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矿区保卫战
作者:丹东大米汤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648

作为中国团,不仅要与白匪军战斗,也要参加矿区保卫战。当时,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局势极其严峻,她象一个漂亮女人那样,从一开始就被坏男人攻击。从苏维埃政权诞生那天起,便遭到国内外敌人的疯狂反对和激烈破坏,一方面,彼德格勒的士官生发生了叛乱,前线大本营最高总司令杜鹤宁拒绝执行人民委员会命令,策划叛乱

等各种危急形势威胁着新生政权;另一方面,国际帝国主义企图把俄国继续捆在战车上,幻想利用战争把年轻的苏维埃共和国扼杀在摇篮中。国内外的反动派反动势力相互勾结,发动了大规模的武装进攻,苏俄人民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三年卫国战争,任辅臣就在这场战争中赢得了荣誉。可是这荣誉来之不易,这荣誉是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这荣誉里面有中国团战士的鲜血和生命,这荣誉有中国团战士的热情和向往,这荣誉有中国人的坚硬精神和不屈的思想。

杜鹤宁这家伙不能不提,他依靠着手里有军队,在各地组织了各式各样的叛乱,而且与列宁有着重大分岐。他们的军队所到之处无孔不入,无一不在与苏维埃政权进行对抗,渐渐威胁到了中国团所在地乌拉尔地区。因为这里有一条铁路线,这样,中国团即要保卫矿区也要参加保卫苏维埃的战斗,于是围绕矿区和铁路线展开了拉锯战。

作为军队中的指挥员,任何时侯都知道打仗是要死人的,尤其是这第一仗必须打好打胜,否则就要影响下一步的战役。这一点,任辅臣心明眼亮,然而成立了中国团后,任辅臣忽然感受到肩膀上的担子更加沉重了,他知道苏维埃政权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列宁主义尚未在俄罗斯迅速传播。尤其是在矿区保卫战中,中国团每天要面对许多敌人,当时的东部战区形势最为险恶,高尔察克白匪军在国际帝国主义支持下十分猖獗,从西伯利亚大本营沿铁路线向西发动了强大攻势,而且都是骑兵。而苏维埃红军却在退缩,在敌我力量悬殊之际,任辅臣更加清醒地看到了敌人的残暴与狡猾,在敌强我弱情况下中国团四面受敌,然而为了保卫矿区中国团始终围绕铁路线与敌人进行战斗,打得白匪军丢盔卸甲狼狈逃窜。有一天晚上,白匪军马队沿着铁路追赶,在一个小站附近,任辅臣当机立断命令部队停滞不前,掩蔽在黑暗中静静等待。果然,十几分钟后,敌人的马队冲了过来,任辅臣命令战士们突然袭击,敌人还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就稀里糊涂当了俘虏,等到他们醒悟过来时,中国团大部队冲了过来极其快速地消灭了这支马队。这一次战斗让中国团威风凛凛,吓得敌人不断增兵调将,企图消灭中国团。可是事过境迁,等敌人援兵到来之前,中国团早已开拔了,迎接他们的又是一场更大的战斗。

杜鹤宁这家伙气急败坏,他再次调动几个师团的兵力对中国团进行清洗,可是不等他们到来中国团早就转移了。就这样,中国团在一片叫喊声中战胜了一股又一股敌人的仓皇进攻,羸得了这场战争的阶段性胜利。但是白匪军攻势强劲,消灭一批又来一批,在敌强我弱情况下,任辅臣采取声东击西的游击战术与敌人周旋。杜鹤宁不甘拜下风,亲自组成敢死队朝气矿区进攻,这时的中国团面对强大的敌人,有时不得不退缩。白匪军人多时中国团就躲藏起来,向敌人放冷枪,或化装成矿工散布在民间,迫使白匪军分不出谁是中国团战士,谁是中国矿工,杜鹤宁恼怒,下令凡是中国人统统枪毙。然而,即使这样他们也找不到中国团,最后不得不撤出矿区。在那段动荡的岁月里,虽然中国团的战士都是从来没有拿过枪的华工,但他们经过短期训练和严格的纪律,始终不渝坚持在东部前沿。每一次作战,他们都尽力而为,不怕死,以一当十,在团长任辅臣率领下配合苏俄红军同敌人展开了英勇作战。其中最难忘的是中国团与白匪军第一次战斗,双方是在阿拉耶夫斯科矿区附近的一个村镇展开的。那时侯,中国团刚刚成立,没有打仗的经验,也不知怎么打。本来,白匪军自恃人多势众,武器精良,对中国团的战斗力缺乏足够的估计。任辅臣抓住敌人骄奢淫逸狂妄至极的弱点,与几个营长讨论,决定集中兵力趁夜出击,攻其不备,快速突破,一举歼灭该镇全部守敌。开始三个营长笑话任辅臣,说他立功心切,闹不好会毁灭中国团,他们主张撤离战场与敌人迂迴作战。任辅臣不同意他们的主张,坚持自己的观点主动找仗打,亲率部队趁夜出击。结果,这些中国团的战士在任辅臣率领下,连夜出发,趁敌人立足未稳快速攻打,以快刀斩乱麻的方式首战告捷。从此中国团军威大振,任辅臣威信提高,他又趁机发出号召,只要是苏维埃的敌人就是中国团的敌人,以此赢得民心。

任辅臣知道若想撑握这支部队,必须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和军事准备,还有战胜一切的心理准备。在矿区保卫战中,中国团靠的就是这种精心准备。事实上果然如此,白匪军遭到如此沉重打击,恼羞成怒,他们声称阿拉耶夫斯科矿区一攻即破,准备卷土重来。为了完成上级交给的保卫矿区的任务,任辅臣带领全团战士加强戒备,在主要地点挖战壕设岗哨。虽然有的中国团战士对此认识不足,但任辅臣耐心说服,硬是把所有的战士都说服了,将矿区设防得如铁桶一般。有一次,白匪军来偷袭,中国团事先得到情报开始紧张布置,任辅臣再次提出采取扇面包围方式的战术四面出击。结果按照他的方式实行,果然是大败敌军,有力打击了白匪军的嚣张气焰,因此获得上级嘉奖。然而,不是每一次战斗都有利用价值,不是每一次碰上敌人都要与他们发生战斗,任辅臣机动灵活,运用得当,敌人多时能打就打不能打他们就转移。记得有一次,当听说白匪军进攻时,任辅臣让战士主动撤离,许多人为此不理解,以为任辅臣害怕白匪军就不愿离开。任辅臣耐心地说服,说这是《三国演义》里的空城计,中国团的战士一下就明白了,听取了任辅臣的意见。结果这一仗又打得白匪军晕头转向找不着北,战士们对任辅臣更加佩服,斗志昂扬,很快就在这一带打出了威风。对中国团旺盛的士气和卓越的战绩,苏维埃政权是有目共睹,最有影响的报纸《**者》评论说:“中**队是我们战线上最顽强的部队……中国团所以有这样顽强的战斗力,在于他们对**来业无限忠诚,在于官兵之间有血肉相连生死与共的阶级感情。”苏维埃人民的称赞和颂扬,给了中国团全体将士更大的鼓舞,各个在作战中一马当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