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略上我们要藐视一切敌人,在战术上我们要重视一切敌人。 首发--无弹出广告
摘自《**选集》第五卷第499页)
一切军事行动的指导原则,都根据于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尽可能地保存自己的力量,消灭敌人的力量。
摘自《**选集》第二版第二卷第406页)
往往有这种情形,有利的情况和主动的恢复,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摘自《**选集》第二版第二卷第412页)
游击战争的领导者对于使用游击队,好像渔人打网一样,要散得开,又要收得拢。当渔人把网散开时,要看清水的深浅、流的速度和那里有无障碍,游击队分散使
用时,必须注意不要因情况不明、行动错误而受损失。渔人为了收得拢,就要握住网的绳头,使用部队也要保持通讯联络,并保持相当主力在自己手中。打鱼要时常变换地点,游击队也要时常变换位置。分散、集中和变换,是游击战争灵活使用兵力的三个方法。
摘自《**选集》第二版第二卷第413页)
进攻是消灭敌人的唯一手段,也是保存自己的主要手段,单纯的防御和退却,对于保存自己只有暂时的部分的作用,对于消灭敌人则完全无用。
摘自《**选集》第二版第二卷第415页)
游击战争的根据地是什么呢?它是游击战争赖以执行自己的战略任务,达到保存和发展自己、消灭和驱逐敌人之目的的战略基地。
摘自《**选集》第二版第二卷第418页)
正确的方针是巩固地向前发展,这是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好办法。
摘自《**选集》第二版第二卷第426页)
中国是一个大国――“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不愁没有回旋的余地。
摘自《**选集》第二版第一卷第189页)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摘自《**选集》第二版第一卷第204页)
战略退却的目的是为了保存军力,准备反攻。退却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处在强敌的进攻面前,若不退让一步,则必危及军力的保存。
摘自《**选集》第二版第一卷第206页)
退却的军队能够选择自己所欲的有利阵地,使进攻的军队不得不就我范围,这是内线作战的一个优良条件。弱军要战胜强军,是不能不讲求阵地这个条件的。
摘自《**选集》第二版第一卷第207页)
孙子说的“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就是指的使敌疲劳沮丧,以求减杀其优势。
摘自《**选集》第二版第一卷第209页)
他来进攻,我们把他消灭了,他就舒服了。消灭一点,舒服一点;消灭得多,舒服得多;彻底消灭,彻底舒服。
摘自《**选集》第二版第四卷第115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