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96 心愿
作者:来杯冰阔落吗      更新:2019-11-26 09:23      字数:2282

七七从屋里出来,正巧迎面碰上范琢,范琢却忽然不知该说些什么,转过头去,七七再次道谢:“方才多谢虎翼候了。”

范琢挠了挠头,满不在乎的道:“举手之劳,将军不必挂怀。”

七七便对他笑了笑,两人均很有默契的并肩往放河灯处而去。

范琢道:“建安的除夕真是热闹,宫里宫外都是一片爆竹声。”

“听侯爷的语气,似乎不喜欢热闹啊。”

范琢笑道:“也不是,过惯了清静日子,就是周围一热闹吧,总觉得心慌。”

有两个宫女手里捧着两盏河灯嬉笑着自拐弯处跑来,也没看见他们,径直撞了上来,范琢将她往身后一护,那河灯里的灯油便系数倾在了范琢才换上的衣服袖子上。

范琢啧了一声,还没发难,两个宫女赶紧跪下磕头求饶:“大人恕罪!奴婢们无心之失!”

范琢皱眉看了看自己身上的灯油,又看了看跪在地上瑟瑟发抖的两个宫女,即使有火也总不能往女人身上撒:“行了,不开眼的东西,下去吧。”

两个宫女如蒙大赦,赶紧牵着裙子跑了,这一出小插曲,并未打扰到七七的兴致,她拾起方才的话头继而说道:“我有一位故友,也和你一样,别人过年都到处去走亲访友,唯有他,越是热闹的佳节,他的身边就越冷清。”

“每次过年,我也就会找个地方躲起来,今年本来也不想来的,但姐夫责我不通事故,我便也只有来了。”

她笑了笑:“你姐夫为人圆滑,朝中大臣皆是他的好友,是以他风生水起,责你不通世故,自有他的道理,你也该多学着些。”

她闲庭信步负着双手,语气平淡,与他说话,却像是个长辈在教导晚辈,范琢自小便是天之骄子,从来听不得别人说教,听了她的话,却莫名笑了起来。

“你笑什么?”她问。

“没什么。”

说话间,二人走到了发放河灯处,见七七看着那河灯,范琢便去领了一盏来,她捧在手心里举起来细细观看:“真漂亮。”

她说话时嘴里呵出些白烟,河中星星点点的灯光倒映进她的眸子里,随着水波,轻轻荡漾。

周围来回走动的同僚们不时上来同二人说话,二人都无心应付,只是笑着点头。

“咱也跟跟风,搞一盏吧,许个愿。”范琢对她说。

她摇了摇头,将河灯递还给了范琢:“不了。”

“将军没有什么愿望吗?听闻放河灯很灵验的。”

她弯了弯嘴角道:“不过是一盏河灯罢了,若许愿都能灵验的话,世上又哪里来这么多苦难。”

“诶,此言差矣,将军不知心诚则灵吗?”

她仍然淡淡摇了摇头。

范琢又道:“也不一定非得许愿啊,这河灯也有纪念逝者的风俗,传闻世间的水都连着黄泉,这些河灯都能抵达阴间,传到你心中的那个人手里。”

范琢一边说,一边点燃了河灯,这一点火光终是驱散了她眉间的阴霾,许是想到了那个人,她眉头渐舒,露出笑意轻轻问了声:“是吗。”

范琢取了支竹片,又将笔蘸了墨,抬头问她:“想写些什么?”

她定定的看着范琢手中的笔,那一刻,一向不信鬼神的她好像真的信了这支竹片能到师父的手里,她踌躇片刻,深吸了一口气,摇了摇头:“我不知道。”

范琢晃了晃笔杆,看她很为难的样子,便说:“那我替你想吧,不若就写,吾尚寄存人间,元帅莫念?”

他道出元帅二字,七七忽觉有些害羞,自己的心事就这么容易被察觉嘛,她错开眼神,尴尬的嘟囔道:“怎么说得我想死似的。”

在不明真相的外人眼中,也许自己过得好一点,不仅是自己的期望也更是元帅的遗愿吧。

“行吧,就这么写。”

范琢抬眼看了看她,忽然有些心虚,飞快的写好了,便将竹片字面朝下,放进灯里道:“走,咱们放灯去。”

见她二人前来放灯,阶梯之上的官员或者宫女都给二人让出些位置,他们并肩蹲下,范琢道:“将军来还是我来?”

她支了支下巴,接过河灯,轻轻放进河里,河灯晃了晃,终于平稳,范琢便伸出手,轻轻将河灯推远。

看着满河跳跃的灯火,她第一次将希望寄托在这些渺茫的河灯上,真切的祈祷戚蔚可以收到。

不远处的廊桥之上,司马恪正好向这边看来,把这一切尽收眼底,他倒是很好奇,她会许个什么愿?

“崔诏,捞两盏河灯来看看。”

崔诏连声应着,取来长篓,捞起河灯,楚楚替他拿出竹片,这样的流程不知重复了多少次,直到捞到与她相关的那一盏,他的脸色顷刻变了,上书几个大字:心悦霍七,愿其一世平安顺遂。

这字迹他认得,是范琢。

他再次抬眼看向那边,只见二人有说有笑,相互扶持着上了岸,正欲离去。

她知道范琢的心思吗?否则怎么会默许范琢写下这样的话?

见他脸色不对,楚楚问道:“公子怎么了?是看到什么让你生气的了吗?”

他很快收拾心情,回她:“没有,都是些千篇一律的,没什么意思,不看了。”说罢将那竹片往袖中一收,也径直离去。

楚楚还很好奇,不知为何他忽然不高兴,便去把方才捡起的河灯都看了一遍,莫不都是祝愿司马恪身体康健,来年风调雨顺,天眷大燕之类的话,的确没什么意思。

河灯渐渐淡出视线,官员们陪着司马恪出了宣平门,一年到了头,这位年轻的君主走下高台,去到百姓中间,同他们饮酒欢庆丰收年,聆听百姓疾苦,有一些个大胆的孩子爬上他的车驾,他也很亲和的将他们搂在膝头,听他们讲些学堂趣事,开国以来,他是第一位如此亲和的君主,建安的百姓不由对他更加拥护。

七七偷偷从人群中溜了出来,反正场面这么热闹,谁也不会察觉她半路脚底抹油。

她先是将司马恪赏赐给戚家军的酒水让下人运去军营,又偷偷去找了韩放。

以往这个时候韩放会同家人们在一起守岁,但今年韩昌在郢州,韩放也就自由了,他的母亲见是七七亲自登府拜访,赶紧吆喝着韩放出门了。

两个人穿梭在小巷里,你追我赶,很是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