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好运家的几个亲房侄子也是要进学堂的,张氏一听是给先生用的东西,恨不得自家倒贴钱置办,忙驾着自家马车奔向镇上南坊。
秦氏得了信从食肆回转,却是不管新先生如何,进门打过招呼,劈手就拉扯着杜先生和杜林仔细查看,生怕他们这两个生活不能自理的,这回出去又带了新伤回来。
杜先生胡子都白了,于男女大防倒是没那么严格,被秦氏当折纸似的翻来看去,嗷嗷叫得胡子乱颤。
就算本来没伤,都能被秦氏折腾出内伤来。赵彩央和梅箐憋笑憋得肩头直抖,见杜林被秦氏扯来扯去满脸通红,这才出言阻止秦氏的“恶行”。一旁冷眼旁观的两位新先生看得一愣一愣的,似乎没想到杜先生也有今天,瞠目结舌的对视一眼,忙垂头掩去抽搐的嘴角。
阿童的前途一半挂在杜先生身上,杜先生又一把年纪,秦氏生怕他老人家还没倾囊相授之前就翘辫子了。
此刻见杜先生精神矍铄,全须全尾的回来了,秦氏这才满意的点头收手,拉着杜林嘘寒问暖一番,抬头一看面色古怪的两位新先生,才一拍额头问道,“门口的小车怎么没还回去?我怎么看着还有两个衙役守着?”
杜先生这次出远门,由府尹大人点了位府尹府上礼房的小吏,还有两个衙役一路护送着去的。
府先生老神在在,捋着胡须笑道,“礼房的大人还在外头等着,说是要等看过学堂,看着人安置好了才好回去交差。”
居然就让府衙的人在车里干等。
秦氏不拿杜先生当外人,闻言瞪了杜先生一眼,抬脚就往外走。
两位新先生一位姓魏,一位姓成,年纪和杜先生不相上下,言行举止间似乎对杜先生极其恭敬。
魏先生和成先生在一旁看着,多少也咂摸过味儿,见赵家真心拿杜先生主仆但自家人看待,心中又是放心又是感叹,他们早年和杜先生是拜在同一师座名下,后来虽也入了仕途,却不似杜先生走得那样高,早十多年前退了下来,回了广州道祖籍做起田舍翁。
杜先生找上门来请他们出山,他们原还奇怪杜先生竟对赵家的事这样热心,却又深杜先生为人脾气,既然杜先生开口,他们无敢不应。处理好家事,略一收拾就跟着杜先生一起来了。
两人本还抱着观望的心理,若是赵家不值得他们逗留出力,他们自有办法推拒,只等着走个过场,卖给府衙和杜先生一个面子也就罢了。
此时看来,杜先生并非单纯热心,说不得这赵家和杜先生的关系并非他们表面上看到的那样。
魏先生和成先生对视一眼,收起原先的敷衍之心,冲赵彩央抱了抱拳,也跟着秦氏出了中厅。
赵彩央让梅箐留在家里,省得张氏和林叔回转时找不到人,便拿了学堂的钥匙,带着杜先生一行往学堂去。
学堂是杜先生和赵彩央一起设计的图纸,起居生活的细节处赵彩央多用了些巧思,大布局却是按杜先生这个文人的爱好来造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