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赐宴
作者:逍遥散人2020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902

该吃就吃?董昭仪倒是个开放的**,刘达君不由得对走在前面的大小美女多看了几眼,这对母女长相和日本电影《追捕》中的女主角中野良子极为相像,不过一个前凸后翘的尽显成**人的韵味,一个青春靓丽带着皇家女儿的冷艳。

四人结伴穿越龙池边的画廊,广宁公主听父皇说没有和亲的意思,心情大好,一改平时的冷漠一路上都在微笑,言语也多了。

虽然**抹上了药,但行走间还是隐隐作痛,刘达君默默的跟在三人后面看着周围的建筑。

玄宗居住在兴庆宫西北角的兴庆殿,一墙之隔就是大同殿,进了大同殿的院门拾阶而上进了大殿,好家伙,一百多人围在北边的看墙上的壁画呢。

远远望去北边墙上正中有两幅各长十几米风格迥异的山水图紧密的连接在一起,一幅山风扑面,山水树木线条遒劲,画中人物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焦墨线条中,略施淡彩,不用说这就特有的“吴装”。整体画面简洁,为一代巨匠吴道子所创的笔间意远的山水“疏体”。

另一幅画风精丽严整,以金碧青绿的浓重颜色作山水,细入毫发,独树一帜。曲折多变地勾划出丘壑的变化。法度谨严、意境高超、笔力刚劲、色彩繁富。

一繁一简,一浓一淡,二者竟在矛盾中做到了完美的统一,就是外行人也能欣赏到其中的美,也能看出其不凡的功力。

李思训,字健睨。成纪(今甘肃秦安)人。唐宗室孝斌之子,历官益州长史,累官至左武卫大将军,任左羽林大将,晋封彭国公。是正宗的皇室血脉,自小受过绘画名家的系统训练,出身比吴道子强十万八千里。

二人是中唐时期,可以说是整个唐代最优秀的画家,也是正规的科班生和草根画家的之间的终极较量。

人群中有几个熟悉的身影,“诗书画”三绝的郑虔,王维、崔颢、李龟年也在场,在非正式场合,这些人估计都是文艺界的翘楚,前来和玄宗一道观摩评判二人壁画的优劣。

一大帮人三两成群的小声议论着,对孰优孰劣各持己见,有人说吴道子外出云游采风不带粉本,空手而归,画在胸中一会儿就,高明之至。

有人说李思训曾数月面壁,坚持不解,神游八极终得山水之妙法;搞到后来争吵声越来越大。人前的玄宗有些不耐烦了,回身高声的说道:“皆得其妙”。这四个字可以准确的盖棺定论,玄宗此时不是以皇帝的身份,而是以一个老艺术家的眼光做出了最后的总结。

玄宗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可以说是艺术类的全才,文学成就有目共睹。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自古文人相鄙,一众才子高人们这才停止争执哑口无言。

“吐蕃王子桑图,大食王子阿布·穆悉林觐见”门口传来太监尖利的通报声。

“大食王子?何时到了长安”

“大食王子和桑图同行,莫非又有**”

“怎么不见礼部奏折”

“今日休假,何来奏折”

几个当朝重臣包括宰相李林甫都皱起了眉头,显得有些心事重重的样子。

大唐中央机构共分三个部门就是三省:中书省(决策、秘书)、门下省(侍从、谏议)、尚书省(行政)。

为首的就是尚书省,尚书令就是宰相,下辖六部:吏部(人事)、户部(户口、财政)、礼部(礼宾)、兵部(国防)、刑部(法院)、工部(工程、水利)。

大食就是八世纪中叶渐渐崛起的阿拉伯帝国,首都就是巴格达,通过连年的征战,整合了周边的国家,势力极为强大。按说大国之间的交往对递交国书、礼节类极为重视,赶在祭灶的假日找上门来恐怕是来者不善。

大唐与大食发生过两次小规模军事冲突后就极少有交流,一次发生在开元三年(715年〉,一次发生在开元五年(717年)。

事件还都与吐蕃有关。其格局是以大食为主,联合吐蕃和大唐对抗,谋取唐在中亚的属国,排挤唐朝势力。

因为唐朝势力在中亚的兴衰,直接地影响着伊斯兰教在该地区的传播。十分有趣的是:另一次所谓“渡泸之役"也是吐蕃与大食联军为一方同唐军对阵的。

所不同的只是后一次战役以吐蕃为主力而已。开元三年之战,其导因是吐蕃与大食共立阿了达为拔汗那国傀儡发兵攻略该国。拔汗那王兵败奔安西求救。拔汗那是唐的属国,“内附岁久,‘,唐理应出正义之师。由是兵戎相见。

这两次战争,大食都是主动进攻的一方。大食第一次虽然打了败仗但并未受到重创。两年后又同吐蕃等一起兴兵犯境再次失败。四镇安然无恙还牢牢的掌握在大唐手中。

大食第一次战争其目的是为了谋取唐的属国,而第二次战争其目的就更进了一步,是为了侵夺唐朝本土了。

二十几年过去了,从安西四镇传来的情报也详细的说明大食目前国力强盛,选了这个日子偕同吐蕃王子前来,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本不想在这时接见,奈何先前已经松口允诺,玄宗的眉目带着厉色道:“宣,朕就在这大同殿见见大食的王子,时近上午,南莺殿赐宴”。

殿中人都是官场老将,自动的整理衣衫一本正经的站立成两排,一时间竟也有肃穆庄严的感觉。

少顷,殿门口出现**个奇装异服的人,“桑图参见陛下”一条三十多岁的大汉,单眼皮,颧骨平整,黑里泛红,摘下毛茸茸的大帽子伏地跪拜,满头结成若干小辫,身着皮裘系毛带,腰带既不同于汉人的绦带,又不同于北方民族和西域诸族的革带,而是以纺绩编结而成的毛带。

