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兄恭弟谦的
作者:小的莹满      更新:2023-10-28 07:17      字数:3384

第158章兄恭弟谦的

或许是因为袁绍的谦恭,也可能是因为袁绍将自身的功劳尽数推到了汉军头上。

李膺的脸上笑意愈发强烈,他曾出任过度辽将军,面对鲜卑人时,也曾指挥数万人的骑兵军团与鲜卑人以塞外决战,大胜而归。

当然,鲜卑人的数量也是数万对峙。

较之袁绍这般依仗要塞城墙,以区区几千人就硬生生的抵挡了数万鲜卑骑兵的骑兵,这在任何人看来都是足矣流传千古的著名战争。

更重要的是,哪怕在这种情况下,袁绍仍然没有放弃翻盘的机会,拼尽全力的抓住任何机会。

而这,也是他觉得袁绍与他人绝对不一般的原因。

“本初的性格一向如此谦虚,据我所知,便是那颜良,似乎也是出自你的麾下,于你大婚之日我曾听闻其名字,也不知你有什么样的魔力,能使得这般猛将心甘情愿随伱远赴辽东。”

李膺放下手中的茶盏,感慨道。

毫不夸张的说,颜良如今的声威在边塞处,就是独一档的存在,无论是谁,都没有丝毫机会超越他的名声,凡其所到之处,当地民众听闻风声都会夹道相迎,官员摆足姿态恭敬相迎。

所有人都明白,颜良未来必定会成为一时之名将,毋庸置疑,谁都想在这个时候与其打好关系。

而李膺对于颜良的名声也是有所耳闻,他毕竟出任过度辽将军,总归是有些老兵曾追随于他,关于辽东的时局变化,他是异常上心,但凡有任何的异常,都会有来自辽东的书信告知于他。

袁绍闻言笑着解释道:“想来应是听闻学生乃是出自老师门下吧。”

李膺愣了一下,他没想到袁绍竟会以这种方式回答。

“胡说,我还能不知道你小子的主意。”

李膺随即又是百感欣慰:“辽东之地远离雒阳朝堂中心,那些宦官的手就没办法再对你进行什么迫害,你只需安稳的在辽东之地做好自己,其他的什么都不要多想。”

似乎是生怕袁绍多心,李膺还特意摆出一幅洒脱的神情。

袁绍就当做没看见,恭敬的回答道:“谨遵老师教诲。”

“去吧,与婉儿聚聚,为师也就不多留你了。”

“多谢老师。”

袁绍更喜欢以这种方式称呼李膺,得到老师的同意,当即便是拜别后,就转而回到了李婉儿的闺房中。

“随我回家吧。”

李婉儿有些不舍,眼中碧波流转。

是夜,再次拜别了老师后,袁绍等人便又带上了李婉儿前往汝南郡老家。

路上的风景已是枯木遍布,与辽东比起来倒是少了几分寂寥,多了几分热情。

汝南郡的人口繁多,一县之地就与辽东之地相差无几,人丁匮乏也就导致辽东会很难发展起来。

不似汝南这般,只需按部就班,农夫种地纳粮,商贩出摊纳税,时间久了所获得的资源就要远远超过辽东等地,而这也是未来袁术足矣称霸整个淮南,乃至称帝的最根本的原因。

唯有有了人口,才能使耕地复耕,使周边贸易往来繁荣昌盛,可以纳税,充军的人数才会源源不断,这不是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的问题,对于辽东更是如此。

所以,当荀谌在问及袁绍那些四散的流民该如何处理时,袁绍斩钉截铁的表示,无论如何,这些流民也要留在辽东,便是予其一个最基本上的身份,再空出一块荒废的地,拨于其两月口粮,使其自行劳作,最终再拿粮食去换钱。

