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了,这么久还不知道老板您如何称呼呢?”方木问道。
老板饮了口咖啡接着道:“名字,李凯歌。”
“李凯歌,李老板。”方木笑道,“等等,李凯歌,李凯歌......”
这个名字在他脑海中有点印象,是以前方木的记忆,并不是说他认识这位李凯歌,而是听过这个名字,很久以前听过。
印象很模糊,记不太清。
没准是因为两股记忆冲击到一起的缘故吧,导致记忆点发生冲突,很多不是太重要的记忆自然而然就被他遗忘在脑海中某个不知名的角落里。
而这李凯歌恰恰就是其中之一。
“我们之前认识吗?”方木问道。
“并不认识。”李凯歌笑着摇头。
方木还想是不是之前的他来过这家咖啡店,毕竟就在校门口。但转念一想,按照方木原定透明人的属性来说,显然是不太可能。
他之前还会担心会不会暴露,不过现在看来是多虑了。
“你慢慢喝,我不打扰了。”李凯歌笑道,“对了,你写的《琅琊榜》很不错。”
“谢谢。”方木笑道。
其实不意外,他这几天经常抱着电脑来这间咖啡店闲坐,虽不至于是刻意,但老板要是知道他的创作倒也合乎情理。
“放心,我不会帮你到处宣传的。”老板笑道。
“多谢了,其实主要是怕麻烦。”方木答道。
老板点头,像是很认可方木一样:“不在意虚名,不喜繁华,你还是个有趣的人呢,竟能拥有不属于这个年纪的成熟。”
方木在键盘上疯狂敲动的手指戛然停止,略显尴尬的轻咳一声:“是吗,也许是岁月磨练的吧。”
老板没有多说什么,回到吧台内又开始了望天发呆日常。
方木调整好心态,继续开始工作。
直到晚上,他又完成了几篇童话故事,这才回到自己家中。
将故事以及《琅琊榜》的章节整理好,他才回想起老板的名字。
李凯歌,这个名字让人觉得熟悉。
又想不出到底在哪里见到过,是听别人说起还是如何?
“网上不成?”
方木有点好奇的打开网页,在搜索引擎中输入‘李凯歌’这三个字。
随后弹出来的页面是——蒙面歌王李凯歌。
方木像是突然惊醒般想起这个名字,有关这个名字的记忆也如同泉水般涌出来。
他和这位名为李凯歌的人并不相识,但七年前天下谁人不识李。
李凯歌是七年前歌坛最瞩目的一颗星,他被誉为蒙面歌王,因为没人知道他的模样,知道他的信息。
就连网络百科中有关李凯歌的收录也是寥寥无几。
姓名:李凯歌。
性别:男。
年纪几何,身高样貌,是否婚配,家庭如何,没人知晓。
李凯歌是他的艺名,本名是什么,没有人知道。
百科中关于李凯歌身份信息只有这两条,其余的皆是他荣获的各种奖项。
金曲大典最佳歌手奖,最受欢迎男歌手奖,最具音乐感染力奖,最佳唱片奖。
李凯歌几乎曾囊括华语音乐各大极具权威的荣誉奖项,甚至被誉为华语乐坛中的中流砥柱。
国内甚至国外无数音乐公司想要拉拢这位音乐奇才,无数歌手艺人想要千金求歌,但李凯歌始终就像是神秘不存在的人一样,没人能找到他,更没人见过他。
不管多权威的颁奖典礼,李凯歌从未亲临过一次。
再说这位李凯歌,在十年前,他如同一阵神秘飓风席卷华语乐坛。
十年前某日,十首完全由一人编写、谱曲、演唱的精品歌曲出现在网络上,而李凯歌这个名字也逐渐被人熟知。
他没有经纪公司,不需要宣传舆论,他只是静静地唱歌,歌曲深入人心。
甚至当年有过传言,李凯出歌,必属精品。
他以每月一首精品连续连载一年,这一年里各大音乐门户甚至是大街小巷中不乏播放他的歌曲。
火热程度堪比台风登陆般眨眼风靡大陆。
如同传奇一般的人物,没想到现在竟然在这间咖啡店里默默无闻。
李凯歌,这个名字当初没人不知道,很多人欣赏他一心做音乐这种处事态度,不喜宣传,不喜浮华,只是为了做好自己而已。
不管任何网站公司抛出多大的橄榄枝都没办法打动李凯歌的心,不管什么诱惑始终没有将李凯歌炸出音乐这片大海。
渐渐,他的名气越来越大,几十首精品歌曲家喻户晓。
你可以说不认识李凯歌,但在那个年代,没人会说没听过李凯歌的歌曲。
下到五六岁青雉孩童,上到花甲大爷大妈,人人皆知。
能做到家喻户晓,这绝对是一种非常特殊的魅力,在乐坛中更是代表着非常独到的能力,更是让人羡慕的成绩。
可渐渐,一些反响舆论也逐渐产生。
有人质疑李凯歌的音乐能力,有人怀疑他抄袭歌曲,各种反面舆论压力如同针毡般朝他包围而去,但对于李凯歌而言,这些依旧无法淹没他对音乐的执着。
只为那一抹热忱而已。
粉丝也丝毫没有因为这些原因而质疑过李凯歌的歌曲。
直到有一年,各大音乐殿堂级前辈极其庄重召开发布会,指名道姓的说出李凯歌此人实属奸诈小辈。
作为音乐新人,竟然目中无人,不仅对于乐坛前辈不尊重,甚至连一些证明乐坛的颁奖盛会都选择置之不理。
这是对乐坛的不尊重!
随后的一年里,李凯歌像是石沉大海,如同夜空中一瞬即逝的流星。
他消失了,再没有歌曲继续发表,更加没人知晓那位曾经火极一时的李凯歌到底在何处。
有人说他因为对人不尊重,可能被暗中做掉了。
也有人说,他只想找回心中曾经的乐坛,只想一门心思扎身在音乐中,反而沉默离开。
网络上各种传言都有,但李凯歌就是彻底的消失了。
不管李凯歌到底消失与否,到底存在在何处。
有一点毋庸置疑的是,在那三年里,乐坛中只有一个名字。
那是属于李凯歌的三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