘旋。

但这种相对封闭的环境,也让其他省市,已经是春回大地的时节,益都市还处于春冬相交的状态。

地面上,一些绿色植物,顽强的探出头,绽放出嫩绿的色调,为世界增添了一分生气。

而整个气温,却还依然保持在较低的温度。

旷野中,风声呼呼,吹在脸上,虽不再刺骨,却还有些冰冷,很快就将人身上的热量带走。出行在外,人们还是要穿着厚厚的冬装,快步疾行。

冷风吹在郭凡的脸上,把他晕忽忽的头,吹得清醒了几分。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你冷吗?”他回头看郦惠,在寒风中,把肩膀缩成一团,脸深深地埋在羽绒服,绒毛领里取暖,关切地说道,“不要站在大门口,这里风大,过来一点。”

郦惠慢慢蹭到他身边,扭头,飞快向筹委会简易楼方向看了一眼。发现大门拐角,墙壁挡住了简易楼,不会被人看到,便又向郭凡靠近了一点。

右肩轻轻地,倚靠在郭凡身侧。

从郭凡身上,传递过来暖暖的热气,让她感到身体,暖和了许多。

“郭凡,市里怎么会想到,让你一个科长,来主持筹委会?”她这时候,才能在私下里,问些关心的话。

“我在市委,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比你,还要震惊!”郭凡左手,顺势插入郦惠羽绒服的口袋,握住她的手。

“别这样!当心被人看见,影响不好!”郦惠脸一红,挣了挣,想把他的手掰出去。郭凡却强势插入,不肯收手。郦惠只好任他,只是更往里站了站,让两人目标,显得小一些。

郭凡小胜一局,笑了起来,心情也变得好了许多。

他看向远方。

视线中,竖立着几座高大的吊塔,无数的工程车辆、建筑工人,还在寒风中忙碌。

去年还是一片片农田的地方,现在,一条条水泥路,如白色的丝带伸展开来,将黑色的土地,分割成一块块规整的几何形状。

白色的水泥路空隙中间,有些地方,已经可以看到房屋的基座,网状的钢架,把楼房包围起来,数不清的工人,如细小的蚂蚁一样,在钢架梯板上来来回回,运送各种建筑材料。修得最快的那栋高楼,已经有了五层,还在继续向上攀升。

虽然双环公司,和省健二公司、三公司达成合作,分出了二十支建筑队。更有本地上千群众自发形成的小型建筑队帮忙,但由于工程量非常浩大,整个工程进度,还是相对比较缓慢。

大多数地方,还是一片空白。

一些平整过的农田,去年遗留下来,被碾压在泥土中的稻种,居然顽强地破开硬土,稀稀拉拉长出十几株幼苗。

远处道路上,一队车队远远驶来。

郭凡最初还以为是运送建材的车队,但驶到眼前,才发现,车上,都装着一个个包装完好的木箱。

原来,是从国外采购的设备,在十多天后,也通过海路,运到了。

可惜,除了少数仪器,大多数设备在检验以后,还是只能暂时存放在仓库中,等待实验楼建设完成,才能开封使用。

现在双环公司,建成的实验楼,只有一栋三层小楼。

公司从国内采购的实验设备,已经基本运到。但同样是因为地方狭小,展不开,许多大型设备,也只能封存。

现有的十多间实验室里,挤满了等待的研究人员,大家排队轮流使用。

为了充分利用时间,三百多名科研人员,都在事前,就做好充分准备,一到实验室,就争分夺秒,希望在有限的使用时间里,完成研究工作。

半年后就会好了。

半年以后,双环公司,将拥有一批国内顶尖的实验室。

公司的整个研究布局,按照通用实验室、精密实验室、专用实验室进行规划。在一批小楼层的通用实验室之上,还分别按照电磁、光电、通讯电子、半导体元件、计算机、材料、应用、网络技术等八栋二十一层实验大楼,上百个大小实验室,构成了完整的电子科学研究体系。

每一栋实验大楼,地下室都将安装一套大型计算机组,用于构建该系统内部网络,以及数据交换、科**算。

八套大型计算机组之间,又将通过一套超级计算机,进行沟通连接。

目前,构组大型计算机组的研究工作,已经展开。三百多名研究人员,多数都是从事计算机研究的,这方面不是问题。只要能采购到需要的设备器件,配置出几套性能优良的计算机组,对他们而言,那是举手之劳。

