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四章. 舰队1864
作者:无忧小轩主人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7277

追击“阿拉巴马”号的不仅仅是联邦海军,还有华盛顿派驻海外各国的外交人员。.大使馆和领事馆都在打听这艘神出鬼没的战舰行踪。

南非开普敦的领事在“阿拉巴马”号停靠开普敦时,通过电报向华盛顿报告,并请求速调附近的海军巡航舰前来堵截。不过华盛顿方面的回电令他们沮丧:“我们及时无法与在南大西洋的舰艇取得联系”。

与此同时,驻开普敦的联邦领事在转卖劫掠货物的市场上遇见了一个叫大卫的黑奴,他是被“阿拉巴马”号捕获的联邦捕鲸船上的侍应生,而此时却成为了“阿拉巴马”号的一名见习水手。

作为发起解放黑奴宣言政府的驻外使节,开普敦的领事打算策反这个年轻黑奴。外交官极富鼓动性的私下游说却并没有打动这个年轻人。大卫却告诉领事:“我在船上很好,船上没人认为我是黑奴,我喜欢这种海上生活”。

不久,倒卖完掠劫货物和完成补给的“阿拉巴马”号离开了开普敦,然后不知所踪。塞姆斯总是将巡航舰开出水天线很远后,才转舵前往要去的航线,这样可以避免被海岸上的人察觉去向。

63年的秋天来了,华盛顿方面判断“阿拉巴马”号离开开普敦后,已经进入印度洋,将袭击往来于印度和东南亚的联邦注册船只。为此向印度洋沿岸各国发出了照会,要求阻止这艘巡航舰停靠和进港补给。虽然这类照会通常收效甚微。

在整个大西洋和北太平洋已经被搅得波浪滔天的时候,相对风平浪静的中国东海岸,阿斯本舰队的麻烦来了。

阿斯本率舰队抵达中国后,在上海逗留了几天,就准备随李泰国北上。就这几天工夫,李中堂就在上海大挖阿思本舰队的墙角,中堂的代理人积极游说舰队官兵,承诺更高的薪水,甚至可以将第一笔报酬先打入这些官兵的英国银行帐户。阿思本得知这样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招聘活动后大吃一惊,随即开除了牵涉其中的14名官兵。没的说,更加剧了他对李鸿章的不信任感。再也不能在上海停留了,在呆下去,保不齐就叫李鸿章挖空了。阿思本马上把大部分舰艇转泊到烟台之后,才放心北上。

9月25日到达北京的当日,李泰国将此前与总理衙门达成的五条协议转给阿思本,并明确说自己只赞同其中的经济条款,至于是否同意设立中国总司令,由阿思本自行决定。

李泰国的态度火上加油,激化了双方的矛盾。阿思本对此反弹激烈。他认为这不仅与此前的协议大相径庭,而且海军舰队要听命地方政府,这是很大的忌讳:“如果这就是中国特色,难怪他们无论陆战和海战都要打败仗了。”舰队所有官兵所签的协议,其基础都是以他作为统帅,如果另设中国统帅,那这些合同就全部无效了。

他将自己对李鸿章的怨愤都发泄出来。自己的使命是传播西方文明,推进全人类的商业利益,如果听从李鸿章的话,这些从英国海军中精挑细选出来的将士,就和李鸿章那些招安而来的海盗们没有区别了。“联合舰队就会从蒙上帝赐福的舰队,堕落到被中国人民和在华欧洲人诅咒的地步”。

“我如果在这问题上软弱,就会如戈登那样被李鸿章**”。他认为建立这样一支外籍舰队本身就是中国的巨大改革,因此不应再重新纳入那套已被证明无用的老体制中,必须籍此推动中国的进步。

阿思本承认:“李鸿章是个能干的中国人,但也是个不守规矩的人,他的行为就是想削弱我的权力,然后可以更好地驾驭我或抛开我,就像他对其他欧洲军官一样。”阿思本对人情的深刻洞察证明了他不只是一介武夫。

阿思本对五条章程大为不满,同李泰国一起要求清政府接受他们订立的十三条合同,遭到了奕欣的拒绝。强悍的阿思本和李泰国两人联手,与总理衙门的冲突日益激烈,而唯一能在其间回旋的赫德,则又已经南下上海,出任“上海税务司兼管长江口及宁波关务”。

在没有赫德斡旋的情况下,只经过3天的激烈辩论,阿思本就直接给恭亲王写信,拒绝接受恭亲王和赫德等在7月初达成的协议。其后三周,李泰国和阿思本在总理衙门“诱骗、争论和咆哮”。

阿思本说:“这直接违反我和李泰国先生的正式协定……我到中国来是为皇帝效劳……而不是仅仅充当地方当局的仆人……”

总理衙门认为“恭亲王所议之办法系中国的常理。”

“我以及我的追随者到这里来,不是为了使我们习惯于中国水兵或士兵所受的通常待遇,也不是为了帮助他们在对待欧洲雇员或一般欧洲人方面执行一项倒退的政策。”阿思本用未经斟酌的语言咒骂了中国整个行政体系。

