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传之五丈原
作者:偷懒的码农      更新:2020-03-24 02:56      字数:3157

建兴十二年秋五丈原

秋风不知疲倦地怒吼,扬起漫天的飞沙,行道之人不敢逗留,因为这里正是蜀军驻扎之处。远远地望过去,依稀可以看到蜀军队伍肃然,旌旗俨然,让人望而生危。肃杀之气即使在远处也感觉到了。

军帐中

“咳,咳,咳…”突而传出急促的咳嗽声让远在帐外的姜维都听到了,姜维心中一紧,急忙加快了脚步,走进营帐中。

“丞相。”姜维冲进军帐中就看见了身染重疾本应该躺在床上修养的诸葛亮又起身批阅军务,姜维顾不上行礼,快步走到诸葛亮的身边,轻轻抚着诸葛亮的背,希望能使他好受一些。

“丞相,您这又是何苦呢?如果,如果您能多为自己着想一些,我们大家都会很高兴的,丞相。”姜维轻声地说道。

“伯约,我的性子你还不了解吗?放不下,忘不了,先帝临终前的话语依稀回荡在耳边,可如今……”话到一半,忽然又急促地咳嗽了起来。

“丞相…”姜维轻轻地拍着他的后背,劝道:“丞相,不要再想了,这些事情都交給我吧。”

诸葛亮修长的手指颤抖地握着手中的笔,想要落笔还是终究放下。“也罢,也罢。”诸葛亮长叹一口气。

姜维将诸葛亮扶到塌边坐下,诸葛亮长眸微颤,倚靠在榻边,缓缓闭上双眸,说:“你忙吧。”姜维向他拱手行礼,道:“是。”然后坐到桌边,飞速地翻阅军务,批改,如同流水一般,但这军务繁多冗杂,也不免费了些时日。

时间一点一点地流逝,转眼天已经黑了。

姜维也终于批阅完这些军务,伸一个懒腰,哈欠在嘴中还未出口就瞥见了丞相已经醒了。他急忙起坐,在他面前跪下,拱手说,“伯约惊扰丞相,伯约有罪。”

诸葛亮摇了摇手中的羽扇,“无碍。”双眸轻阖,问:“外面怎么这么安静,下雪了吗?”姜维仍单膝着地,双手抱拳,向门外一望,才发现不知不觉外面已经飘起了纷纷扬扬的大雪,地上堆积的雪竟然有半尺之厚,这秋日再怎么冷,也未曾听说过有八月降雪之事,真是令人费解。

姜维转过头,面视倚靠在榻上的诸葛亮说道:“然也。”

孔明睁开似闭未闭的双眸,长长的睫毛在灯光的照映下,在他略带苍白的脸上映射出长长的阴影忽明忽暗。

诸葛亮起身,面对着帐前长挂的地图吟思良久,长长地一声叹息,向后一挥手,说:“伯约,取我的琴来。”

伯约一愣,劝道:“丞相体弱,还是不要再抚琴了吧。”

诸葛亮却也不应他,伯约只得取了古琴,摆好。

丞相一拂云袖,修长的手指轻轻拭去琴上的灰尘,有多久,他没有在拂过琴了,或许是白帝托孤之后,或许是最后一次见到她时,或许更早……

琴声响起,依旧是旧时旋律,琴音飘啊飘,飘到军营中,钢铁般的军人失声痛哭,飘到寻常巷陌中,又勾起几人的伤心往事,琴声悠扬……

远方,“啪”一曲悠扬的歌曲戛然而止,而身旁舞剑的白衣少年也是一滞,收着剑势,漫天的琼花随风飘落,落在白衣少年的身上,青丝间,也落在琴上,那抚琴女子漆黑如瀑的长发上。

“王……”白衣少年轻声换道,此人正是名威天下的常山赵子龙,那抚琴女子就是如今三足鼎立中的周王朝创立者,姬如幻腰间别了一把黑柄青刃的长剑,与她一身庄严的黑色巧然融合在一起,这把剑是传世名剑之一,云梦。

姬如幻如同没有听到他飞话一样,出神地凝望着古琴,轻轻拂过琴弦。其中的一根刚刚已经断裂,突然她好像想起了什么,忽然抬头,看着赵云,问:“今日是什么日子?”

五丈原

一曲罢,诸葛亮的手轻轻落上,余音绕梁,这一曲中,孔明仿佛看到他自己的一生,时光渐渐流转,他从过去那个意气风发,指挥若定的儒生雄才,到统领千军万马令敌人闻风丧胆的丞相。而如今他却只是个风华逝去,独自缅怀逝去的过去的普通人。当褪去了神圣的光环后的他再次抚琴时想的不再是万里河山,不再是怎么一统天下,只想为一个人抚琴,从此再无牵挂,他抬起头遥望那蜀道崎岖,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伯约。”诸葛亮起身,轻轻拍去身上的灰尘,伯约眼神迷离,仿佛又回到了天水城门时,前面是同僚的万箭齐放,身后是蜀军的肆意喊杀声,姜维心如死灰。

这时诸葛丞相乘着一辆小车悠然而来,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手摇羽扇,唤姜维曰:’b“伯约此时何尚不降?”

