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 狂奔百余
作者:过油肉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707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李承明和薛仁贵一路狂奔百余里,直到半夜时分才在张承范的带领下躲进了一个叫虎狼谷的山谷里这时候他身边已经不到百余人了

李承明抬眼望去,他的护卫们散坐着,带着绝望和希冀交织的神色看着他他忽然心乱如麻——在奔走的时候没有这种心态,那时只顾得拼命地跑,跑,跑,此时有了喘息的时机,这些情绪反而纷至沓来,好像要把他的大脑淹没一般他知道后悔没有丝毫作用,却不由自主地悔恨假若玄武门之变前他派些人日夜监视秦府就好了,假若他答应李世民的条件就好了,假若他与李艺汇合以后就直接去幽州就好了,??????但这些事情都过去了在这许多假若的背后,李承明强烈地感觉到一个他不愿承认却又不得不承认的信息:兵败如山倒,自己完了,自己败了

“大王,咱们现在该怎么办?”刘连章问道

一声问话将李承明的思绪拉回现实天上的云很浓了,四野一片黑暗,他抬头看看天色,心中长叹一声道:“你们各自逃命去,是生是死全看各人造化李世民要的是我,你们不跟我在一起,或许可以得一条活路”

众人互相看看,没有反应

李承明又挥挥手:“去天下许大,何处不可容身,与我同死无甚益处我虽然败了,但李世民也休想万年平安,他穷凶极恶,杀兄屠弟,倒行逆施,一定不会的善终的,我虽然败了,但公道自在人心李世民一定会在史腾上抹黑父亲、四叔和我的,由他说去只要我问心无愧就是了”

几个护卫迷惑地相互看看,其中一个道:“大王??????”

“别再这么叫了”李承明冷笑一声,“时至今日,我还算什么大王我身为太子骨肉,起事举义,想着是替父亲报仇,为百姓除害,未料兵败如此??????如今穷途末路,人得看开,一死有何艰难尔等去”

十几个护卫又相互看了看,终于匆忙地磕头行礼,丢下手里的刀枪结伴而行出了谷,渐行渐远,一路回望

“出谷以后分头走”李承明在后面喊道,看着那些护卫们的背影消失在夜色中一阵山风吹来,他忽然觉得十分疲倦,十分寒冷

其实他这样说也是没有办法,因为他心里害怕,他害怕追随他的人中会有心怀不轨之徒,万一他们拿了自己去向李世民请功,自己不是死的快,要知道自己现在身价可是能换个王爷当的他先说出这样的话来一是可以取得部下的好感,二是可以趁机清理身边的危险分子

这时候,谷外一阵马蹄声打断了他的思路他对杨不悔、曾正午说:“跟我去看看怎么回事,是不是李靖追来了”

一群人冲出谷去,没有追兵,他们看到负责断后的薛仁贵正在杀刚刚出谷的那些护卫薛仁贵大喊着:“势到穷处,舍主而去,你们这些叛臣贼子留着何用”

李承明只来得及喊出一声“不可”,薛仁贵的武器,方天画戟已经穿透了最后一个护卫的胸膛薛仁贵拨马转过头来,满脸血污,面目狰狞他看到李承明,跳下马大叫一声“大王”,然后便泣不成声

“你杀他们何用?是我叫他们走的”李承明已经没有力气再去处理这一切,也不再想将薛仁贵如何大厦倾颓,说什么都是多余的“大王??????属下无能,李靖的人快追上来了此地不宜久留,大王还是上山躲躲”

李承明扭头望着失魂落魄的张承范道:“张壮士,你属下的私兵有没有熟悉这山的”

张承范回过神来,看了看左右,道:“你们谁登过这座山?”

张承范仅存三个私兵一起摇头

李承明道:“管不了那么多了,扔掉马,翻山”

长安城外,李世民带着长孙无忌等人正在郊外迎接长孙顺德的遗体长孙顺德被李承明的人锯成了十几块,李承明还特地将长孙顺德的尸体分别装在十几个木头盒子里,和李建成以及李元吉的首级一起叫长孙顺德的部下带回了长安

远处十几匹马飞快地驰来,马上的骑士们每人背上都背着一个木头盒子

看着这些木头盒子,长孙无忌扑通跪倒,一言不发,一颗颗硕大的泪珠从这个汉子深陷的眼眶里滚落下来

李世民拉着长孙无忌手说:“辅机兄放心,李承明如此残暴,必不得人心朕相信他用不了几天就要兵败身亡了”

这时,旁边传来一阵人声,一群百姓正扶老携幼地从南边的野径走了过来李世民问:“这些人都是干什么去的?”

