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黯然离去
作者:睡不醒的白龙君      更新:2019-10-18 11:59      字数:3142

现在这个玩笑应该结束了,他也该离开了。凌云收拾好了自己的东西,准备离开。

武杰忽然说:“你要走的话,我们这些兄弟都和你一起走。反正我们也早就已经辞官不做的人了,我们和你一样都是一介庶民。兵部是已经批复了我们的辞呈的。”

此言一出,在场众人一起响应说:“武大哥说的对,我们都是你的部下,如今你要走,我们就和你一起走。”

凌云心中腾起来一阵暖流,但是他不能接受兄弟们的好意。不能因为他自己的得失荣辱,让边关失去一只虎狼劲旅,更为重要的是,如果这一千多人都离开了,那么更加就坐实了罪名,不只是凌云自己的罪名,还是所有人的罪名。

这种行为,在历史上有一个专用的名词来形容的话,叫做哗变。

作为一个曾经的将领,凌云不允许自己的部下哗变,虽然感动,虽然很不舍,但是他知道。这些兵都是大明的士兵,不是凌云本人的私人部署。他们不是啸聚山林的山大王,是官兵。

凌云对武杰说:“武大哥,这些兄弟,就靠你来安抚了。你先要自己做好自己的思想工作才好。不要让我们两年以来的心血都毁于一旦。我想,是兄弟,早晚都还会再见面的。现在内忧外患,如果我所料不错的话,朝廷应该不会让我赋闲太久的。但是我自己的确是已经厌倦了这些。”

大家还要再说什么,凌云忽然后退几步,跪在地上给兄弟们磕了一个。然后起来说:“我凌云拜托大家了,你们不是为我而战,别忘了我们初衷,我走了。谁都别送,谁都别跟随。这是我作为你们的上司下达的最后一道命令。”

说着自己向外走去,大家含着泪遵守了这道最后的命令。谁都没有送。

凌云走出了军营之后,才发现,自己竟然没有一匹马来代步。因为这里的每一匹战马都是军用品,都是来自于朝廷的拨款,以及关内自己的创收或者缴获。不是私人物品,他现在已经不是官员了,这里的一切都和他没有什么关系了。

从不之所云的穿越过来,到经历了这么多的事情,然后到一无所有的不知该去哪里,这中间确实经历了很多很多的事情。但在这一瞬间,都清零了。

四月初一,虽然不是四月一号,但和愚人节也真的差不多。他在想,也许在这里的一切都是虚幻的吧,大明终究逃脱不了将要亡国的命运。所以,有孙承宗,有袁崇焕,也有很多很多其他的人。都没能挽救他。

而自己这个从二十一世纪过来的人,又能够如何呢,大明的国运就是那样,既成事实。不然的话就不会出现在史书上。

现在既然是这样,或许自己是该回到自己那个时代了吧,可是要怎么样才能够回得去呢。

他现在包袱里除了两身衣服,只有十几两银子。这只够他在这个时代两个多月的花销吧。

从来不曾想到,自己会到现在这个地步。再往前走,就到了山海关的城门了。他看了一眼身后。已经是掌灯时分,将士们还在往来游弋。一如往常。

应该是最后一眼了,到了城门边上了。忽然身后有一人骑马赶过来,说道:“凌老弟请留步,少叙片刻。”

凌云回头一看,此人不是别人,正是自己刚刚来到关内时候见到的何可信。此刻官居副总兵。当时还只是一个副千户。此人是一个实干派,完全靠着自己的能力,他的晋升和他的哥哥何可纲没有关系。

正因为如此,才更值得尊重。不过两人在两年之中并没有太多的交集。此时凌云要走了,何可信来送行,倒是显得有些香火情分了。

“原来是何总兵,不知唤草民有什么指教。”

何可信摆摆手说:“凌老弟,我不知道你犯了什么事,我也不想知道,作为一员武将,我佩服你这两年的战功。同时,作为一个人,我心得及你的人品。这两年你封爵进位,我不想攀附你。可现在你到了这一步,我想说,你这人,值得做我何可信的兄弟。”

话说到这一步了,凌云再说别的就显得有些矫情了,他深深一揖说:“难得哥哥瞧得起小弟,实在是我的荣幸。”

何可信问道:“你离开这里之后,有什么打算?”。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去到哪里不都是一样的吗。找个地方,耕读娶妻,了此一生也就是了。”