但超级计算机,就比较麻烦了。

西方欧美在这方面,对我国是实行禁运的。国内需要的高性能超级计算机,都买不到,更何况他们。

哪怕他们戴着一顶所谓的“美资公司”帽子,也无济于事。

经过讨论,大家决定还是暂时求助于中科院计算机研究所,用国内的设备、技术,先安装一套目前国内较高水平的超级计算机,应急就章。以后条件充分了,或者是自行研究制造、或者是改造、或者是利用通用芯片拼凑,都能想办法解决。

国内的研究人员,习惯了在艰苦条件下工作,用各种落后的设备,来验证研究项目。现在公司打算上超级计算机,哪怕是国内自己研制的,他们也是兴奋不已,连着好几天,都沉浸在喜悦之中。

如何将设备的潜能彻底压榨干净,他们更是手段多多,随手就可以拿出好几套成熟方案。

郭凡两人,站在门口,看着听到消息的研究人员们,一个个又笑又跳,从实验室里、办公室里、寝室里奔出来,围着车队,齐心合力,指挥工人小心把设备卸车,宁肯用自己的身体,充当肉垫。好多研究人员,从来没有见过这样高级的研究设备,抱着木箱,不肯松手。

看他们神情,比对他们的老婆,还要温柔。

两人相视一笑。

“我回来的路上,仔细思考过市委的意思……,说是市委的意思,其实就是新任市委书记,张瑞光的意思。”郭凡斟酌着词句,决定透露些信息,给骊惠,“张瑞光以前,是从事学术研究的。新一代领导人接任后,提拔了不少这样的干部,从事经济工作。

这些人,被称为‘学院派’。

他们的主张,认为我们应该尽快实行彻底的经济制度改革,打破老的计划经济体制,实行西方的市场竞争模式,用市场,来引导经济运作。”

“啊!”郦惠没想到,张瑞光竟然有着这样的背景。

她虽然从来没听说过,所谓的学院派。但通过郭凡三言两语,便对这个派系的基本主张,有了一个大略的了解。

她的反应,比当初郭凡的反应还要快,马上道:“这么说,中央是想以益都市,为试点城市,试验市场经济模式?提你来主持筹委会工作,难道是看你年轻有闯劲,而且注重经济发展,所以想让你来当这个排头兵?”

“呵呵!”

郭凡笑了:“我算什么,提了半级,也才是一个小科长而已。人家找打手,也要找个级别高的。我这样的,能帮他什么忙?摇旗呐喊,还是打酱油?”

“打酱油?”郦惠一脑门问号,她还没听说过,这个后世有名的围观群众专用标签。

郭凡微微一笑,不打算解释,他看着远方,热闹的工作场景,表情渐渐严肃。

“也许……,不是试验!这将是一次……规模宏大的……全国范围的,巨大风暴!从计划经济走过来的人们,将遭受到,他们从所谓有过的最巨大的冲击……”

他喃喃自语。

就事实上而言,国内的这次经济改革,和此后,俄罗斯的休克疗法,是一脉相承,并无本质区别。

但中国人民、顽强的中国人民,默默地承受住了这种切肤之痛,坚韧地扛了下来!

而心存幻想的俄罗斯人民,以为民主了,就能过上幸福生活的俄罗斯人民,却在巨大的落差面前,崩溃了……

郭凡这辈子,深为体制内一员,由于接触到大量的信息,能够明白,这次带来巨大痛苦的急剧转弯,是迫于无奈,是在政府彻底破产的严峻威胁下,不得不实行的一次冒险。

而事实上,也证明了,这次经济冒险,取得了最终成功。

但他也是一名普通的中国人,一个老百姓!眼看着数以百万计的国营工厂工人,为国家的错误,背负沉重苦难,心中依然感到极度悲怆。

也许,这次,就是一个机会!

以前的他,只是充当别人的马前卒,不能随心所欲发挥。

现在,张瑞光把挡在他前面的人给扒拉掉,给他留出了空间,让他可以一展所长。

不管张瑞光,让他主持高新区筹委会,是出自何种打算:是真心欣赏他是一个干事的人,还只是想把他当枪使。但既然,他有了这个机会,能够不受人擎制,主控一片天地,那么,他就应该切实发挥出自己的能力。

让自己这片天下,老百姓们,能较为缓和地,渡过这次大冲击!

至少,在自己掌控的这片天,他应该有所作为……

这是为政者,所应秉持的唯一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