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智深说:“洒家也是这么想的,让人就去桃花山告诉李忠、周通带喽罗来,三山一同去打青州。”杨志说:“青州城高池深,人强马壮,再加呼延那厮英勇,若要打下青州,除非听俺一句话,指日可破。”
武松说:“哥哥但讲何妨。”杨志说:“要想打下青州,须用大队人马才能成事,最近听说梁山群雄大闹江州劫了法场,宋公明在水泊梁山落了草,江湖都叫他及时雨宋江,呼延灼更是他那的仇人,咱们兄弟和孔家兄弟人马合并一处,再等桃花山人马齐备先去攻打青州,孔亮兄弟你可速去梁山请宋公明带人下山合力攻城,此为上计,宋三郎又与你情意深厚,兄弟们意下如何?”
鲁智深说:“正是这样,洒家总听人说宋三郎今日好明日好,可是洒家却没见到,众人说他名字听的洒家耳朵都聋了,必是真男子才能天下闻名。孔亮兄弟要救你哥哥就亲自去请他来,洒家和兄弟们先在这和青州撮鸟厮杀。”孔亮把手下的喽罗都交给了鲁智深,只带一个伴当扮作客商星夜去了梁山泊。
鲁智深、杨志、武松三人去了山寨里叫了施恩、曹正,又带了一二百人下山相助。桃花山李忠、周通听到消息便带本山人马尽数下山,只留三五十人看守山寨,其余都来青州城下聚集,和鲁智深等人一同攻打城池。
再说孔亮辞别武松几人迤逦来到梁山泊边催命判官李立酒店里买酒吃。李立见他两个面生,让二人坐了便问:“客官从哪来?要去哪里?”孔亮说:“从青州来要去梁山泊。”李立又问:“客官去梁山泊找谁?”孔亮回道:“有个相识的在那山上特来找他。”李立说:“山上寨中都是大王住处,你怎么去得了?”孔亮说:“就是要找宋江。”李立说:“既然来找宋头领,且请吃一杯再说。”便让火家安排酒肉来吃。
孔亮说:“素不相识,如何这般款待?”李立说:“客官不知,来寻山寨头领的肯定是以前故友旧交,怎敢失礼?”孔亮说:“小人是白虎山前庄客孔亮。”李立说:“曾听宋公明哥哥说过大名,不想今日到此。”二人饮过酒,李立开窗在水亭上放了一枝响箭,只见芦苇丛里喽罗划过船来,到面前停下,李立请孔亮登船,一同摇到金沙滩上岸,孔亮见到梁山三关雄壮,刀枪如林,心中想道:“早听梁山兴旺,不想做下这等大事业!”小喽罗先到山上报知,宋江赶紧下来迎接,孔亮见了连忙下拜。
宋江问道:“贤弟缘何到此?”孔亮拜过放声大哭。宋江说:“兄弟有何危急不决之事尽说不妨,宋某不避水火,一力助汝。”孔亮说:“自与师父离别之后,老父亡化,哥哥孔明与本乡上户争些闲气,杀了他一家老小,官府来捕,所以反上白虎山,聚集五七百人打家劫舍,青州城里却有我兄弟二人叔父,被慕容知府抓了下在狱中,我弟兄去打城池想救出叔叔孔宾,谁想去到城下正遇双鞭呼延灼,哥哥与他交锋被他抓了……………………就这样我才来到此处。”孔亮把以往的事一一说给了宋江。
宋江说:“这事好办,你先放心。”宋江便领着孔亮参见晁盖、吴用、公孙胜和众头领,说了呼延灼逃到青州投奔慕容知府,现在捉了孔明,所以孔亮跑来恳告求救。
晁盖说:“三郎和他除去朋友又是师徒,怎能不去搭救?三郎贤弟你下山多次,这回权且守山,愚兄替你走一遭。”宋江说:“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轻动,这是兄弟的事,孔亮远来相投,小可不去他兄弟心中不安,小可情愿和几位兄弟走一遭。”