之所以何可信会追出来,就是怕凌云会有这样的想法,他说:“老弟千万不要这样想,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你现在虽然不得意,却还是大明的臣民,千万不要有消极避世的想法。我想,很快你就会回来的。”

凌云摇摇头说:“我曾经说过,等到有一天如果能够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我就带着自己喜欢的人去到一个谁也找不到的地方去隐居,不然我不会脱下身上的盔甲,可如今我身不由己了。不过,还是不要让我回来了,如果朝廷必须启用我的时候,应该就是战况不可收拾的时候了,我宁愿不要有那个时候。”

两人谈了大概半个时辰,凌云起身告辞。何可信说:“为兄的没有什么送你的,就把我的随身战马送给你吧,这里还有纹银一百两,是我的积蓄,干净银子。这战马也是当初我哥哥留给我的,跟随我的时候,还是一个小马驹呢。能日行八百里。”

凌云大惊,这一百两银子差不多应该是何可信一年的俸禄了,这还不说,他竟然舍得把自己的战马相送。正要推辞,何可信说:“兄弟,不必推脱了。愚兄就回去了,你保重吧,我不送你了。”

骑着这匹战马出城,感觉很是珍贵,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这话是一点都不假,在自己一切春风得意,又是侍郎,又是巡抚,又是都御史,又是伯爵。这一切都拥有的时候,何可信并没有出现在自己的身边。

现在什么都没有了,他却能够这样做。在凌云的心里,埋下了一颗暖暖的种子,一直在生根发芽。

凌云骑着马出了城,不知道走了多远。找了一处客栈住下了,明天还有明天的事,谁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两年了,从没有像现在这么闲适过,也从没有像现在这么没事可做。感觉两年内的疲倦全都集中在此刻,很想睡他个三天三夜再说。

再说城内,武杰看着凌云的背影,心中万般的不是滋味,他很想冲出去把凌云给拦住,也很想就带着大家离开这里,不再受这个鸟气。可凌云说了,他们不是啸聚山林的山大王,是朝廷的士兵。

武杰第一次很无奈,也很估计的放纵自己和属下们,他告诉勤务兵。吩咐下去,营区内今日加餐夜宵,三日内停止训练,不禁止饮酒。

很快,酒席就摆下,弄来了几坛好酒,几位军官还有两位太医一起,喝了个昏天黑地。本来两位太医还想着给隐瞒一二,没想到才这么几天的功夫,事情就闹到了这样不可收拾的地步了。

既然凌云已经走了,两位太医的使命也就算是完成了,明天他们也该回太医院去复命了。今晚上正好借着武杰的酒,来做送行酒吧。

军官们各有心事,却基本上都和凌云的离去有所关系。但他们不相信,凌云的故事就这样的结束了,期待这下一次的相见。

次日天明,两位太医也要回京了,武杰带领部下们送出城外,大家互道珍重后分别。

一切都这样平淡的过去,时间的流逝真的很快,转眼间就已经到了六月初五,这一天,崇祯接到了两份边报。

这两个奏折,一封是来自西北,是已经实授陕西巡抚的孙传庭的奏折。他在黑水峪竟然抓住来了号称第一强寇的高迎祥,并称不日即将亲自押送高迎祥抵京献俘。

崇祯的高兴程度几乎已经不能用兴奋来形容了,高迎祥的影响力和实力,实在不是张献忠等辈能够比拟的。连这样的一个猛人都被捉住了,说明平定西北叛乱是绝对没问题的。

但第二份奏折是让他高兴不起来的,那就是辽东巡抚曹丹麒的奏报。皇太极又要兴兵犯境了,亲自带领十万精兵攻打山海关。辽东告急,请求朝廷紧急支援。

现在朝廷已经是没兵没将,支援个毛线呀。不过现在山海关城池坚固,带甲之士三万余人,经过屯田之后也有了足够的粮食。应该还是能够抵挡住的。一旦清军士气低落,自己就会退却了。

在以往的日子里,都是这样的一个规律。就看能不能扛得住清军的三板斧了。对于刘鸿,他寄予了很大的厚望。甚至为了鼓励刘鸿,他把刘鸿的少保晋升为太保。

不要小看这一字之差,刘鸿已经由从一品变成了正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