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那天他在良田圩上遇到一个出来招人做徒弟的仙公儿万明。
经过多年的修炼,万明觉得他已经具备了相当高的道行,必须广招门徒以传承和发扬自己的不世技能。他在良田圩无意中碰见阿?,发现阿?聪明伶俐,记性绝佳。他告诉阿?,想收他做徒弟,教他学算命,问他愿意不愿意。
阿?说自己很穷,没有钱交学费。万明告诉他,现在不要说学费的事情,等到以后阿?事业有成,有心(懂事)的话自然会孝敬自己的,如果没有心(不懂事),他也不会去追收学费的,他又不等着这一份钱使用。他现在最要紧的事情,是尽快收到一批资质好的徒弟。
阿?想了想,觉得如果自己学会了一门手艺,说不定就可以养活自己了,到时候就不用要福佐、福佑养了,可以减轻他们的负担了。于是,他连家也不回,托一起趁圩的人转告福佐、福佑,马上就跟心明眼亮的万明师傅学算命去了。
当万明认为他可以自立门户的时候,就派人把他送回家。从此以后,阿?就在家里摆起了香案,专门替人算命。
由于他摆香案不是为了孝敬自己的祖先和祭拜神灵,而且兄弟三个拜公拜神必须在厅屋内进行,加上也不能摆到廊首里,只有厨房比较合适。好在兄弟三个都是善良忍让的人,经与福佐、福佑商量,阿?的香案就摆到福佐家的厨房里,把床铺也搬到那里,而厅屋就换给福佐家使用。
从此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昏暗的厨房就成了阿?的工作室兼卧室。
农民一贯秉承方便和节约的原则。阿?的香案一摆出来,不久就有人就近来照顾他的生意,问米的给他送来了米和钱,求其他的也给他送来钱、阉鸡等等,他开始有了收入,不久就勉强可以自食其力了。随着社会财富的快速增加,人们似乎越来越相信命运这种不可捉摸的神秘东西,所以就经常要求仙公儿、仙婆儿指点迷津了。阿?的收入也就水涨船高了,他不但与一个死了老公的健康女人结了婚,还不怕计生罚款,一口气生下了两男两女四个健康的孩子,而且在村中率先建起了一座两层半楼房,还主动包了福佐和福佑所有孩子的学杂费,时不时地给哥哥和弟弟经济上的帮助。
当李显富找到阿?时,他坐在昏暗的厨房里那张香案前的专用竹椅上,正在闭目养神。
当时的阿?人虽清瘦,但由于常年不见阳光,他的皮肤白皙,加上双眼深陷,此时一线阳光透过屋顶上的玻璃瓦窗正照在他的身上,使他显得有几分仙风道骨。李显富暗暗惊叹,难怪母亲相信他,难怪福慧先生会算命,恐怕他不是凡胎俗物,可能真的是天上的神仙下凡投胎转世的,是天生的神仙。
在当时的古城县良田乡农村,农民都没有敲门的习惯。虽然福佑家的廊首大门和阿?家的厨房门都是开着的,李显富也没有直接走进去,而是站在福佑家的廊首外面用力地咳嗽一声,告诉主人家有人上门来了。
待阿?在厨房里出声询问,李显富答应后才跨进大门,穿过廊首和天井,来到阿?的香案前。
他客气地向阿?打招呼:“福慧先生好精神呀!吃粥了吗?我又来麻烦先生了。”
李显富不止一次地照顾过阿?的生意,当然也是他有求于阿?。
阿?的听力极好,虽然来算命的人很多,但他一听就知道是李显富这个老主顾来了。
他热情地请李显富在他对面的凳子上坐下,用他那嘶哑的声音慢慢地说:“显富大哥次次都这么客气。你是我的衣食父母,是你来帮衬我的生意,我感谢你都来不及,怎么说得上麻烦不麻烦的?”
李显富的年纪比阿?大,两人虽然不同村不同姓,但同属水竹社,论起辈份来,正好是同辈,所以阿?就得叫李显富一声“大哥”了。
李显富仍然客气地说:“麻烦先生了,真是麻烦先生了。”
阿?又说:“你吃粥了吗?吃粥先。饭虽没有,粥还是有的,还有早上煮好的头菜,不会让你吃盐送白粥的。”
各位千万不要误会,以为是李显富光顾了阿?的生意,阿?才客气地请他吃粥。
事实并非如此。
作者题外话:姗姗无意宣传迷信,只想反映某些地方的一些生活场景。请朋友们谅解。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