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到能出门放风,林丫拉住林二丫,“二姐,你帮我找下衣服呗,我记得有件粉色的是没有补丁的啊。”
那件衣服是身体原主人印象中的最好的一件,因为颜色比较鲜艳,她穿过一次被人叫丑丫,还被林大妞嘲笑,她糟蹋了这么好的料,之后就再没穿过。
“那件啊。”
林二丫在底下翻找,拿出来的时候还有点诧异,这身衣服妹只穿过一次,被卷到包袱带到城里,已经压出折痕,很久都没碰过了。
“恩,就这件。”
林丫喜滋滋地穿上衣服,对着脸盆里的水左照右照,果然人靠衣装,穿上去看着精神不少,也有这个年纪姑娘该有的灵动,哪个无耻的她是糟蹋了衣服,明显就是嫉妒,林丫撇嘴。
“恩,这件罩衫,你穿着正好。”
林二丫点点头,当年李氏故意做大,妹穿起来就像个唱大戏的。
和老宅断亲,家里的伙食明显好了不止一个档次,娘做饭更好吃,照这样下去,妹还得长个,衣服了就穿不成了。
林二丫帮自家妹梳了两个辫,再要扎红头绳的时候,林丫反抗了下,开玩笑,哪有粉配红的啊,这能搭配吗?
粉配红,充斥着浓浓的乡土气息,自认为有完整审美观的林丫坚决不从,不过还是被自家二姐无情的镇压,最后林丫欲哭无泪,自我安慰,好吧,比起那种红配绿的,她确实看上去顺眼不少。
“我们丫长大了,爱美了啊!”
李氏把推着推车,这一路,路程不近,要采买的东西多,用推车省力。
林丫一脸黑线,冬日大雪封山,她又在山上,穿什么没人注意,现在则不同,她要到城北大营做翻译,以后那可是有头有脸的人,必须注意形象。
“你这丫头,哈哈!”
看着自家闺女背着手,一本正经,李氏乐不可支,眼瞅着一天比一天暖和,家里也得准备换季的衣衫,以前那些补丁摞着补丁的,不能再穿了。
为抄近路,李氏带着姐妹俩在胡同穿梭,来来回回不少沟壑,胡同里旁边还有挺高的荆棘,看上去很是破败,走路不心都能刮到衣服。
“娘,我要绕迷糊了!”
林丫眼睛成蚊香状,东拐西拐的,她完全的蒙圈,只能加紧步,跟在李氏身后。
“咱们去城边的集市,那里东西便宜些。”
李氏解释,走胡同,至少能剩下将近半个时辰的时间。
母女三人出来得很早,赶到集市,贩们刚刚摆好摊位。
今天是赶集的日,来来往往的不少人,好多乡下人打扮的人带着自家的土特产,鸡蛋鸭蛋,山上的木耳蘑菇,山鸡野兔,手工编织的篮,还有卖麻绳的,木盆,猪食槽,卖种的,卖菜的。
随处可见挑着货的货郎,遭到大姑娘媳妇的围观,林丫也凑热闹去瞅上一眼,劣质的胭脂水粉,俗气的珠花,价钱不便宜,一盒粉竟然要价一百文,那可是一百个鸡蛋啊,吃不饱谁有那闲钱,怎么不去抢!
林丫感兴趣的是刺绣手帕,荷包,络,这些在现代都是昂贵的手工艺品。
古代劳动人品的智慧真是不能瞧,那种绣工精致的荷包也不过才十几文钱,手快的也得绣上个几天,相比之下,还真是太便宜了。
“你大姐绣花的手艺不错,回头让她给你绣个青草的荷包。”
李氏见闺女走不动,赶紧拉着人,空间内随便拿出一件物品,都能引人围观,干嘛还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
林丫的想法是,正因为空间刺绣太精美,有点像现代的电脑刺绣,匠气过重,她还是喜欢这种一眼就能看出是纯手工的东西,瑕不掩瑜,极具美感。
“城里的集市,要比咱们家镇上的贵很多。”
李氏着自己的经验,镇上鸡蛋一文钱,城里就要三文钱两个,有的还卖两文一个。
集市才开始,要价高,她们先去布庄,等下回来,或许能捡个便宜。
过日就得精打细算,林二丫点头,一脸认同,似乎本来就应该如此的模样,而林丫抹汗,那是因为二姐没见过娘在镇上买买买,那架势,老娘有银,不差钱!
绕过市集,兜兜转转,林丫跟着李氏走上一条古朴的街道,来往的人群不算多,但是穿着比刚才赶集的都好上些许,干干净净的,而且没有补丁。
道路宽阔,两旁有不少酒楼,饭馆,杂货铺,医馆,绣庄,还有布店,当铺,糕点铺,前面都挂着灯笼,彩旗之类的,上面也有自家的宣传标语。
可能是时间有些早,一些酒楼刚刚开门,林丫还看见打着呵欠揉着眼睛的二,正在卸着门板。
“娘,我们去买布吗?”
“恩,天暖了,家里人都得重新做衣服,就买点细棉布,穿着舒服,贴身,夏日还吸汗。”
家里统共就何氏名下的两亩地,佃给村里人种,林丫在城北大营有活计,李氏琢磨把林寒送到学堂,一家人在城里落户,不回林家村了。
言谈间,李氏领人拐进一条胡同,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果然有一家,写着“王家布庄”。
王家布庄在一胡同里,位置不好找,林丫很难想象李氏是怎么找到这里的,看样肯定不是第一次来。
“林家娘,来买布啊?”
从木质的柜台之后出来招呼的是一个中年妇人,看上去年纪要比李氏大一些,穿着一身深蓝色的细棉布长裙,裙裾上还绣着几朵大红色的牡丹花儿。
梳着妇人的发髻上面还抹了不少的头油,脸上也没少扑粉儿,大红的嘴唇,天啊,这就是古代审美观和流行趋势?
林丫顿时感觉很古怪,多亏自家娘亲朴实无华,不然每天这种打扮,也让人看着揪心不是。
* 首发更新 更q广告少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