当他抬眼望见那端坐在小车上的孔明,淡然如水,就已经知道,他已经是无路可退了。姜维也没有想到的是,投降带来的不是屈辱,不是奚落,而是丞相的悉心栽培,姜维也不会想到,那个生杀夺予,权倾天下的蜀相会像一个父亲一样对他循循善诱,对他倾囊相授。

转眼,时光流逝。

“姜维,”诸葛亮的唤声将他拉回到现实中。

“在!”

“推我出去走走。”诸葛亮正正衣冠,坐上他常坐着的小轮椅,姜维见他面目红润,知是回光返照,心中默然垂泪,曰:“诺!”顺手在诸葛亮日渐宽大的衣裳上盖上一层鹤氅,推车出帐。

“丞相。”“丞相…”士卒们向诸葛亮频频问好,在篝火的照应下,依稀可以看见每个人脸上的泪滴。

是丞相让家中老母有人供养,是丞相让家中妻子有一个安定的家园,灭大周,兴汉室,这些早已经在士卒脑中根深蒂固。

大业未成,丞相却要离去,如何不使人落泪?

钢铁般的军人如小孩一样失声痛哭,但诸葛亮没有落泪,在大家的印象中,他是那般从容淡定,泰山崩于前面不变色,只有那次先帝崩殂。

出葬的那一天,每个人都看得到他双眼的红肿,嗓音地沙哑以及那声嘶力竭的呼唤,“主公!”舌战群儒,火烧赤壁的洒脱已经不再存在,只有老臣对幼主的苦心教诲,阿斗的似懂非懂。

姜维推车出了军营,他知道丞相想要去哪里,那个地方是他常去的地方——回头崖。

站在回头崖上,可以望断北、南、东三国。诸葛亮常常来到这儿散散心,望南方故国,想先主后主,瞰北国大周,思攻城拔寨,视吴国孙权,虑往来交通。

而今日,再临这回头崖,别是另一番愁绪。

诸葛亮低首,望着这万里雪飘,良久,他喃喃自语道:“先主,亮有负重望。”双眸微阖,泪滴在雪上,凝结成一滴晶莹的水滴。

他昂首,望着漆黑如黑的天空,纷纷扬扬地飘洒着大雪,任凭雪花落满衣氅,天空中再无星辰如繁,皓月当空。恍恍惚惚间,浮现那个奇女子,他的师妹,姬如幻。他与她是宿敌,却也有一生的羁绊。师父曾经说过,他与她,只能有一人成功,他曾经是不相信的。

“伯约。”孔明的声音轻轻地低诉。“曾经,有一个棋手雇一个人与另一个棋手下棋。结果他输了,因为雇主不相信他,你认为这是谁的过错?”伯约想了想说:“应该是那个雇主的错。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孔明摇了摇头,“这不能怪他,他雇来的棋手本就与那棋手有交集,当初,当初如果能早日斩断这情丝,又何至于此……”

“咳咳…”话越说越激昂,诸葛亮又咳嗽了起来。

姜维泪眼婆娑,“丞相…”

“今日若当离去,这汉室江山便托付与你了。”

“丞相…”姜维早已经是泣不成声。

“来世,我要再找一棋手,看一看,能否双赢…”语落,双眸阖上。悄然而逝。一颗巨星从天而落,大雪纷纷洋洋的下着,仿佛要将一切都掩盖,这回头崖上,就剩姜维的低声哭泣。

长安皇宫里

姬如幻问赵云,“今日是何日?”

“建兴十二年八月二十八日。”

“八月二十八日。”这句话如闷棍将他敲醒,今日,便是孔明身殆之日。这时一道流星从长空一划而过,姬如幻就已经知道诸葛亮身亡,气血攻心,一口黑血喷涌而出。“孔明…孔明…”

“王”赵云扶着她摇摇晃晃的身体,双眉紧皱,姬如幻使劲推开他。

“来人,备酒!”一个女婢,立即端上玉壶银杯,她举起酒杯,满目泪光。琼花伴着雪花纷纷扬扬地落下。

她的声音带着悲痛。

“孔明!若有来世,我便不会再去见你,莫要因为我,再堕入这翻覆的命运中。”祭酒,杯落。

姬如幻蹒跚着脚步,转身,痛苦至极,突然昏厥倒地。

“王上!”众侍从惊然扶住她。

“太医!太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