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处置阿敏
作者:睡不醒的白龙君      更新:2019-10-18 11:59      字数:3132

镶蓝旗的一万四千余人刚刚走到盛京城外的八十里,阿敏吩咐,休息半个时辰,埋锅造饭,等歇息好了再进城。

既然不是什么得胜之师,也就没有必要指望什么很盛大的欢迎仪式之类的了。就这样自己灰溜溜的进城好了。

阿敏刚刚在自己的临时军帐里端起饭碗没多久,就听到一阵喧哗之声,连忙喝道:“帅帐之外大声喧哗吵闹,成何体统。左右去看一下,谁在吵闹抓来见我。”

一名校尉正要出去,却被正在向大帐这边闯来的一名斥候兵给撞了个满怀。斥候兵一边闯进来一边说:“贝勒爷,大事不好了,我们被正红旗的人包围了,他们说如果我们敢擅自进城,就按照反叛论处,当场剿灭”。

阿敏也是一个火爆脾气,自然是不愿意轻易的就受这样的鸟气的。正红旗的旗主是大贝勒代善,在皇太极改元称帝后被封为世袭罔替的礼亲王。他自然是为皇太极卖命的了。但是阿敏想不明白,为什么不让自己进城。

于是他问斥候兵说:“你不要着急,慢慢的说,正红旗的兵是不好礼亲王带领的。现在他们距离我军还有多远!”。

斥候定了定神才说:“不是礼亲王,是安亲王岳托,他拿着皇上御赐的尚方宝剑,号令全军。目前正红旗的前锋已经距离我们不足二十里,说话间就到了。”

到了这个时候,阿敏都还没有明白到底症结出在哪里,自己这个当年在御座上面能够有一席之地的二贝勒,怎么就眨眼之间成了乱臣贼子了。他的政治智商永远都不在线,或者是慢半拍的。

他挥了挥手让斥候兵出去,然后告诉身边的贴身校尉说:“给我备马”。

马匹备好之后,阿敏让部队原地待命,他自己跃马扬鞭一路疾驰,果然,岳托的前锋已经离他不到十里地了。他们很快就相见了。

岳托带着正红旗的五千前锋营,带着全套的钦差仪仗,金瓜银斧,好多护旗的校尉各持刀剑站立。左右马上,一位背剑官,一位捧印官。

旌旗猎猎,迎风而动。后面五千兵马明盔亮甲的展开了队形。这是五千名前锋,还有五千余名后卫人马还没有出动。

看到阿敏一人来了,岳托在马上拱拱手说:“二叔父,请恕罪。侄儿有甲胄在身,又有皇命差遣,不能给二叔行大礼,还请您不要责怪侄儿无理”。

阿敏勒住码头说:“岳托,你不要在这里假惺惺的了,你还知道我是你的叔父吗,你就是这样对待你的叔父的吗?,为什么带着正红旗的人阻挡我的回京之路。你已经是铁帽子亲王,难道还要用我的血染你的顶子吗。”

对于阿敏的诘问,岳托没有纠缠,他只是叹了口气说:“叔父这样说话,实在是折杀侄儿了,侄儿岂敢擅自拦阻您的路呢。不过我刚才说过了,我是奉了皇上之命令带着正红旗在这里等待叔父。皇上让您一个人回京养伤,您却把镶蓝旗全都带回来。六部九卿,科道官员已经联名弹劾,说您有犯上之意。”

还没等岳托说完,阿敏就已经急了。他大怒道:“什么六部九卿科道官员,不都是奴才吗!没有皇上的暗示他们敢于弹劾我这个二贝勒吗。他们又不是傻瓜!肯定是皇上要去掉我这颗眼中钉肉中刺。莽古尔泰已经死了,你们父子被收服了,剩下的就我自己了。”

显然阿敏没有任何的悔过认罪之意,岳托拿出了圣旨,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如阿敏执迷不悟,再出不逊之语,着岳托带领正红旗将士即行捉拿。所余镶蓝旗将士,交由济尔哈朗节制,并封济尔哈朗为郑亲王。领镶蓝旗旗主。”

阿敏当时就一愣,原来皇太极连这个都算计好了。剥夺了自己的旗主之后,马上就让自己的弟弟上位。这样既收拾了自己这个在旗内说话管事的旗主,也消除了四大贝勒执政时期的最后隐患。同时,让一个没有什么威望的小弟弟济尔哈朗上位,其实对他的皇权不会造成任何的影响。

这个济尔哈朗就是他案板上的一块肉,他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阿敏仰天长叹:“皇太极,你的如意算盘打的是太精明了。我就是不服你奈我何,有本事你就杀死我,就在这里杀死我,你就不怕落一个杀兄的恶名吗!”。

