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腊伏诛
作者:银袍金甲      更新:2019-10-19 17:16      字数:3265

〖方腊汴京伏法~宋江虹桥损将〗

《中庸》有言:“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此话极为在理,那方腊虽是反宋英雄,却也是祸国妖孽,此人破江南、坏国法,当然映衬出大宋毁坏纲纪的江山,和朝廷昏君奸臣的腐朽,以至后来被金国吞并半壁,险些沦丧,也是情理之中。

人生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如能看透世态炎凉,自是非常之人。活着固然重要,死亡却是定数,秦皇汉武,历代君臣,哪一个不思长生不老,不过数十百年,终究逃不得化作尘土。

却说时值盛夏,诸路蝗灾,百姓颗粒无收,再加江南战火连天,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苦不堪言。

姚平仲、张思正率军两万连破几个县镇,提兵自馆头镇至郡城温州十里处,俞道安早已得报,留淳于渊一万兵士驻守温州南门,以防郭仲荀,自将剩余兵马撤出温州迎战宋军。城里郭仲荀不知所以,以为俞道安在使诡计,遂更加提防,并不出城。

再说俞道安知姚平仲、张思正来解温州之围,自领大军前来迎战,行不上五里,尘头起处,宋军来到,军中旗帜迎风烈烈。

两军离着约有五百步,各自列阵,将兵马横向铺开,皆盾手在前,弓手在后,左为步军,右为骑兵,甚是威武。

宋军姚平仲在阵前当先问话:“对面可是俞道安兵马?”俞道安至军前高声回道:“不错,某就是俞道安,汝是姚平仲、张思正哪一个?”

姚平仲回道:“吾乃宋军统制姚平仲也。”俞道安骂道:“你这厮连破我防地,杀我爱将,却敢自来寻死。”这一言激怒了张思正,张思正挥刀纵马来杀俞道安,俞道安身后一将挺枪而出,来拼张思正,俞道安看时正是偏将荆利。

荆利与张思正大战三十回合,荆利力怯,张思正奋力一刀将荆利长枪挑飞,荆利见兵器已失,两人正在交马之际,荆利急中生智,空出双手揪住张思正的头盔一扯,哪知头盔有两股宽绳系在下颌,被荆利一撸,盔虽歪了,并没有掉,荆利却把盔缨给拽了下来,兜马跑回了本队,方军士兵大笑一场。

只这一番下来,把张思正气炸肺腑,自己伸手摘下头盔,甩手扔了,然后高声骂道:“无良鼠辈,却要老爷盔缨,莫不是嫌自己无须,续上一些。”宋军士卒大都发笑。

方军曹峰见荆利败归,自舞钢叉催马前来交战,张思正与其杀在一处,三十回合,曹峰难挡张思正大刀,方军阵上莘庄见了使一条长杆虬龙棒来助曹峰。

张思正又与莘、曹二人战有十五合,姚平仲将长枪一招,喊道:“方军攻打温州月余,已成强弩之末,一战可胜,杀。”宋军如涨潮一般涌向方军,俞道安也领兵冲杀,一场混战,直至未时,人未进食,马多渴死。宋、方两军各自鸣金收兵,各退三里安营。

宋军人马损失数千,方军本是百姓从军,战力颇弱,不比姚平仲西北军人,又因攻打温州月余不克,斗志全无,以至折损过万。

再说俞道安扎下大营之后,和莘庄、曹峰、荆利商议如何对敌姚平仲,荆利向来多谋擅断,乃说道:“姚平仲、张思正一路征城夺寨到此,已成疲弊之师,今日一战也有伤亡,几日之内想来不会寻战,我军连攻温州一月,元气大伤,只可坚守不出,休养生息方妙。”莘、曹二将都同意荆利所言,俞道安也只好如此,原地驻军,高挂免战。

那俞道安不过坚持数日,却因宋军夺了乐清县和温州周边的村镇,断了粮草,军中乏食,士卒皆怨,不得不与淳于渊合兵一处,由荆溪退走处州,姚平仲、张思正闻听,急引军追来。

俞道安进入处州境内,正逢谭稹领军回师,方军被两路堵截之下,只好退进永宁山中,继续负隅顽抗。

且说自宋军押赴方腊回京,童贯也因功封为太师,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无以复加。谭稹也进封节度使。方腊党众自入京之日起,先是游街三日,然后交由大理寺依宋法刑律定罪,八月丙辰要在市曹行刑处死。

到得这天,翰林院已经拟好圣旨,正当午时,烈日高照,便大张旗鼓,鸣锣开道,将方腊逆党百人押赴刑场,断头台上依次绑定,后颈上都插着催斩牌。

边上行刑刽子手个个站立,身如熊罴,凶神恶煞,皆半披红段子锦袄,坦露右臂,立捧着斩鬼招魂刀。京中万人空巷,百姓全来围观。

太师童贯为监斩官,午时三刻一到,枢密使郑居中在法场上将圣旨打开,朗声宣读道:“奉圣上谕旨:‘青溪县妖贼方腊,祸国害民,荼毒生灵,以妖言惑民而作反乱,结残暴之党而倾社稷,幸得天兵讨伐,皇天后土庇佑,解黎庶于苦难之时,脱百姓于水火之中,降贼匪于严州,擒妖王于青溪。