话没说完,聚义厅里一齐喊道:“愿效犬马之劳,跟随同去。”宋江大喜,当天摆宴款待孔亮。喝酒时宋江叫铁面孔目裴宣定拨下山人数,分为五军起行:
前军花荣、秦明、燕顺、王英作开路先锋;
第二队是穆弘、杨雄、解珍、解宝;
中军是主将宋江、吴用、吕方、郭盛;
第四队是朱仝、柴进、李俊、张横;
后军是孙立、杨林、欧鹏、凌振;
梁山点起五军共二十个头领,三千人马随行,其余头领与晁盖守把山寨,宋江别了晁盖和孔亮下山,所过州县秋毫无犯。
已到青州,孔亮先来鲁智深军中报知,众好汉安排迎接。宋江中军一到,武松便引鲁智深、杨志、李忠、周通、施恩、曹正都来相见。
叙礼已毕,鲁智深说:“久闻宋哥大名,无缘不曾拜会,今日喜认阿哥。”宋江说:“宋某何足道哉!江湖中人都说大师清德,今日得识慈颜,平生幸甚。”杨志起身拜道:“杨志曾经去过梁山泊,多谢重义相留。”
宋江说:“制使威名播于四海,只恨宋江相见太晚!”鲁智深让人摆设酒席款待宋江,一一见过。
次日宋江问青州近日胜败如何,杨志说:“自打孔亮走后,前后打了三五仗,各无输赢。青州如今只靠呼延灼一个人,如果抓了此人,攻下青州如同浇汤泼雪。”吴用说:“此人不可力敌,只可智擒。”宋江问:“用何计可擒此人?”吴用说:“只能如此这般这般………………”宋江大笑着说:“军师高见,此计大妙。”当时分拨人马。
次日起兵来到青州城下,四面军马围如铁桶,擂鼓搦战。城里慕容知府得报连忙找来呼延灼商议,慕容知府对呼延灼说:“今天群贼又找梁山泊宋江到来,这可怎么办?”呼延灼说:“恩相放心,群贼到来,先失地利,这厮只能在水泊张狂,现在擅离巢穴,来一个捉一个,来两个抓一双,请恩相上城看呼延灼厮杀。”呼延灼披挂提鞭上马,叫开城门放下吊桥,一千人马城边摆开。
宋江军中一将飞马而出,那将手舞一条百斤长杆狼牙棒,大骂慕容知府:“害民狗贼!把我全家杀尽,今天俺要报仇雪恨!”有《庆春泽》一首单讲此人:
祖籍开州,军官世家,恶面赤髯长躯。正直汉,脾气如烈日。战袍赤焰随风滚,铠甲金叶镔成。力大不惧人神鬼,曾经是统制。
天下少敌手,性急咆哮,雷霆声震。生死场,只凭一杆狼牙棒。勇猛喜厮杀,骅骝马冲阵长啸。五虎上将数秦明,绰号霹雳火。
慕容知府看见是秦明便骂道:“你这厮身为朝廷命官,国家不会负你,为何造反?若抓住你时碎尸万段!呼延将军可先下手抓住这贼!”
呼延灼一听舞起双鞭纵马直取秦明,秦明抡起狼牙棒来迎呼延灼。两将大战棋逢对手,一百回合难分胜败,城上慕容彦达看打的时长,恐怕呼延灼有失,忙命鸣金收兵回城。秦明也不追赶退回本队,宋江和众头领后退十五里下寨。
却说呼延灼回到城里下马来见慕容知府,开口说道:“末将正要捉拿秦明,恩相为何收兵?”慕容说:“我看见你打了许久,因此收军暂歇,秦明那厮原是我这里的兵马统制,与花荣一同背反,不可小觑这厮。”
呼延灼说:“恩相放心,末将肯定抓住这个背义之贼!刚才与他打斗时棍法已经乱了,明日大人看我立斩此贼!”知府说:“将军如此英雄,明日临敌时杀开条路,送三人出去,一个让他去东京求救,两个让他去临近州府会合起兵,相助剿寇。”呼延灼说:“恩相高见。”当天慕容写了求救信,选了三个军官收着。
再说呼延灼回到住处,卸了衣服盔甲,天色未明,有军士来报说:“城北门外土坡上有三骑埋伏,中间一个红袍白马,两旁只认得右边有一个是花荣,左边道服打扮。”
