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兄纳弟媳
作者:过油肉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6926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三天以后的夜晚,夜色沉沉,悠悠的梆子声时时响起,已敲至三

长安,东宫,李世民一身便服,独自徘徊在静室内,他刚刚得到八百里加急,李承乾和李恪已经脱险了,虽然杨妃还在李承明余孽手里但是李靖已经大败李承明,李承明带着不到百人逃上了渤海境内的令归山,李靖现在正大举搜山相信用不了多久就能将李承明献于阙下了

眼见唯一能对他有威胁,和可能会被心怀不轨之徒们利用来祸乱大唐的隐患就要消除,李世民忍不住心花怒放一个人自斟自饮,不知不觉中竟然喝多了

心情好了,喝多了,身上的杀气也就消失殆尽了

杀气已尽,锐气也自消失李世民心中空空,在酒精的刺激下,他整个人好似纸扎一般,轻飘飘地化作了青烟,升到天际朦朦胧胧中他又想起了阴妃,他最宠爱的女人

茫茫天际上浮起一尊黄金巨佛,浑身金光烂然,双目半睁半闭

李世民跪倒在巨佛脚下,拜道:“弟子世民幼年身染恶疾,蒙佛祖恩力,得以重生,至今不忘虽是在军营之中,也张悬宝像,时时香烛供奉如今贵为天子,在宫内修造静室,专俸佛祖,诚心供养奈何佛祖不仅不佑弟子,反降奇祸,使弟子与阴妃生死两途,永无相见之日,是为何故?”

巨佛金口微启,道:“人生因缘和合,俱为前定业报轮回,虽为帝王之尊,亦不能免”

“既是一切俱为前定,朕拜汝等,又有何益?”李世民不觉怒意大起

“拜佛行善,来生必得善报不拜佛祖,不行善事,来生必得恶报”巨佛微微一笑,启口说道

“我不求来生,只要今生佛法无边,为何不能起死回生,使阴妃重现人世”李世民道

“佛法至大,唯以解脱为上尔今陷于求不得苦中,正是不明佛法,心未至诚”巨佛说

“何为解脱?”李世民问

“人生无常,苦海无边,贪、嗔、痴、爱,种种毒火,虽帝王不能除之唯勤修沸法,了悟生死,依经、律、论三藏为舟,持戒、慧、定三学为楫,方能度苦海,跳出轮回,涅磐寂静”巨佛闭上双目说道

“涅磐寂静,不就是死么,难道唯有死了,才是解脱?”李世民又问

“阿弥陀佛”巨佛先念了一声佛号,然后又说:“不修沸法,身形乃堕于地狱,此谓之死勤修佛法,明悟至道,此谓之涅磐寂静,谓之解脱”

“如此说来,我就算是死了,也不能解脱?”李世民大怒

巨佛点头道:“正是若求解脱,须先尽除贪、嗔、痴、爱,将那阴妃忘了”

“不,我不能忘,永不能忘我不求解脱,宁愿生生世世堕于地狱,也要见到阴妃”李世民大叫道

“人死形灭,你如何能见?其实,红粉骷髅,原无区别,都是空名,一切皆空尔不求真道,执着于空,实为愚昧,可叹可悲”巨佛嘲笑道

“什么?你竟敢认阴妃是骷髅,还敢嘲笑我愚昧”李世民大怒,挥拳向巨佛头上打去“轰——”李世民整个身子撞在了供桌上,给撞得眼前金星飞迸,扑通一声摔倒在地

剧烈的疼痛使他清醒过来,放眼四顾,哪里有什么巨佛

静室内唯有一床、一椅、一座供桌桌上放着一尊尺余高的鎏金铜佛,铜佛前又放着一对烛台,一只香炉夜风不时从窗中吹入,烛影恍惚,香雾朦胧

“人死形灭,人死形灭??????”李世民口中喃喃念着,神色黯然

他又在静室中徘徊起来,腹中溢满哀伤,却无从排解

远处隐隐有鸡鸣声传来,眼看天就要亮了

忽然,静夜里响起哀婉的萧声,幽咽低回,如泣如诉,自寝殿方向传来

箫声似一缕绵软的丝线,一直深入到李世民的腹中

仿佛他那颗浸沸在悲伤中的心,也被丝线牵住,随着箫声的曲折起伏而一下紧一下慢地跳着

李世民不知不觉从静室中走了出来,向箫声寻去

箫声中又传来歌声,在静夜里清晰地透进李世民耳中: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

黾勉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帷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怅况如或存,周遑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

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春风缘隙来,晨溜承檐滴

寝息何时忘,沉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帷屏无仿佛,翰墨有途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李世民踉踉跄跄地走着,也和着那歌声吟道