时间久了,这些流民有了基本的生活条件,再额外的有些许生活补贴,就会使得其安心的待在辽东,年复一年,一代人,两代人,繁衍出的人丁就会彻底化身辽东籍。

袁绍的努力方向就是在根除那些辽东豪强世家对地层黎庶的剥削,或者说使得那些黎庶能够有活下去的欲望,不至于养不活自己,备受折磨最终死去。

他没有那么伟大,也可以说现在的他没有那个资本伟大。

使民有衣穿,有饭吃,有地耕,有钱花,这对于天下的黎庶而言,已经是近乎不可能实现的远景了。

袁绍却是正在一点点的向这方面努力。

哪怕这一路上,都会遇到无穷无尽的阻挠。

譬如。

豪强世家的剥削。

旧社会的利益分配问题。

社会矛盾的日益加剧。

以及未来即将爆发的黄巾起义等。

无论是哪一点,对于现在的袁绍而言,都是根本没有办法根除的恶疾。

但,他仍愿意为了这方面的远景而努力,或许这是一个身为现代人骨子里有的记忆,源自生长在红旗之下所打来的荣誉感。

就像始皇帝的奋六世之余烈,终究使得中国不必成为西方世界那般,大大小小无数个小国家自立,由始皇帝开始,由汉代发扬光大。

这条路很难,但最起码袁绍现在已经有了一部分的资本,可以帮助他开始争夺资源,开发辽东。

与袁绍同行的李婉儿望见其脸上一幅思虑的神情,也是静静的坐在一旁不曾出言打扰。

待回到老家,袁府时,已经天明时分。

门口的侍卫见是自家袁郎归来,也是摆出笑脸来欢喜。

刚进入府内,却是瞅见袁术正兴致冲冲的打算出门,一抬头就看见兄长袁绍及其妻室。

袁术脸色一变,却是突然想起来什么似的,总算是摆出了笑容:“兄长此番远赴辽东,算是没丢了袁氏的脸。”

袁术这般已经算是给足了姿态,却是令袁绍顿感不适,这不是印象中的他,以往这位弟弟面对自己时,能讥讽三句就不会停留在两句上,今日怎画风突变。

一时间摸不清来龙去脉的袁绍只能笑着上前握住袁术的手,低声细语道:“术弟,临近年关,给兄长个面子。”

袁绍的意思,袁术很清楚,他为之一笑,与袁绍索性来了个相拥:“兄长今为我袁氏长了不少脸,虽说是远赴辽东,但族中对兄长的大名可是如雷贯耳,便是弟弟与兄长相比,也弱上不少。”

什么情况,袁绍越发的疑惑,袁术这般和善的态度实在是不像他的风格,再加上其言谈举止俱是透露出一幅不愿于己争吵的姿态,袁绍也只能尽可能的将自己最真诚的态度展现。

“那都是外面瞎传的,术弟为虎贲中郎将,宿卫雒阳才算是劳苦功高,兄与术相比,小巫见大巫罢了。”

“兄长谬赞了,这全赖家族所助,兄长如今可是未曾借助家族威望,孤身一人达到如今这般境地,虽只是一食俸六百石的长史,但那辽东之战在整个袁氏内可是被争相传颂的。”

两兄弟互相恭维着,在任何人看来,这完全是一幅兄恭弟谦的美好画面,哪里会知道此前的两兄弟争吵会演变成什么样。

袁绍不知道这袁术受了什么刺激,但眼下看来,似乎这样的袁术更得体些,与人相处不似此前那般吃了枪药一样让人直生厌恶之态。

突闻袁绍归来的袁逢也是走出门外,却是发现昔日互相争吵的两兄弟,此时却是如胶似漆般紧紧的抱在一起,这倒是让袁逢顿觉意外,这一幕他在梦里遇到过无数次,没想到在有生之年还能看到这一幕,当即便是快步上前不留丝毫余地的夸赞袁术。

“公路今已成长颇多,不似此前那般浪荡游侠做派,公路浪子回头,回头为父便亲自上书陛下,为你多多美言几句。”袁逢毫不吝啬。

对于袁术能有这般改变,身为父亲的他倍感欣慰,再加上他的两位兄长都是有些优秀的过分,袁术只要能恪尽职守,不给他惹出什么麻烦来,他就已经是烧了高香了。

袁术也是极为罕见的从自己父亲嘴中,听到夸奖自己的话,但一想到又是因为袁绍的原因,那番喜悦瞬间就被冲淡不少。

他会做出这般举动来,可不是单单为了做出这般兄恭弟谦的姿态给人看的。

他看中了袁绍如今的名声威望,已经久居官场,出任虎贲中郎将的他也是第一次方才察觉到,名声竟然会给人带来这么大的助力。

之前的他,只知浪子游侠,绿林豪野,全然不知自身名声被波及到了什么程度。

直到如今,哪怕是他出任虎贲中郎将时,也会知其根底的时常会讥讽他,靠着家族余荫这才做到这般重职。

为了堵住别人的嘴,同样也是为了超过袁绍,袁术打算好好的修补一下损失的名声。

而,首当其冲的就是袁绍,能够暂时与一个无论是在雒阳,又或者辽东之地都久负盛名的袁绍和平相处,传将出去,自己的名声也会水涨船高。

此前的他,还没发现袁绍竟然还有这般本事,怪不得这厮自打小时,待人处事时总会摆出一幅极为虚伪的笑容出来。

通过此举,他获得了不知道多少人的喜爱,其中就包括父亲袁逢,叔父袁隗。

袁术很后悔,好在只要浪子回头,对于他而言,想要好好的修补一下名声还不是轻而易举。

“父亲说笑了,兄长与嫂嫂今日远归,术虽不懂什么礼节,但与其好好叙叙旧自当如此。”

袁术的态度一度让袁绍以为这厮是真的转了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