呼延灼说:“那个穿红的必是宋江,道服定是吴用,你们休惊动他,快点一百马军跟我去捉这三个贼人。”呼延灼连忙提双鞭披挂上马,领着一百人马悄悄的开了北门放下吊桥,引军来到土坡,那三个正在看城,呼延灼拍马上了土坡,三人调转马头走去,呼延灼奋力追到前面几株枯树边,却看见三人都勒住了马。
呼延灼想道:“我正要抓这厮,这厮却不走了,不正是找死!”又加一鞭,不想那马正踩在陷坑里,人马都掉了下去。两旁跑出五六十挠勾手把呼延灼钓了起来,绑着就走,后面牵着那匹马,其余马军赶到被花荣射死五七个,后面的一看不好都跑了。
宋江回到军帐,那左右已把呼延灼推了进来,宋江赶紧起身亲自解了绳索,扶呼延灼坐下。呼延灼不屑说:“为何如此?”宋江说:“小可不敢背负朝廷,只因贪官污吏威逼得紧,误犯大罪,所以权借水泊避难,只等朝廷赦宥招安。不想冒犯将军虎威,还望恕罪。”
呼延灼说:“败军之将,万死犹轻,义士何须如此?”宋江说:“宋江怎敢坏了将军性命?皇天后土可表此心。”呼延灼说:“兄长是想让呼延灼回京告请招安?”宋江说:“将军不可回去,高俅那厮心地狭隘,忘人大恩记人小过,将军折了许多军马钱粮,他怎么能放过你?如今韩滔、彭玘、凌振已在敝山入伙,如果将军不弃山寨微贱,宋江情愿让位与将军,等朝廷招安见用,那时尽忠报国未为晚矣!”呼延灼沉吟半晌,一者宋江礼数恭敬,二来宋江言语有理,呼延灼叹口气跪在地下说:“不是呼延灼不忠,实感兄长义气过人,不容呼延灼不依,原为军前一卒,追随左右。”宋江大喜请呼延灼和众头领相见,叫李忠周通讨过踢雪乌骓马还了呼延灼,众人再议救孔明之计。
吴用说:“除非叫呼延将军赚开城门,唾手可得,更绝了呼延将军的念头。”宋江听了来与呼延灼说道:“非是宋江贪恋城池,实因孔明叔侄陷在城中,非将军诈开城门不可。”
呼延灼说:“小弟既蒙兄长收留,理当效力。”当晚点起秦明、花荣、孙立、燕顺、吕方、郭盛、解珍、解宝、欧鹏、王英和二龙山英雄扮作军卒,跟着呼延灼来到城边,呼延灼大喊:“城上开门我逃得性命回来。”城上听是呼延灼声音慌忙报与慕容知府,此时慕容为损呼延灼正郁闷不已,听说呼延灼逃回来心中高兴,连忙上马跑到城上,看见呼延灼有几十人马跟着,又看不清脸,只认得呼延灼声音。慕容问说:“将军怎么回来的?”呼延灼说:“我被那厮陷坑捉了绑到寨里,却有以前跟着我的头目暗地偷了这马给我骑,就跟我回来了。”慕容不辨真假,听了呼延灼这么说便让军士开了门,放下吊桥,然后自己下城迎接。
众人进城正遇慕容彦达,被秦明一棍杵下马来,二龙山英雄愤怒,一拥而上将慕容狗官撕个稀碎,枭首挂于城门。解珍、解宝放起火来,欧鹏、王英上城杀散军士,宋江大队人马见城中火起,拥进城里。
宋江传令:“不得残害百姓,且收仓库钱粮。”大牢里救出孔明和他叔叔孔宾一家老小,把火扑灭,将慕容狗官一家老小全部斩首,又把慕容狗官搜刮的民脂民膏分赏众军,抄了慕容的家。
天亮,查点城中百姓被火烧毁之家,给予粮米救济,府库金银,仓廒米粮,装载五六百车,又得二百余匹好马,就青州府里做个庆功大宴,请三山头领同回大寨,李忠、周通使人回桃花山尽数收拾人马钱粮下山,烧毁山寨。
鲁智深也使施恩、曹正回二龙山与张青、孙二娘,收拾人马钱粮,也烧了宝珠寺大寨,数日之间三山人马都已齐聚。宋江领了大队人马班师回了梁山,先让花荣、秦明、呼延灼、朱仝四将开路,所过州县分毫不扰,乡村百姓罗拜迎接,数日之后已回到梁山泊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