10月13日,总理衙门大臣文祥已正式通告将否决李泰国、阿思本协议。

两天后,阿思本再度卤莽地向恭亲王发出了“最后通牒”,限48小时内批准他和李泰国的协议,否则他就立即解散舰队。在这封“最后通牒”中,他将事件的来龙去脉回顾了一番,辩护说自己和李泰国的一切言行均严格执行了恭亲王最早的指令,抱怨中国政府没有遵守诺言。

他的信再度激怒了总理衙门,连素来温和的文祥也大为恼火,甩出了重话:清廷即使退回到长城以外,也不会屈服于阿思本的无理要求。

没有得到回音的阿思本请示英国公使布鲁斯,说明他想解散舰队,但由于所有舰艇是清帝国的财产,他无法处置,但又担心如此强大的舰队如落入地方政府手中,会出现大的风险。

布鲁斯回信说,他已经告知总理衙门,这支舰队的指挥权只能由女皇政府信得过的人指挥;他要求阿思本想方设法先将舰队留在手上,在得到英国政府指令之前,不得移交给任何人。

曾、李的智囊幕僚们也没闲着,什么招都想出来了,就是没一个好办法。李阿舰队的事情陷入僵局,清国在指挥权问题上决不退让,李、阿二人有英国人撑腰,攥着舰队不撒手,嚷嚷着解散舰队,虽然也是嘴硬瞎咋呼,满清也真有点担心,眼看着自己花了上百万两银子就要鸡飞蛋打,谁都看得出来,这后面的主儿不好惹,万一闹僵了,还不知会出什么事来。两次鸦片战争的事可刚过去没几年。

这天,李鸿章得到消息,美国邦联在上海的特使,拜访阿思本。上海,那就是李中堂的天下,没有什么能够瞒得了中堂行辕的耳目。

“嗯?”满脑袋阿思本舰队官司的李鸿章一下子睁开了眼睛。邦联?邦联的背后,可是英国人,为了对付联邦船队和海军,邦联正在四处寻找购买舰船……

“中堂,如果英国人同意阿思本卖给邦联,正好就解决了这棘手的问题。”一个幕僚悄悄的声音。

“可是一旦联邦发现,决不会答应,必然会造成外交争端,徒增是非……”漫不经心的转动着手上的羊脂玉扳指。

“如果找一个中介,转手一下呢?……比如那个南洋……而且,常胜军的关系……一旦有事,也是助力……”

“嗯,事关重大,必须万无一失才可。”温润的扳指陡的捏在手里。

“在下就去探下兰芳的口风,兰芳商行总理事何咏文正在陪他们的贸易官,叫刘玉振的,在他们的商行视察,转天就要去广州,在下马上就去联系。”

“好,来得正是时候,速去联络。务必要机密行事。”

“在下明白。”

对于邦联的意图阿思本和李国泰都可以接受,这舰队不能给中国人了,还不如给英国近乎的邦联,但有个担心,就是联邦外交官和间谍,在欧洲,被他们搅黄了的舰船买卖,不是一桩两桩了。

刘玉振可不是视察商行来的,就是为了咬这个天大的馅饼。家里,江四水、郑老大已经在严格选拔军官和水兵;叶根生在准备应付码头、补给、维护修理等等事宜;陈雨霖把上次从亨利手里弄来的那笔钱也准备好了,这笔就是等着干这个的,一直不敢做长线,也就是短线周转一下就回来。

刘总长还不知道具体细节,只是风闻,只要有赚,没个不乐意。

这天,介绍邦联特使到阿思本这里的淮军洋枪队教练,英国人马格里给阿思本来了一封信,这人本来是英军第99联队的1个军医,不知怎得成了淮军教练。信里说:联邦外交人员已经开始注意这笔交易,并且向清廷施加压力。事不宜迟,常胜军司令戈登介绍了负责常胜军辎重船队的兰芳商行,可以找他们试试。估计他们会买戈登的面子,帮这个忙。

可是,邦联特使和兰芳的接触不算顺利,在阿思本看来,简直是狮子大开口,过手一道要一成?邦联倒是财大气粗,一口应下,舰队移交给兰芳,马上交定金。

当天,李鸿章就接到消息,南洋兰芳联邦答应可以联系原价转卖,签约日,先付三成。

为了避免联邦阻挠,清国提出不希望在中国港**割,鬼子六可不想把美国公使的人惹着,谁知道今后是北是南掌权呢?得罪了谁都不好。刘玉振倒是爽快,只要清国承担费用,就是在南非交接也行。中堂的代理人也应了兰芳一成的费用,到此中堂和阿思本两家都松了一口气。

英国虽然掌控中国海军的打算落了空,但是也算物有所值,帮了邦联,也不错。中国嘛,有的是时间。

同一时间,美国公使蒲安臣的办公桌上,也放着一份邦联间谍的活动报告……有确凿的证据表明,阿思本舰队在南非西蒙氏湾停靠时,邦联海军“阿拉巴马”号的军官就与阿思本舰队旗舰“广东”号的指挥官接触甚密。此后舰队经由南非驶往马六甲海峡时,“阿拉巴马”号一路尼随。

