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光明
作者:谢宝童      更新:2020-08-19 08:45      字数:2164

围观的百姓乍然听到小六乃是狐妖化身,从小听惯了狐妖勾魂的故事,全都吓的退后几步。但又见她神定自若,完完全全是个美丽和善的女子,不似传说中的那般凶恶,又都悄悄地围了上来。

殷七七继续说道:“西王母感念你六耳银狐一族一脉单传,万年来规规矩矩,特赐你神通大法天神之怒,待完成了交给你的重任后,便可飞升天道。”

说着,双指并拢,发出一道金光,将肩膀上的天神引到小六的身上。

小六身子巨震,眼看天神就要进入自己的身体,忽然催动周身的白光法力将天神拒在身体外,同时引到了江蘅的身上。

变故陡生,殷七七万万没有想到小六竟会拒绝,而江蘅猝不及防,天神瞬间进入身体,化作天神之怒,与体内的法力激烈交战在一起。

无名邪火瞬间被激发,体内的金色天蝎现出真身,江蘅身体扭曲,红光大震,似要爆炸了一般。

“江大哥!”

“江公子!”

星月和小六大惊!

殷七七眼疾手快,急忙在江蘅两只手腕上轻点,两道金光化作两条金线,经由两只胳膊窜入身体之中,绕五脏六腑一圈,停留在了丹田之处。

同时,又在江蘅后背的大椎穴上轻轻一拍,一股金光法力传入身体,与两条金线汇合一处。江蘅的身体猛的前倾,如灵魂脱离体内一般,天神之怒的法力顿时被逼出了体外。

紧接着,殷七七将法力接在手掌内,转动一圈,天神之怒的法力瞬间化于无形。

天神之怒脱离体内,犹如病去抽丝,江蘅的身体这才缓和了一点,又运功调理片刻,内息平稳后,才渐渐睁开了双眼,但脸色仍旧通红。

小六满脸歉意:“江公子,对不住了,我本想让你拥有天神之怒的神通,没想到……”

江蘅连忙摆摆手,示意自己没事。

殷七七眼中生出一股失落之意,悲叹道:“天意啊!”

“祖师,什么天意?”

“回山派大劫将至!”

江蘅瞠目结舌:“祖师,回山派怎么了?”

“一百多年前,我神游天柱,误闯瑶池,被西王母罚下,她算出百年后回中山将有一场人魔大战,届时灵根被破,祖庙被毁。故命我寻找金刚法眼之人,传授其天神之怒神通,拯救回中山于危难之中。

回中山本是西王母的降生之地,七十五年前,我在回中山创立回山派,尊奉西王母为主神,一是护佑天下苍生,二是应对即将到来的大劫。

一百年来,我飘零世间,慌慌张张,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寻找到了拥有金刚法眼之人,可是没有想到……”

殷七七说着,不停的摇头叹息。

小六说:“拒绝天神之怒,是因为我小六一生逍遥自在,不想飞升什么天道。我本想将天神之怒给了江公子,没有想到反而害苦了他,不过,若是回山派大劫来临,我定会助江公子一臂之力的。”

殷七七解释道:“天神之怒必须是金刚法眼之人才可,若如不然,我又何须寻访百年。”

小六神色凄然,突然变得伤感起来:“原来,上天赐我一双盲眼,就是要我拥有天神之怒,真是可悲。”

话锋一转,突然问道:“你……你可有恢复光明之法,让我瞧瞧这个美丽的世界,哪怕一天也好!”

江蘅见她脸上充满期盼之色,第一次有所求,转头问道:“祖师,你有什么办法吗?”

殷七七沉思了一会儿,望着小六说:“办法是有,只是若医好了你的双眼,六耳便会失去神通,和常人无异,法力也会因此受损,你可愿意?”

“我愿意!”

小六回答的干脆利落,毫不迟疑,江蘅怔怔的望着她,见她脸上充满喜色,心想:“小六天性喜爱自由,如她这般由心而活,也不枉此生了。而我,也有一颗远离尘嚣,向往自由的心,不知何时才能摆脱枷锁。”

当下,小六便迫不及待的要求医治。

在殷七七的细心指导下,小六轻轻地闭上了双眼。

殷七七的医法更是简单,手掌在她眼前轻轻划过,金光就擦亮了她的双眼。同时,灵敏异常的六耳突然间失去了神通,本该千里之外的动静现在一点儿也听不到了。

“大功告成,你可以睁开眼睛了!”

随着殷七七的声音落地,江蘅和星月比小六更加紧张激动,眼睛眨都不眨一下的望着小六的双眼。

小六的心在轻轻颤动,眼皮一跳一跳的,慢慢睁开了双眼,白光瞬间照进眼眸,如同将光亮投进了久不见光的黑洞里。

小六瞧着自己举在眼前的双手,手指微微颤动,视线由模糊到清晰,兴奋的喊道:“我看到了,我看到了。”

“星月,你和我以前感受到的一般无二。”

小六眼眸灵动,抓紧星月的胳膊,异常兴奋,又瞧着身旁的两人欢喜的说:“你是江公子,你是殷七七。”

她开心的像个从未见过世面的孩子,奔出老远,望着城里的残垣断壁,黑瓦土墙,依旧兴奋的大喊:“长安,长安,我看见你了,这是我第一次看见你的样子,你听见了吗?”

她的呼喊声清脆豪放,久久回荡在长安城上空,路过的行人全都驻足回望,日月天地,风雷水火,世间万物仿佛都在感受着她的喜悦。

小六的欣喜吹散了殷七七的愁绪,他将右掌贴在江蘅的肩膀上,语重心长的说:“蘅儿,你身上的无名邪火他日自会解除,不必忧心,我已经将完整的《洞神真经》传给你了,幻阁之中的术法任你修炼。”

江蘅立刻感觉全身一股暖流从丹田缓缓升起,传至四肢百骸间,说不出的舒服,俯身跪地道:“多谢祖师!”

殷七七扶他起身后,又嘱咐道:“《洞真真经》以不杂为义,《洞玄真经》以不滞为名,《洞神真经》以不测为用;此三部经书,通玄达妙,乃道之纲纪,他日以此深修,便能得长生,通凡入圣,同契大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