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家中有长辈,小辈的生辰不兴大操大办,如今不仅刘好运家看重,易生也看重。
就在刚刚,易生给易生爹的信中提到了阿童的大周岁,说是如果有时间回赶回来一起热闹一番。
这更是让秦氏高兴的嘴巴都合不拢。
齐氏脸色越发的透亮,拉着秦氏商量阿童大周岁的事。
赵彩央却是微微一愣——这半月间易生也给家里来过两封信,每一次都会专门另写一封给她说说在云南府的琐事,这次似乎没有另外给她带口信。
人一旦养成习惯,稍有不同就会觉得不适应,忍不住多想。
赵彩央暗自摇摇头,有些自嘲的笑了笑:易生事忙,偶尔没有另给自己写信也算正常。她倒是被易生惯坏了……
按着易生信中透出的意思,公务上比预想的还要顺畅,这也就意味着他公事能提早安稳下来,婚期也会相应的提早提上议程。
秦氏和齐氏一路说完阿童大周岁的事,进了酒廊,就一头扎进后院,越发着紧的商量赵彩央嫁妆的置办事宜,拿着家中已有的还有府尹夫人送来的礼单一起,仔细核对清算,准备开始着手采买大件的物什。
赵彩央略作收拾,便坐在后院看最近的进账,狗蛋则去了府尹大人家去拿吴麽麽一家的卖身契。
只是,赵彩央账本才翻了一半,就听角门传来一阵响动,梅箐领了孙大郎进来。
赵彩央不无意外,看了眼孙大郎手中包裹,眼中一沉,“这是怎么回事?你被赶回来了?”
孙大郎自跟易生去了云南府,除了起初跟着易生的平安信送过一封信过来后,就再没了音讯。
要么是无事可报,要么是他无事可做。
此时见孙大郎突然回来,又拎着个包裹,也难怪赵彩央多想——只当他办事不力,或是差事上出了错,易生居然连招呼也不打一声,就把人送了回来。
见孙大郎面露尴尬,梅箐想了想,借口去准备茶水,退出了帐房。
身后房门一关,孙大郎脸上哪里还有尴尬之色,笑嘻嘻的将包裹送上,“这是长史大人吩咐我带给您的。”
这是顾忌着梅箐,怕易生私下送东西给她惹出个“私相授受”的话头,才在她面前装模作样?
孙大郎一个大老爷儿们,心里弯弯绕绕倒也不少
赵彩央哭笑不得,暗自腹诽梅箐都不知见过易生送她多少东西了,还用你孙大郎来遮掩,方才的担心尽数落下,也不急着翻看包裹,抬眼看着孙大郎。
“长史府人口少,事情也少,我平时就跟着武大管事打下手,您放心,我一定不会丢您的脸。”孙大郎这才回答赵彩央的问话,抽出封信交给赵彩央,“这几天我忙着帮易长史跑腿,手上事办完了就赶紧帮易长史送信过来。”
武大管事是卢掌柜替易生安排的人手,之前易生写信给她时提起过。
孙大郎跟着武大管事办事,倒是个学本事的好去处。
她刚才还奇怪易生没另给她写信,原来是让孙大郎亲自跑腿送来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