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不经事的我(2)
作者:安妮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703

少年不经事的我

2•)

走出办公区,迎面遇见了一位年轻的姑娘。

萧涛涛把她描述为年轻姑娘,而不是女孩或者其它;是因为对方看上去很年轻,但又不知道从她身上哪里,透出来一份干炼;这样就显出一份成熟。准确说,是一种气质。

是的,气质。

萧涛涛突仄地想起了姚远。

这位年轻姑娘身上,透出来的,正是萧涛涛在姚远的神情里感觉过了,还没来得及用文字或者语言进行概括的东西。

姚远,还有眼前这位年轻姑娘,他们都传递给了萧涛涛一种东西,对于一个人而言,很重要的东西。

一种属于精神领域,看不见,摸不着,但一定存在着的东西;它就是:气质。

萧涛涛注视着渐渐走近然后擦肩而过的姑娘。

她简单的着装,两条长辨,明亮的眼睛;最惹眼的,是她脖子上的一条围巾。

她把围巾搭了一段在胸前,另一段搭过左边的肩头,披在后背上;她不徐不疾地行进着,左手无意的(也很可能是故意的),去捂着垂至于右边胸口的围巾……

萧涛涛在这个瞬间,想起了在电影中看到过的:聆听着解放的炮声而英勇就义的江姐。

年轻姑娘围的围巾,跟电影中的江姐,是一样的姿势。

但是,年轻姑娘脸上的神情有份傲慢,就不那么令人悦服了。

江姐可以傲慢,因为她冷对的是凶残的敌人。眼前这位姑娘,她有理由冷对着谁呢?

所以,萧涛涛对这位跟姚远一样,透着某种气质的年轻姑娘,在最初的印象分里就打了些折扣。

萧涛涛当时还不知道,年轻的姑娘居然跟英勇的江姐同一个姓(这真是个让萧涛涛很是不服气,而又不得不泄气的巧合)。

江,名琳。比萧涛涛大一岁。

江琳有一个也是南下干部的父亲。江琳的父亲在“*”前,就任地区文工团的团长,*中也遭遇过不少磨难。

姚远和江琳,可以通称为干部子女。

所以,江琳有跟姚远相似的气质,所以江琳有理由傲慢。

这却不能改变:江琳与萧涛涛即将成为同事,并将成为同室。

情愿不情愿,萧涛涛和江琳,后来都接受了这个事实。

但是,萧涛涛在跟后来知道姓名为江琳的年轻姑娘擦肩而过的瞬间,心里突仄的闪过了一丝惶然:

怎么会一再的,想起姚远呢?

四个自然减员指标,都集中招到了地区行政干部学校。

四个都是女生。萧涛涛很自卑地认为,自己是四个女生当中,最最不招人待见的那一个。

有了这个卑微的结论,萧涛涛就十分戒备地防范着每一个人。

象一只刺猬,竖起满身的毛刺,随时应对着想象中的敌人。

她相信每一个人都看不起自己,所以她要预前地抵御他们(她们)对自己尊严的侵犯。

分配工作方面,倒还没显现睨端。

写得一手漂亮钢笔字的江琳,首先被打字室选中。

江琳以后很长时间的工作,就是坐在一架陈旧的手打式的打字机跟前,“哒、哒、哒”地敲击着键盘。少有不敲打键盘的时候,就是伏在一张沉重的书桌跟前,往一张垫着钢板的蜡纸上用力的刻划。

丽莎继续自己以前的工作。

另外一个女孩,名叫李萍。

李萍被分配做江琳一样的工作,学会打字刻钢板以后,没多长时间,李萍就借调到党校去做打字员了。再以后,李萍因为表现良好,被正式调进党校。

作者题外话:美好的或不那么美好的;只要是真实的,而不是虚假的;那就可以坦然地面对了。

时间不会倒流,生命不可重复;所有已经发生的故事,一定有它发生的缘由。

有你的关注,它会更加精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