方腊群寇,藐视朝廷法度,无以言表;罪恶滔天,难以复加。十恶不赦,虽万死而不足以平民愤,而今当按律行刑:

方腊忤逆谋反按例当剐,杀害朝廷命官当剖,僭妄称帝当磔,谣言惑众当斩,四刑并处,以儆效尤。方腊从党一律弃市,钦此’。”围观百姓交头接耳,一片哗然。

郑居中宣读圣旨已毕,童贯下令行刑,南国造反君臣,百余人尽皆伏诛,方腊终年七十三岁,时大宋宣和三年八月二十四日也。

有诗说方腊道:

本是山中老樵夫,偏要惑众反宋皇。

一时留下千古名,却使民埋百万骨。

又有诗说方腊道:

数月帝王一旦擒,千里屈尊入汴梁。

若似沛公有宽仁,何需赵家污刀斧。

还有诗说方腊道:

年逾古稀为老朽,壮志能欺少年郎。

挥兵反宋除暴日,血洗山河滚滚流。

甲兵虎狼霸六州,五十二县尽姓方。

世叹未取金陵府,帝业王图成画饼。

方腊百人被杀,不必细说,自是暴尸三天,以惧民众,明其反者皆此为例。

话说童贯监斩之后,上了八抬大轿自回了太师府,方入堂坐定,忽有家臣来报:“相爷王黼使人送来书信,必要当面交与太师。”

童贯听后,思道:“王黼素来与我有怨,何事却送来书信,定有缘由。”乃呼王黼使者入堂,使者入见童贯,拜道:“小人领王相爷钧旨,见太师达书一封。”遂递上王黼书信。

童贯接过书信,拆开来看,略写道:“王黼深服太师统兵之力,南征反贼不过半载,便擒方腊而归,东京戮首,威震华夷,太师若北行伐辽,我愿尽死力。前时某在圣上面前失言,非为有意冒犯太师,还望宽罪。今得知太师欲起蔡京,吾思不可,蔡京数度为相,骄横跋扈,天子不喜,满朝厌之,百姓恨之。蔡京若因太师再入朝堂,太师必树敌于满朝,得罪于天下,吾深为太师患之,望太师三思而行云云…………”

童贯看罢,面有喜色,对使者说道:“王相之意我已知晓,吾当记之,你且回吧。”乃大赏来使,使者自回相府来见王黼,将事讲过,王黼大喜,命家臣退下,自用午膳不提。

回头再说卢俊义协助姚平仲攻下乐清,回军与宋江夹攻虹桥镇,李世媛早知,派副将紫陌守城,抵挡卢俊义,自提兵马出镇,来战宋江。

正当风和日丽,万里无云,两军就平坦处列开人马,李世媛全身披挂银甲,骑马提锤当先叫阵,宋江未等说话,旁边一将当先出马,说道:“自从哥哥收留,少有建功,今日我打头阵。”话音未停,人马已跑出阵去,众人看时,却是史斌。

宋江喊道:“此女了得,兄弟多加小心。”那史斌全把话当做耳边风,手挥青龙棍直取李世媛,李世媛打马来迎,两马相交二十合,史斌败阵而回。

女将顾大嫂一见,心中怒火高举,喊道:“不要欺我军没有女人,看刀。”催马舞大刀而出,与李世媛斗到一起,顾大嫂本是胖人,十个回合,开始气喘,十五合后,斗李世媛不过,回马而走,被丈夫孙新接应回阵,李世媛杀来,宋军韩滔、彭玘双出,左右来战,枣木槊、三尖刀并举,李世媛力敌二将,三匹马并排约斗一刻,李世媛左手一锤横扫,韩滔用槊竖挡,哪知锤到将槊杆打断,正击在脸上,韩滔倒撞马下而死。

彭玘见韩滔落马,却想给韩滔报仇,奈何武艺不敌李世媛,只得败走,李世媛用弓箭来射彭玘后心,呼延灼及时赶到,以钢鞭打落箭矢,救了彭玘,彭玘只好归阵。

李世媛见了呼延灼便来交战,一个使双锤、一个使双鞭,大战二十余回合,难分高下,宋江急令鸣金,呼延灼挡开双锤,拨马而回,李世媛见宋军人多势众,自己也战的疲乏,遂将兵马退回虹桥镇。

呼延灼回阵问道:“我正要擒那婆娘,哥哥为何收兵?”宋江说:“我观此女武艺高强,一时难服,待凌振运炮而来,纵有一百个虹桥镇,片刻也会夺回,只可惜韩滔兄弟死于此处。”众人收回韩滔尸体,就地安葬,众将尽皆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