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时年二十,五年前他的父亲刘显初逝世,他才得以接过刘氏领袖的位置。刘显初曾是楚国大司马,总揽军政。他最大的梦想,是助楚王兼并诸侯,一统九州。他曾率军北上伐齐,东进抗吴,后又诛灭越国,助楚重拾霸业。为了让刘邦继承自己的梦想,自三岁起,他便让刘邦在孙膑门下学习兵法。
十三岁的一个午后,刘邦正前往祖母房中问安,却在门外听见她和母亲谈论自己的身世。祖母问母亲,刘邦是否是她的亲生骨肉。刘邦十分诧异,难道他并非刘家子嗣?正茫然间,听见母亲坚定地说“是”,祖母仍有些质疑,母亲便劝她宽心。他虽然相信自己的母亲,但却更在意祖母对自己的质疑。他悄悄自门外离开,去了街上,漫无目的地游荡,直到这件事渐渐变得模糊。
两年后,刘显初旧疾复发,不治身亡。葬礼的第二天,刘邦正在灵堂服丧,此时前来吊唁的人较第一天少了许多。午后,刘邦在火盆烧了冥纸,正哀悼间,一个少年一身素服前来吊唁。刘邦并不认识他,以为是父亲的相识,便递给他三支香。那少年只长刘邦两岁,身材瘦削,凤眼细眉,似乎有些冷傲。他接过香,在烛火上点燃,恭敬地拜了三拜。刘邦跪坐在蒲团上,双掌撑着膝盖,正欲鞠躬。那少年立即伸手拦住他的肩膀,说:“不必多礼。”刘邦站了起来,疑惑地看着他,他抱拳道:“在下张子房。”原来那少年正是下邳神人黄石公的弟子张良。刘邦随后回礼道:“刘邦。”
张良向左右查看一番,见侍从都离得较远,便对刘邦说:“我以为大司马并非死于旧疾。”刘邦不相信,说:“母亲亲口对我说的,还会有假?”张良认真道:“大司马如此健硕,便有旧疾,为何偏偏现在病发?”刘邦也是十分疑惑,未曾料到父亲突然撒手人寰,他问:“若父亲不是病死,哪又因何而死?”张良看着他,低声说:“我以为是被哀王赐死,大司马位高权重,除了哀王,谁敢动他?”刘邦大吃一惊,并不相信这样的阴谋,反问道:“父亲于楚有莫大的功劳,哀王为何要杀他?”张良正色道:“个中缘由我不得而知,你也尽可不信,但对哀王和项家多几分防备,也是好的。”刘邦见他所言确有几分道理,便说:“谢子房兄提醒。”
此后,张良常常出现在刘邦左右,刘邦每有军政之疑惑,也不忘向他请教。他得黄石公赐《太公志略》一书,于天下大势看得分外明郎。他以为,如今列国争战,但若要一统九州,唯秦不可小觑。相传《太公志略》于三皇时期成书,后为黄石公所得。张良告诉刘邦,他本是韩人,父母为秦兵所杀,数月前行刺秦王失败,便逃到了楚国。
两年后,楚哀王见刘显初旧将众多,命刘邦任右司马一职,暂理大司马政务。
一日,刘邦张良二人在酒楼小酌。不远处,一群人围着酒桌正议论兵家之事,坐在正中的正是项燕之孙项羽。他在孙膑门下学了些皮毛,自以为比市井之徒高出不少,不料他对面那人却更胜一筹,见解甚是独到。项羽见众人纷纷低声称赞,恼羞成怒,起身对那人说道:“通晓兵法又如何?你可有战场杀敌之胆力?”说罢拔出佩刀寒月刃,寒光闪过,众人尽皆退避数尺。他将刀递给那人,说道:“你若有胆,便杀了我;若是不敢,便从我胯下爬过去!”那人原本志得意满,见项羽斗狠,有些不知所措。他侧过头向人群中看了一眼,犹豫了许久,终于走过去,伸出双手。刘邦以为他会接过寒月刃,却没想他竟跪了下来。四周哄笑声此起彼伏,那人涨红了脸,终于从项羽胯下爬了过去。项羽哈哈一笑,拂袖而去,那人仍旧跪在那里,面色惨白。刘邦走过去,驱散了看客,向他伸出右手,说道:“你如此谙熟兵家之事,可愿做我刘邦的家臣?”那人动也不动,一旁的张良只好将他扶起。刘邦抱拳行礼问道:“敢问高姓大名?”那人终于收拾了情绪,看着刘邦,掷地有声地说:“韩信。”
