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产业整合
作者:大时代看客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784

国际联合基金开始正式运作,那十八个股东各自按照计划展开工作,刘晓刚的重心在大陆,所以必须在各大城市成立办事处。这是目前的工作重心,有了据点好招人,出面的是基金会的总裁雅各,在外人看来这是一个注册资金500亿美元的投资基金,虽然庞大,也没什么特殊的地方。

晓刚带着罗敏到了京都,再次住进了前海西街88号,初冬的京都早已经是难见绿意了,花园里的草坪已经枯黄了,只有几棵香樟树好保留着绿色的树叶。寒风凛冽中,凉亭是没法再坐了,这所房子改建时,刘晓刚对供暖的要求很高,暖气片和中央空调显然是不行的,这家伙提出用地暖,还要搞一个通风换气系统,对温度湿度都有要求。

因为不怕花钱,要用就用最好的,住在这所房子里,丝毫感觉不到北方冬天的干燥。今天刘晓刚在府里见到了一个特殊的客人,说特殊是因为晓刚没想到,这个前世搞得那么倒霉的家伙,现在回求到门上来。按说不应该嘛,现在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对于这个人晓刚仔细研究过,真所谓命运造化弄人。

汤家一门四兄弟,一起上阵打拼,德龙集团也是赫赫有名的民企,尤其是老四绝对算得上是个人物,早年靠着认购证发达,后来不断的参与并购,现在的总资产是240亿,净资产50多亿,传闻可以调动上千亿元资金。对于德龙系的崩溃,直到2009年依然是一个谜,所以刘晓刚也不知道汤四到底想求什么。

汤四是个小个子,长着一张娃娃脸,小小的眼睛,神情毫不拘谨,上来就说:“有个朋友介绍我来的,我先自我介绍一下,德龙投资旗下有20来个金融机构,上百家企业,若干上市公司,上十万员工,涉及资产超过千亿。目前产业整合已经初见成效,非但整合出了模式,还建立了战略管理体系。在国外德龙投资也有产业,我们曾经用3.75亿美元收购了美国的莫瑞制造公司。”

晓刚点着头笑嘻嘻的说道:“真是不错,很好啊。”

汤四继续慷慨激昂的说着:“我们时间很紧迫,大陆加入了WTO后,金融业就要开放,德龙经过了几年的准备,希望将来在金融上能跟他们抗衡一下。你也知道,我们是民营企业,产业整合的巨额资金,不是来自股市,也不是直接来自银行长期贷款,而是我们自筹资金,是来自客户的委托理财,我们德龙的盈利情况一直很好,这几年来,最低的年投资回报是12%,最高的是20%,这是相关的报告。”

晓刚也不去看这种报告,笑着说:“我就是你要扛衡的外资银行呀,我旗下有两家银行,一家注册在美国,一家是香港永隆银行,现在已经在大陆开设了分行,当然还不能从事投行的业务,我们也不急,反正几年后就可以了嘛。”

汤四说道:“那位朋友说,你这里可能需要委托理财。”

晓刚一愣,谁会这么说?不可能的事,估计是汤家遇到困难了,晓刚依然是那副表情,说道:“我也没啥闲钱,何况我自己还开着福达投资,虽说是外资,但是现在也在运作,虽然没有德龙的效益好,但也能盈利,所以,委托理财就算了。”

刘晓刚知道德龙是怎么回事,不就是大号版的刘波嘛,融资炒股而已,光是炒股也就算了,非得搞长期投资,实业也好,银行也罢,投资回报率绝对到不了这么高。到了哪天资金链断裂,就是游戏破局之时,现在是年底,大客户的资金抽走了,德龙应该是的资金十分紧张。明年初客户的钱一般又会投回来,德龙玩的是危险的游戏,哪天政策变化银根收紧,客户信心动摇的时候,流走的钱就再回不来了,到那时就是完蛋之日。

汤四很失望。但是也并不沮丧。只是笑得有点苦涩。说道:“可能是朋友搞错了。打扰了。不好意思。”

晓刚说道:“我反正也是闲着。有人说说话还不错。这样好吗?我来给你讲个故事。”

汤四不敢得罪晓刚。也就重新坐了下来。说道:“好啊。”

晓刚不带任何表情地说道:“我实话实说。没有恶意地。如果你不愿意听了。言语一声就行。德龙地问题在于。你地产业整合是一项长期地工程。而且还有一个致命地问题存在。那就是你地那些产业。盈利达到你要给客户地水平。可能性几乎为零。好了。现在我来猜猜。你是在熬日子。希望能够熬到股市大涨。现在是1500点。或许你希望能够涨到2000点。甚至于更高。”

汤四否认道:“德龙是一家经营状况良好地民营企业。也将会是大陆最大地民营企业。”

晓刚看着眼前地这个人。又想起了2009年汤四假释出狱时地媒体报导。心里暗叹一声。不知道这个人是在骗别人。还是一直在骗自己。德龙旗下地三家上市公司。既没有任何产业优势。又没有任何技术创新能力。以后生存都是大问题。别看2007年股指上到了6000多点。德龙能熬到那个时候。同样套不了现。

晓刚笑着说:“那么请继续认真经营,我不再多说了。”

汤四也不再多说,起身告辞了往外走,晓刚客气的送到了门口,看着汤四上了车。这人呐,说不清啊,除非是咱来操作,2006年就开始逐渐派发,德龙或许能够逃顶,要不然真没任何的希望。而且德龙参股的六家城市商业银行,没有一家在2009年前上市的,至于那三家信托公司和证券公司,天晓得能不能盈利,总之一句话,这个人的结局,从一开始就注定了。

已经赚了不少钱了,搞点稳妥的生意,享受一下人生多好,干吗要有那么大的野心,大陆的经济不是靠什么产业整合能够拯救的。只有刘晓刚知道,卖地和大型国企上市,才是冲销剥离出来的坏帐的唯一方法,盘子做大了,那点坏帐也就不值一提了,不能一门心思只盯着眼前。

<div align=center><!--阅读面页章节尾部广告--></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