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刘秃子决意要扬眉吐气一把。
他在村里原先造反派闹革命用的大喇叭里,高声大嗓地宣布:“大家注意了,明天是大满庄子集,明天不下地干活了,大伙去赶集,卖吃不了的棒子豆子和萝卜去!记好了,到时候大伙一块走,早走,把大集上的好地盘先占了!”
一语提醒了众村民,当天晚上,家家户户都把吃不了的萝卜胡萝卜装在麻袋里。
刘秃子在大喇叭上嚷嚷完叫家家户户准备卖自己产的白萝卜和胡萝卜之后,又嚷道:“除了各家各户卖东西之外,生产队的东西,也要卖一些!每家来一个人,把生产队的棒子和大豆装麻袋!”
那个年代,村民特听吆喝,加之刘秃子这人有一定的号召力,听到大喇叭一叫,家家户户都来了人,有男的也有女的,集中到场院里。
刘秃子指挥大家,连夜装麻袋,玉米大豆绿豆整整装了300麻袋。
第二天,龙庄子可就热闹了。所有大牛车,小拉车,手推车,自行车,全部装满,排成一个大长队,刘秃子大手一甩:“走,赶集去!”
王把式又风光上了,他是村里的“第一鞭”,当然他的大牛车排在最前头了。
“嘎!”三米多长的鞭杆、四米多长的鞭绳,凌空甩起来,震破了黎明的天空。
“驾!”
紧随其后的,是钱老大,他也会赶牛车,只不过技术要比王把式差一大截子,但是,他有一杆从不离身的两米长的火枪啊,长枪往左肩上一靠,昂首挺胸,气势并不比王把式弱。
再其后,是龙小井的父亲龙振清赶的大车,这车也是风风光光的,因为,这辆车上,除了一些大白萝卜、胡萝卜外,还有三个扎眼的物件,那就是龙小井种出来的磨盘大的圆南瓜、小牛犊大的长南瓜,外加那棵整株刨下来的4米多高、长了12穗大玉米的大玉米杆子。南瓜底下,垫了干草,防止大牛车晃晃悠悠地碰坏它。大玉米竖着太招风,把它横在车厢里,同样用干草加上了保护层。这两个人们从未见过的庞然大物南瓜,外加同样人们从未见过的小树一般的大玉米杆子,这车自然也是人见人开眼了。
第一辆车上坐着王小丫,第二两辆车上坐着钱富贞,今天都打扮得农村式的花枝招展,自认为最漂亮的好衣服穿上了,最耀眼的红头绳扎上了,好像脸蛋上还抹上了淡淡的粉,比往日白了嘛,其实也是多此一举,清水出芙蓉多好,可她们不这样想啊。
不过此刻两人谁也不朝龙小井这辆车上看,因为这会儿人实在是太多了。
倒是第四辆车上的刘俊茹,因为处在龙小井这辆车的后边,反而倒方便些,瞅人不注意,扔了个煮鸡蛋给龙小井。第四辆车,是由刘俊茹的爸爸刘秃子亲自当把式的。
再后面,第五辆,是龙万能的车,他的大牛车,东西平常,可不平常的是人,因为车上搭载了贾珍珍。别人怕说闲话不敢拉她,龙万能不怕,一个60多岁的老头子了,谁还往那上头想。贾珍珍今天也换上了平日不穿的衣服,不过这个来自江南的贾珍珍会打扮,一点也不显得刻意,都是自自然然的艳丽,比平日更多了几分妩媚,后面几个小伙子看得偷偷咽唾沫。
再往后,就是小拉车、小推车、自行车了。
刘秃子有交待,这一次,要列队走,自行车不能骑着走,要跟在大车后面推着走,要的就是这个阵势。龙庄子好不容易风光一会,要风光就风光个百花齐放。
5辆大牛车,10辆小拉车,20辆手推车,50辆自行车,都是满载的,不说是浩浩荡荡,也说是车流滚滚了。
看上去,就像是解放大军南下那会儿,支前的队伍一样。
龙庄子离大满庄子并不远,也就五六里地,这队伍一路招摇,半个小时就到了大集上。由于是刘秃子号召的,龙庄子的人来得早,大集上,这会儿还没多少人,龙庄子的大队人马,于是呼啦啦占了有利地形,把最显眼的中间并且有通道的一块大地方全给占了。
一流排开,龙小井的南瓜和大玉米放在最当中,左边是钱富贞家的大白萝卜,右边是王小丫家的大白萝卜,两车大白萝卜夹着一车特大南瓜和特大玉米,这本身就是最好的广告了。
像钓鱼一样,时候一到,鱼群自然来,先是三三两两,再是十人八伙,真是鱼贯而入。
不用说,其他村凡是今天来卖东西的,真是没看好日子倒了血霉了,有龙庄子这两个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庞然大物南瓜,小树一般的大玉米,再加上一车又一车的像胖娃娃般的白萝卜,像捶衣棒似的胡萝卜,像大号擀面杖似的玉米棰子,谁还去看别村那瘪不拉几的小玩艺儿。
疯抢一般,大白萝卜、胡萝卜、玉米棰子,不一会就卖掉一大半。
可是,龙小井在乡亲们喜气洋洋中发现了一个问题:这大白萝卜、胡萝卜、玉米棰子,才几分钱一斤,尽管卖得快,可要是卖到10000块钱,还真是不容易。
那时候,就这个价。
龙小井这三个庞然大物,虽然吸引眼球,可有价无市,那时候人们兜里钱少啊,凡是来问的,无论老汉还是娘们,都是一句话:“你这南瓜,零卖不?”
整个买,买不起啊。
龙小井轻轻摇头:“不单卖。”
“你那棵棒子上,掰一个卖给俺行不?”
“不单卖。”
一个看上去有点经济实力的中年人过来了,问道:“这个圆南瓜,多少钱?”
“5000块。”龙小井就记着他那升级急需要的10000块钱了,眼瞅着靠乡亲们卖白萝卜、胡萝卜、玉米棰子不可能赚够10000块钱,只好自力更生打自己南瓜和大玉米的主意,特别是两个南瓜,天下独物啊。心想万一碰上有钱的,两个南瓜正好10000块。
谁知,那人听了龙小井的话,问道:“你家大人在不,小孩子家懂嘛,狗戴嚼子胡勒。”
“你这是有眼不识金镶玉!”龙小井可不吃这个亏,回了那人一句,“我家大人在,那个腰背比你挺拔十倍的老人,就是我爸爸,不过,这南瓜不是我爸爸的,是我的,我的南瓜我作主,你找我家大人也没用。”
“一口价,两个南瓜一百块,卖不?”这个价,在当时来说,已经是够大了,那时候最大的票子,是10元的,100块,就是10张最大的票子,而一个农民,一年也挣不到这个数。
确实啊,把1976年和2009年的物价比一比,相差不只100倍吧。
100块,乘以100倍,正好是龙小井要的10000块,这人给的价,还是不离谱的。
“100块?”龙小井声音有了讽刺味道了,“100块,只能让你看看这两个南瓜长的是嘛样子!”
那人看看龙小井:“你叫嘛名字?”
“你买南瓜,还是查户口?”龙小井故意激火他,让他掏出10000块。万一要是天上掉狗屎,遇到个海外偷渡过来的大款呢。
“呵呵,你不告诉我就算了,不过,你可以记下我的名字,我叫商学义。”
龙小井当时不知道,这个商学义,可是一位民间修真者兼收藏家。
<div align=center><!--阅读面页章节尾部广告--></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