蒲安臣决不能容忍邦联获得阿思本舰队:“清国要留下舰队,阿思本是不会答应的,这个搅屎棍,坏了清国的大事,也给我找了大麻烦。现在就只能尽快要清国遣返舰队。就是不能遣返,也要远离中国海域。”

1863年11月2日,在美国公使蒲安臣斡旋下,总理衙门和英国公使进行了紧急磋商。奕欣奏请,清廷拒绝再次让步,决定遣散舰队。最后双方同意由阿思本遣散所有船只。

阿思本按照协议,将全部舰船转由兰芳国代为转卖,今后转卖对象,与清国无干,所得款项交还中国,清国承担阿思本以下官兵600余人九个月的月薪工银和回国路费共375000两白银以及阿思本赏银10000两。

慢了一拍的《泰晤士报》,11月17日还从上海发回报道,说驻华英军司令布朗视察了昆山前线,表示支持李泰国和阿思本对中国政府施加压力,要求中国赶紧支付与舰队有关的80万两费用,否则阿思本舰队不会协同进攻苏州。报道说,阿思本舰队的人已经大量开小差,太平军则以高薪招徕舰队的官兵。

这时,阿思本舰队的驻地得到李泰国的传话,“美国公使的人来了。事不宜迟,马上舰队开拔,迅速交易。”

郑老大和郑炳勋、江泰安带领一队兰芳海军前来协助。

过渡期间经费安排妥当后,阿思本于1863年11月6日离京,作为酬报,中国政府给了他1万两白银的特别酬劳。为了什么轻装简从之类,阿思本同意按照基本战位,安排所雇用水兵登舰,兰芳派员跟随每一艘战舰,各舰依次起航。舰队匆匆离了港口,向南驶去。

岸上还剩下了多余的300多人,他们以为等到战舰到位,就会发下大笔赏银路费。谁料到,9个月的月薪、路费有37万两银子,加上阿思本的赏银1万两,都在坤甸交割。陈雨霖一算,按战位人数领取,少了300人头,37万两就至少剩下了十多万。

留下的官兵傻眼了,李中堂的属下拿出与阿思本签订的条款,上面具体记载了各舰岗位人数,多余人员不在协议之内。留下的水兵一腔怒火只能烧向阿斯本,水兵们涌向领事馆讨说法,领事馆对于李泰国、阿斯本擅自作主,本就不满,现今留下个烂摊子给他们,当然不能接。还是主张让他俩解决,或者清廷买单。

李中堂的代表出现了,既然阿思本先生致各位于不顾,我淮军可以招募各位,这已有十几位各位的同僚在我淮军任职。

好了,解散后的阿思本舰队,一些官兵就继续留在了中国冒险,其中一些还因各种原因加入了太平军。

李泰国的最后任务,就是忙于计算遣返费用和进行善后。他宣称要辞去总税务司的职务,虽然大家都知道这迟早是必然发生的,但总理衙门还是在情面上予以挽留。

李泰国给中国自尊心造成的巨大伤害太大了。他所要求的权力,任何主权国家都不可能交给一个外籍雇员。他甚至要求取消妨碍他染指海关税收的北洋和南洋大臣,要求一套皇亲国戚才能用的府第;他表现得与总理衙门大臣平起平坐,只有恭亲王才是上司;而在实际工作中,却总是不能及时拿出舰队的开支帐目。

和英国公使布鲁斯和美国公使蒲安臣商量后,总理衙门于11月15日正式免去了李泰国的职务。免职而不是接受辞职,这为大清留下了面子。但同时,总理衙门也给了李泰国一笔不菲的补偿金,包括他在北京布置住宅的开支,一直到1864年3月15日的月薪,等于多发了四个月工资,还另送了他6000两银子,合计约14000多英镑。

同一天,乖巧的赫德被任命为总税务司,从此开始了他47年的“中国财爷”生涯。5天后,李泰国由上海起程黯然返回英国。

1864年1月4日,赫德与李泰国签订了舰队的决算项目。同日,《泰晤士报》才刊登电讯稿,披露恭亲王已经拒绝批准李-阿协议,阿思本着手解散他的舰队;舰艇将被出售;阿思本已携江苏号、昆山号和厦门号开往南洋,不久将被转卖云云。

而这时已经完全处理完在中国有关事务的李泰国回到寓所,却发现所有财物不翼而飞,第二天,经过警方调查,包括他存在银行的部分,也被人在前一天全部提走。也就是说,曾经在中国叱咤风云,试图**整个大清于掌中的李泰国,一夜之间,变得一文不名,他怎么回到英国,或者潦倒在异乡,几乎没人知道。这时的他,已经不怎么被那时寥寥无几的媒体关注了。

此时,世界的注意力被一艘奇迹般的战舰吸引住了,它的存在与否,几乎象征着大洋那边的大陆上,正在将自相残杀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战争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