这日傍晚,韩信来到城中吴府,守门侍卫对他说:“老爷吩咐,绝不让韩信再踏入吴家半步。”他无奈只好去到宅西侧门,轻轻敲了几下。过了一会,侧门打开,是一个年轻女子。韩信终于露出了笑容,刚欲说话,见身后走来两个中年男子,正是吴老爷和管家。吴老爷对管家说:“带小姐回房。”年轻女子正是吴家小姐,管家拉开了小姐,韩信不甘就此放手,正欲伸手去抓,吴老爷挡在了中间。吴老爷冷眼看着韩信,无情地关上了门。韩信从逐渐合拢的门缝中,见到吴小姐正奋力挣扎,她回头看着韩信,眼角流出了泪珠。“砰”的一声,韩信眼前只剩下一扇冰冷的门,自此,他再没有见过青梅竹马的吴小姐。
韩信出生贫寒,但对兵法谋略有很高的造诣。那日酒楼论兵,吴老爷也在场,他本想在未来岳丈面前施展才华,却不料受胯下之辱。从此,他对项羽恨之入骨,因为在那一天,他失去了所有关于爱情的回忆。韩信受胯下之辱,本有轻生之念,幸得刘邦赏识,他因此格外感激刘邦的知遇之恩。
三年后,秦已灭五国,如今又命白起攻楚。哀王随即命项燕前往抗秦,刘邦也随军出征。他终于有机会现实父亲不曾完成的梦想,他将在战场上捍卫他的荣誉。
发兵之前,孙膑以为秦军势如破竹,难免轻敌,楚军可以诱敌深入。令尹项燕依计按兵不动,连弃数城。白起果然乘胜追击,越过汝水,孤军深入至棠溪。楚军立即兵分两路夹击秦军,项燕与赵将廉颇正面迎敌,刘邦与孙膑、项羽则在后截断白起退路。
白起本就兵力不足,又在前方遭遇项燕廉颇大军的强力反击,自知不敌,便西退撤军。刘邦等人早已埋伏多时,此时白起已无多少人马,只能且战且退,一路逃至城外丛林。刘邦与孙膑、项羽紧追不舍,直至汝水。白起退路被阻,只好勒马,拔出背上长锏,立住门户。项羽随即下马,提刀迎战,并示意部众不得干涉。项羽佩刀寒月刃乃欧冶子以天外陨石铸成,刀长三尺七寸,刃如新月,通体乌黑,寒光四溢。
白起势猛,以千钧之力,挥锏砸向项羽。项羽并不躲闪,右脚后挪支住身躯,随即横刀挡住攻势。白起虎口一震,几乎握锏不住,心中大惊,知项羽力大,只好避开寒月刃的锋芒。敛金锏以力道取胜,如今优势全无,白起渐渐力不从心。项羽以寒月刃之利,将白起逼迫至河边,白起退无可退,只得挺锏格挡。两兵相碰,火花四溅。白起虎口吃痛,反应慢了一瞬,项羽趁机以刀背挑落他的长锏。白起后退数尺,空手应对。项羽随即一笑,将寒月刃插在地上,走向白起,欲徒手擒住他。白起毫无惧色,等项羽近身挥拳,左闪躲过。随即嘴角冷笑,自腰间取下短锏,砸向项羽右臂。项羽哪知敛金锏有长短两只,根本不曾提防,右臂挨了重重一击,立马捂住痛处后退数步,守住门户。
此时众将早已下马查看项羽伤势,刘邦立即弯弓搭箭,射向白起。白起趁机跃入汝水,沿河逃走。孙膑以为,林内地形复杂,且汝水距秦境已然不远,再追恐有被伏之忧,众人只好撤回。
项燕夺回城池,哀王大悦,在宫中设宴庆功。但谈及白起逃走一事,却格外不满。哀王说:“若能杀了白起,便是断了嬴政一臂”太傅费无极说:“孙膑与白起同出鬼谷门,必然会念及同门之谊。”孙膑大惊,立即解释道:“我与白起虽师出同门,但却素不相识,何来同门之谊?”刘邦也说道:“汝水以西恐有秦军设伏,是以才没有穷追不舍。”但哀王并不在意,孙膑本为越人,哀王似乎早想除之后快。夜宴结束不久,哀王以通敌之罪处抓捕了孙膑父女。项羽立即入宫觐见,项羽说:“孙虞只是一介女流,白起逃走与她毫不相干,请主公不要为难于她。”项羽说得决绝,如今项燕年迈,项渠战死,哀王自然明白项羽的重要。最后,哀王处孙膑膑刑,命人斩断了他的小腿,而对孙虞网开一面。
孙膑受膑刑之辱,知道楚国已无容身之地,打算择日逃往秦国。在逃秦之前,他请公输班为他打造了两条假肢。这日,他去了刘邦府上,刘邦正在家中小憩,见孙膑到来,邀他坐下饮茶。二人对饮时,孙膑给刘邦讲了一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