“大食阿布。穆悉林参见唐王,愿唐王与日月同辉”另一个和桑图年纪相仿个头不高,身着白长衫、粗毛呢斗篷、黑色灯笼裤;戴白布盖头的人说着拗口的唐言俯身下拜。二人身后的几个随从也都跪地一片。

“嗯,都起来吧,朕今日难得清闲在此观摩壁画,二位王子可有兴趣”玄宗心里一松。这大食王子到很知礼数。

阿布。穆悉林右手朝胸前一按,极其恭敬的欠身说道:“然,大食国上下无不对大唐文化敬仰以极,此来正是寻织络和造纸者”。说完走到壁画下静静的观赏。

“此等画工阿布惊叹为天人,恳请唐王恩赐几人带回大食,以慕天恩”阿布。穆悉林一定是学过中原文化,啧啧称奇的样子不似作假。

中国的方块字在历史上很长很长的时间,都是全世界通用的语言,原因无他,当时的中国代表着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从精神到物质,从外貌到细微,这一切都深深吸引着众多的国家和人民,被敬仰,被羡慕,会说几句中原话是时尚,是时髦,不光是外国的达官显贵和商人竞相学习,普通老百姓也以会中文而沾沾自喜。

如果谁到大唐来一趟,那怕这人是下贱的侍酒女郎或者是干苦力的,回到家乡是很受人尊敬的,街坊邻居都会羡慕的说:“看,这人真牛,竟然去过东方的人间天堂”。

相比之下桑图显得很粗陋,站起来傲然的扫视了一周,玄宗身边不知几时跟着两个身着道袍的中年男子,个头长相一样,是一对孪生兄弟。其中一个淡淡的朝门口望了几眼。

桑图眼睛根本就没看壁画一眼,一直**邪的盯着皇帝身边的三个美女,恨不得即刻与之交合。

董昭仪和广宁公主都不敢与之对视,只有万春迎着桑图的目光,嘴里小声念叨着什么。

刘达君自觉的站在门口末尾的位置,刘达君也隐隐觉得有种危机感,随着那道士回视的目光看了门口那几个随从,顿时恍然大悟。

一个吐蕃巨汉雕像的挺立着,身高将近两米,比殿中所有人都高大,头上结满了长及腰间的辫子,巨大的头颅像个大酒坛子,眼睛像铜铃微微的鼓出眼眶,脸上虬须如稻草般支愣着,上身只穿了一个皮毛的马甲,外露的胳膊肌肉凸起,能有常人的大腿粗,拳大如钵尽是老茧子。

看装扮吐蕃人有两个,余下四人都是大食的使者,有一个长着中原人的面孔,危险点的来源不是那个吐蕃巨汉,是大食使者中一个瘦小的年轻人,精精瘦瘦看不出什么,但刘达君总有莫名的感觉,再次看看,那种感觉又消失了。

“陛下在南莺殿赐宴”前面的人群中,李林甫高声的吆喝,看来玄宗今天心情不错,担心的事情并没有发生,大食王子不过是想带走几个纺织、造纸的匠人而已。桑图虽然无礼,但也没提及和亲一事儿。

万事和为贵,大国就要有大国的风度,事情至此大家的情绪都放松了。

南莺殿就在大同殿的东面,大殿面积足以接待一千人同时进餐,后面几间是玄宗本人吃饭的地方,皇帝赐宴本身就是无上的荣誉,大殿的御厨们估摸着时间早就准备好了,看大家都来的差不多,酒水菜肴流水般的上来,几十桌宴席分成纵向两排排开。

玄宗和董昭仪携俩女儿坐在最北边的首席,长方形的大桌子只坐了四人面对大家,右手才是两个王子,陪同的是李林甫和贺知章,玄宗的桌子对着中间的过道,两边的桌子都成T字形,这样参加赐宴的人们侧过头就就能看见皇帝,这种安排也增加了亲近感。

高力士和那两个道士都没入席,静静的站在玄宗的身后,这相当于国宴啊,刘达君毫无例外的坐在门口的末席,对面就是吐蕃和大食的几个随从。

这里压力太大,没意思,也没人注意自己,刘达君想吃饱了悄悄的溜走,总不能赶吃午饭的时间回去,皇帝赐宴也实在难得,虚荣心是每个人都有的。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嘈杂的声音渐渐的大了起来,前面忽然站起一人,酒杯摇举道:“在大食就闻听谪仙人,今日一见果然气概不凡,小人卓罕,祖上也是中土人士,久慕唐风,有几对不知谪仙人可能应得”。

这人一副唐人的模样,流利的唐言,祖上流落西域,说白了就是***汉奸。

李白才思岂是常人所为,当即豪爽之极的回道:“尽管道来”。

“好,诙诙谐东方朔-------”卓罕念出了上联。

“风流李龟年,哈哈。。。。。”李白不打盹的接上了,看着李龟年哈哈大笑。

“日月明昼夜”

“止戈舞春秋”

“暖风吹冷水,风吹冷水暖,吹冷水暖风,冷水暖风吹,水暖风吹冷”

“明月照光山,月照光山明,照光山明月,光山明月照,山明月照光”

“。。。。。。谪仙果然才思疾敏。。。。。。”

“男子弄这些口舌作甚,恳请陛下将广宁公主赐我为妻”桑图涨红着脸打断二人的对句,端起杯站了起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