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四、从莫斯科寄来的三封家书
作者:丹东大米汤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397

就在张含光一家人默默无闻生活的时侯,有一天,她忽然接到从莫斯科寄来的一个包裹,拆开一看,原来是三封家书,她的泪水马上就流了下来。这不是三封自己的家书,也不是任辅臣留给孩子的嘱托,而是瓦夏托人帮助把中国团战友写出的三封家信寄来了,第一封信是儿子写给父母的,内容如下:亲爱的爸爸妈妈您们好!

自从儿子来到俄国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二位老人,不知爸爸妈妈的身体怎么样,也不知生活得怎么样,总之,家里的一切都让远走高飞的儿子担忧。说实话,儿子是多么想回来看一看父母啊,可是儿子远在国外却不能尽孝,这让当儿子的想来就痛心疾首,儿子怎能这样不争气呢?虽然寄去几封家信也表达不完儿子对二位老人的深切感情,但儿子依然想用这种方式进行表达,这种方式对于儿子来说已经足够了。爸爸妈妈,儿子现在不是华工了,我们现在已经不是华工了,我们参加了由任辅臣为团长的中国团,这是一支由列宁领导的红军队伍,也许与中**队不一样。可是这支部队是为了解放穷苦百姓的,所以我们所有华工都参加了这支部队,儿子想方设法让这支部队取胜,然后带动中国团的乡亲们把这支部队带回中国去,也为中国老百姓服务。儿子写这封信的意思有两个:一个是儿子是为苏维埃政权战斗,是为列宁战斗,所以儿子的行为是光荣的;二是儿子经常与敌人遭遇万一牺牲了也不是耻辱,请父母不必过于伤心。人都是要死的,而死的意义有不同,希望父母精神振奋,不要为儿子伤痛。最近几天,部队连续与白匪军战斗,已经有许多战友阵亡,我想也许该轮到我了。于是在离开之前我想给父母写出这封信,请二位老人千万千万放宽心,千万千万别为儿子难过,因为在儿子写出这封信的同时,从战场上又抬下来十几个战友,他们为了中国团,为了列宁,贡献了自己的生命。爸爸妈妈,让儿子再这样叫你们一次,如果我真牺牲了,就让儿子这叫喊成为永远的怀念。儿子走了,儿子是带着快乐走的,儿子是带着想让中国人过上好日子的目的走的,我相信还有许多人也是这样走的。亲爱的爸爸妈妈,永别了。

张含光读到这里时,泪流满面,这个战友是谁她不知道,这些信是怎么从莫斯科寄来的都有一个谜语在里面,让人猜测狂想,最后连名字都没有写出来。她想有机会一定找一找这位战友的家属,或者请其他中国团的战友查一查也许还有机会。不知不觉,她又拆开第二封信,这是丈夫写给妻子的,内容如下:亲爱的妻子你好吗?

车站一别几年了,仿佛就在昨天一样,可我还是情不自禁想给你写这封信。连续几天的战斗十分紧张,战友们都在做最后的牺牲准备,我也是如此,也是想入非非看你一面,可是看不见你我的心里总是不安,于是写出了这封家信。爹妈的身体好吗?是不是经常闹病?你为他们尽职尽责,比我这当儿子的强多了,作为丈夫我应当对你说声对不起,是我连累了你,让如此年轻的你为我受苦受累,想起这些我这作丈夫的心里就是不安。现在,战友们都在上前线,我利用这点时间写出这封信,孩子还好吗?万一我牺牲了你就带着孩子嫁人吧,我不会怪你,爹妈也不会怪你,要怪就怪这黑暗的旧社会吧。当然,我们的部队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如果你等到我们带着部队打回来,我们还有好日子过的,听说列宁最近给中国团来了指示,如果可能中国团还要扩大,到时候中国团一定会打回中国去,再也不受苦受累了。亲爱的妻子你等着这样的好日子吧!

读罢这封信,张含光心里有些安慰,这些可敬的战友时刻不忘带部队回来,时刻不忘解放受苦受难的穷苦百姓。她希望有机会把这封信也送还有关家属手中,只是现在还不行,找不到任何家属与谁也联系不上。于是她放下这封信又拿来另外一封信,拆开一看,这是未婚夫写给未婚妻的信,也是一封情书,内容如下:亲爱的杜鹃你好啊!

写出这封信真不容易,我们的仗已经打到了关键时刻,前面就是白匪的大炮,后面就是白匪军的机关枪,头顶上的房子往下掉砖瓦,我的手和头被砸破了皮,疼痛不止,这没什么,白匪军被我消灭在眼前十几个,还有一个就在我写出这几个字时枪毙掉了,他们敢对中国团战友下黑手,我的枪对他们也不客气。瞧,又是一个,告诉你吧,亲爱的,我是部队的神枪手,只要我的枪一点就有白匪军在我跟前倒下,我不想打死他们可是他们是我的敌人,所以我要消灭他们,这些白匪军打死了中国团许多战友,你说我能便宜他们吗?血债要用血来偿,既然他们胆敢对中国团侵袭就让他们死在我的枪口之下,让上帝为他们战名,那些没倒下的敌人吓得四面逃跑。瞧,又是一个,我是在一个叫维雅车站进行战斗,非常残酷。也许这是最后的战斗了,也是最后给你写信了,亲爱的万一我牺牲了你就嫁人,欢欢喜喜嫁别人,即使我牺牲了我也会在地下为你们祝福的。这封信写完我会交给团长的,他会派战友把信寄回中国的,一定会送到你的手里,如果你收到这封信,你就把这信交给……不写了,敌人冲上来了,再见,亲爱的!

显然,这封信没有写完,但张含光的心里在翻腾,这是一个多么优秀的战士啊!在如此关键时刻仍旧保持这种乐观情绪,张含光默默地把这封信收藏起来,准备在适当时侯找到小伙子的未婚妻,亲手把信交到她手里。然而,那些动荡岁月,她到哪里找中国团的家属啊?何况又是过去了这些年,那些人还有没有都是问题,张含光面对苍茫的天空叹息着。她知道这些信来得不容易,每一封都有中国团战友深情厚意,甚至每一个字都有中国团战友洒下的鲜血。现在她能做的只有收藏起来,等到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