岳托已经等不及了,现在其实也正是一个机会,阿敏逞英雄脱离了自己的部队独自来到这里,并且还对皇帝持续的出言不逊,就凭这一点,就说是要杀要砍一点也都不冤枉了他。

而且正好这是个机会,镶蓝旗的部队没有与阿敏在一起,正好趁着这个机会把阿敏给拿下。想到这里以后,岳托说了一句:“叔父,您既然这般的对于皇上不敬,我也就没有办法了。”

说着,他从背剑官的身上抽出了尚方宝剑,高高举起,说道:“把阿敏拿下,押解到宗人府”。

出乎意料的是,阿敏竟然没有反抗,他知道反抗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既然皇太极铁了心了要整他,就肯定已经做好了完全的准备,别说现在就一个人在人家五千军队的包围之下,就算是镶蓝旗都在这里,也不一定就跟着他造反。

阿敏扔掉了兵器,从马上下来说:“不用费事了,去哪里,我跟你们去也就是了。我阿敏活着的时候是条汉子,眼看就要死的人了,我也不想认怂。岳托,你告诉我,济尔哈朗来了没有。”

在正红旗的队列了,一名身穿着镶蓝旗的盔甲的将官闪了出来,显得有些扎眼,此人正是舒尔哈齐之子,阿敏之六弟,济尔哈朗。

因为二哥马上就要送去宗人府高墙圈禁,而自己却接了二哥的旗主之位,所以济尔哈朗有些很是不好意思。羞于见阿敏,但阿敏叫了,他又不得不出来说:“二哥,我在这里,有什么话你就只管说吧”。

阿敏看了一下自己的小弟弟,也其实不知道说些什么还好,说是高墙圈禁,其实已经不知道此去还能否有活着的可能。他笑了笑说:“小弟弟,皇上要杀的是我,你只要老实听话,应该还是能够保全禄位的,不过你就是个挂牌的旗主罢了,一定不要想什么别的。好了,我去了。”

几名校尉上前,把阿敏绑了,放进了早就已经准备好的木笼囚车,虽然这个囚车也很特别,镶着龙凤图案,象征宗室的特殊,但囚车毕竟是囚车。他被直接送进了宗人府。

这是皇室成员最后的炼狱,jinru这里的人不是被折磨致死,就是自己被自己给折腾到疯掉。阿敏将会在这里度过他人生中最后的三年,三年后,他会在这里孤独的病死,缺医少药却无人问津。

诚如阿敏自己所说,一旦皇太极杀了他,就会背上了屠弟的恶名,已经死了一个莽古尔泰了,如果再死一个阿敏,就不知道世人怎么去评价这个皇帝了。皇太极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让阿敏在这个活棺材里面自然的死亡,才是皇太极给他安排的最后归宿。

曾经很疯狂,也很狂热,目中无人且虎视眈眈,目空一切不把皇权当回事的镶蓝旗旗主,二贝勒阿敏,就这样的谢幕了。

回到崇祯八年的那个冬天,盛京城外也是刚刚下过了一场雪,异常的寒冷。镶蓝旗在没有任何抵抗的情况下完成了旗主位置的和平交接,济尔哈朗正式的上位。

在此之前,因为对于这一次的进攻已经完全没有了取胜希望,并且粮食严重不足,皇太极派出了快马特使,对于前线下达了撤退令。

这一次的作战,以两军的两败俱伤收场。清军损失了近两万人,但有三分之一左右是绿营兵。明军占据了主场的有事,损失了大概七千多人,也算是伤了比较大的元气。

但仍然可以算是明军取得这这次作战的胜利,并非是因为明军的折损率比较小,而是因为清军折腾了这么久,却没有真正的达到预期的战略目的,从这一点来看的话,明军是很成功的完成了守卫任务。

这场仗下来,清军也很顺利的完成了八旗的一次小范围的洗牌,并且多铎实现了诺言,他把一部分绿营士兵给改编成了镶白旗汉军。正式的成为了旗下人,而且奏请了皇太极,把孙德功封为镶白旗汉军的副都统。

从此以后,孙德功就私下塌地的为多铎效命了。而唯一不高兴的人可能是李永芳,他唯一的儿子李浩然,派到前线去是为了镀金的,可是却永远没能回来。

朝廷按照不入八分辅国公的标准给李浩然办了重大的葬礼,极尽哀荣,可是人已经死了,再做这些还有什么意义呢。

但是李永芳是清楚的,只能干吃这个哑巴亏,他总不能去找皇太极要儿子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