有人说道:“回皇上,他们都被突厥抢光了粮食,是到定襄投靠杨政道,讨活计的”

李世民脸一变,心里像是被什么扎了一下似的,程知节看出李世民的痛苦,他厉声对那群百姓斥道:“大胆,不知道朝廷明令人丁私自北迁是要充军的吗?来呀,将他们统统抓起来送到京兆尹官署去”

随行的侍卫们拔刀欲动手,众百姓一齐跪倒一片哭声:“大人饶命呀”

李君羡说道:“程大人,这些百姓好生可怜,还是放过他们”

程知节怒言:“今天放了一村,明天岂不会走上一县”接着,他再次对侍卫们发话道:“你们还愣着干什么?”

众侍卫上前拿人,百姓们连连央告,李世民喝止了侍卫,让百姓只管离去程知节还想说什么,李世民止住了他,叹了口气道:“百姓何罪之有?要论罪只能怪朕这个天子养活不了他们呀”

百姓们哭号着离去,风吹起满天的树叶,李世民脸上满是惆怅,他的目光落在旁边一个巨大的土堆上,那是汉武帝的陵寝,陵前立着一根石柱李世民脸一变,说道:“这是根拴马桩,是立的,只有胡骑会这么干他们居然将栓马桩立在武帝陵前武帝驱甲三十万,宣威朔漠,封狼居胥,将匈奴逐得无处藏身,朕呢,却要向颉利纳贡,眼看着自己的臣民四处流落——朕真是无颜面对他呀”

这时众人背后传来一个声音:“有谁天生是佛呢,佛都是修来的呀”李世民回头一看,身后站着一个僧人,带着三个弟子

僧人接着说道:“很久以前,终南山中有一棵树被风刮倒,寺里的僧人将树抬回来,锯成两截,一截请人雕成一尊佛像,剩下的做了地板有一天啊,地板很不高兴地对佛像说了,我们本是同一棵树,为什么你成了万人景仰的佛,我却被人踩来踩去?你知道佛像怎么回答?它说了,你只见到我今天被万人景仰,没见到我当年浑身上下挨了多少刀斧呀”

李世民似有所悟,他问道:“大师”僧人回答道:“贫僧玄奘”

李世民反复玩味着这个寓言,目光久久停在玄奘的脸上突然,他跪了下来,向玄奘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礼众人被这一幕惊得目瞪口呆,李世民已经大步走向自己的坐骑

程知节跟在李世民后面,一头差点儿撞在那根拴马桩上,他对一个侍卫下令道:“回头跟京兆尹说一声,差人把这根拴马桩搬走,立在这里辱及先人,成何体统?”

李世民一回头道:“不,留着它这样好提醒朕不要忘今日之耻,总有一天朕要将它立到颉利的大帐前”

回到东宫,李世民踏进中宫寝殿时,正见到长孙皇后又在伏案写着什么

他有些好奇,悄悄走过去,站在长孙皇后的背后向案上看去

但见长孙皇后写的原是一首乐府行歌,为隋散骑常侍卢思道的《从军行

朔方烽火照甘泉,

长安飞将出祁连

犀渠玉剑良家子,

白马金羁侠少年

平明偃月屯右地,

薄暮鱼丽逐左贤

谷中石虎经衔箭,

山上金人曾祭天

天涯一去无穷己,

蓟门迢递三千里

朝见马岭黄沙合,

夕望龙城阵云起

庭中奇树已堪攀,

塞外征人殊未还

白雪初下天山外,

浮云直上五原间

关山万里不可越,

谁能坐对芳菲月?

流水本自断人肠,

坚冰旧来伤马骨

边庭节物与华异,

冬霰秋霜春不歇

长风萧萧渡水来,

归雁连连映天没

从军行,

军行五里出龙庭

单于渭桥今已拜,

将军何处觅功名?

卢思道在隋朝是唯一可与薛道衡相敌的文士,这道《从军行》也丝毫不比《昔昔盐》逊色,且在含义上显深厚,不仅有着征人思妇的幽怨之意,还对求取功名的将军露出了怜悯之意

李世民知道长孙皇后的心思,她是想借卢思道的诗给长孙顺德讨谥号和封赏呢

“皇后放心,朕立刻下旨,赐长孙顺德荆州大都督,谥号襄,食邑加封到一千二百户,由其子长孙安同继承其薛国公的爵位至于潼关战死的长孙安世追赠定国公,食三百户,爵位可以等从长孙安同的儿子里挑一个继承”

长孙皇后这才发觉皇上已至,忙站起身,转身下拜

李世民伸手一托:“你我之间,还论这些干什么?”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