“是潘越的悼亡诗,朕不也是遗挂犹在壁,阴妃的玉镯仍紧紧地贴在朕的胸上”李世民心里想道

李世民现在感到那歌声就是他想说出,而不能说出的一切

他满腹的哀伤似是池中积水,那歌声恰如一条蜿蜒长渠,将池中积水缓缓导出

李世民踏上石阶,一步步走进了灯火通明的寝殿之中

宽阔的殿堂里珠帘低垂,红线毯上坐着一个体态丰满,面如满月,目似明星,秀发如云的少妇

在红线毯旁,摆放着一张漆有云霞花纹的精致木案,上面放满装着时令佳果的金盘,和一只透出艳红之色的西域水晶酒壶

“陛下万岁”那少妇拜倒在李世民面前,说道

李世民定睛一看,那少妇竟然是自己的弟媳:“杨??????杨妃”李世民结结巴巴地叫道

杨妃表情悲凉地跪在李世民面前:“谢陛下杀夫杀子之恩”

李世民先是沉默,然后叹了口气自顾自坐在木案后,抓起水晶酒壶,仰头就是咕噜噜一通猛饮

杨妃也轻轻地探了口气,重又歌唱起来,边歌边舞

其舞是最为时尚的胡旋舞,其歌却是古雅清丽的《燕歌行》:

秋风萧瑟天气凉,

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多思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

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

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

尔独保辜限河梁?

舞虽是胡旋,却不像酒家乐女跳得那么俗态毕露,专以挑逗娱客,而是舒缓飘逸,翩然潇洒,似天女自云端而落

歌声虽依然低回婉转,却含情脉脉,甜润娇媚,并不与魏文帝的这首《燕歌行》诗意相合与先前唱的潘岳《悼亡诗然不同

李世民听着、看着、喝着,恍恍然已不知身在何处眼前一片模糊

杨妃旋着身子,渐渐慢了下来

“杨妃,杨妃??????”李世民一把搂住杨妃,喃喃自语

水晶酒壶自李世民手中掉下,在红线毯上连着翻滚了几下

红日初升,阳光自殿窗透入,将窗上的雕花木格拉得长长地印在红线毯上

李世民怅然斜倚在木案上,昨夜的情景竟是无比清晰地时时在眼前闪过

他似是很快乐,真正有了那种古今骚客津津乐道的“朝云暮雨”的感受,而这种感觉正是他从前一直渴求偏又求之不得也言之不得的感受

他心里也不再空空,像是多了些什么,细细去寻,却又寻不出什么来

他依旧如同往日一样抚摸着贴心收藏的玉镯,也依旧如同往日一样心里溢满了哀伤,但却没有往日那种悲痛如狂的感觉

也许昨夜那佛祖说得对:人生因缘离合,俱为前定

既是一切都已有了前定,朕悲伤又有何益?

再说,朕本来就是一个凡人,贪、嗔、痴、爱,种种毒火俱全,纵然身在静室,心也难静

朕今后多多请高僧度阴妃,使她早日得升天界,也就是尽了与她今生之情??????

杨妃带着宫女端来茶水侍候李世民醒神梳洗

白天看来,杨妃比烛光之下多了一份别样风情,令李世民又是怦然心动

“等你有了儿子以后,朕将他过继给元吉为后”李世民一边梳洗一边笑着说

这也是他从阴妃死后,首次对着女人发笑

“皇后娘娘这些天日日流泪,夜夜在佛前祝愿,说她若能帮皇上消除忧愁,情愿自减寿数”杨妃说道

“皇后她??????”李世民胸中一热,愧疚之意又浮满了心头

我近些时来,所思所想,全是阴妃,何曾把皇后放在了心上?

可皇后她不仅没有半点怨我之意,还如此善解人意,为我祈福我若不再理会她,也未免太过薄情

想到此,李世民忙起身向长孙氏的寝宫走去

“妾妃见过皇上”皇后的寝宫长孙氏弯腰下拜,脚步虚浮,一个踉跄,差点摔倒

“皇后,你,唉你为朕受苦了”李世民忙上前扶起长孙氏,叹道

“皇上,你,你??????你没事,我总算,总算是放心了”长孙氏哽咽道

“杨妃的事??????”李世民忽然不好意思起来,话说半截又收了回去

“皇上身系军国大事,日理万机,一举一动之间,俱关连天下兴亡妾身属皇上,皇上之福,自是妾身之福,皇上之祸,亦妾身之祸啊妾身请杨妃入宫,是想皇上劳累之余,能得舒心畅快,免为儿女私情忧心烦恼,误了大事妾事先未蒙皇上恩准,就擅将罪臣之妻引入宫内,还望皇上恕罪”长孙氏低头说道

“这有何罪,皇后太言重了看来佛祖还是有灵,赐给了你这么一位贤后给我从今以后,我只管军国大事,这后宫内一切事务及执事人等的恩赏刑罪,俱由皇后决断”李世民感激地说道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