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零八章. 炮台
作者:无忧小轩主人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7341

一百零八章.炮台

邦嘎新炮台,环形炮台周遭设有花岗岩券顶炮位23个,炮台面上6个掩体半露天炮位。.每个炮位两边各有一个储蓄室,部分炮位之间由轨道连接,可以迅速转向其它炮位。

整个炮台上下碉堡、暗堡错落呼应,可以构成交叉火力,几座望楼可以全面观察周围形势,堑壕将所有炮位堡垒连接起来,炮台内围设有官厅1座,兵房8间,明暗弹药库各1座,补给仓库两座,还有修械所、医药局、码头。这是仅次于山口洋和坤江口的岸防炮台。

江四水和林吉太正在巡察新编成的炮营,郑炳勋也被请来。营官贺和驻守队长陪着,训练是没的说,能不能经得起实战的考验,还说不好。到了实战的时候,这新型火炮能不能把住这岸防第一线,就看这些小伙子了。

“吉泰,依你看眼下这邦嘎炮台的炮位和编制能应付得来吗?”

“回提督,据说大清威远炮台,炮位40尊,平时守兵编制60人,战时编制160人,而到交战时编制实是327人,另外雇勇91人。”哼,360米的宽度,40炮位,418人。”

“难道他们觉得开炮和射箭一样容易?”江四水觉得好笑。

“这些“马蹄式”的炮台的是仿制葡萄牙人在澳门依势而建的形式建造的。虎门一带的炮台几乎是这种形式的复制品。不过,1836年一位西洋军事观察家观察了广州与虎门的防御炮台后,说中国的这些炮台,不过是幼稚阶段的堡垒建筑的样本。”郑炳勋对虎门防务评价不高,“1834年以后,虎门炮台增加防守兵力,可在英**队来看,仅仅一个奇袭就能于十分钟内把这些炮台中的任何一个夺取过来,即使在水道未被巡洋舰冲进以前,50个人的武装队伍就可以在各炮台走进走出,不受任何反抗的影响。”

“虎门各炮台配置的海岸炮,共有新炮56门,旧炮156门。8000斤重的新炮有20门,其中威远10门,横档3门,镇远7门;6000斤重的新炮共22门,威远6门,大虎2门,横档9门,镇远5门;5000斤的新炮共6门,其中永安4门,巩固2门;4000斤的新炮共8门,其中威远4门,永安1门,巩固3门。大角,沙角两炮台,中隔海面3350米,两边火炮竟均不得力。”

“新炮的射程不能达到1700米,这仗怎么打呢。”江四水想着就摇头。1840年前后,英军火炮的射程已经增至800到2000米,较清军火炮的射程远一倍以上。

林吉太也无可奈何的说:“是,旧炮就不必说了,新炮的作战力也有显得很。因为制造新炮所用的钢铁材料冶炼不纯,气孔又多,易碎裂,加上制造粗糙,偷工减料,导致新炮残损无用,炸裂事故常发生。当时魏源就道出了清军火炮的铸造和使用存在的种种缺陷:中国之官炮,之官船,其工匠与监造之员,惟知畏累而省费,炮则并渣滓废铁入炉,安得不震裂?船则脆薄腐朽部众程,不足遇风涛,安能遇敌寇?官设水师米艇,每艘官价四千,已仅洋艘五分之一。层层扣蚀,到工又不及一半。”

“天朝不败,天理何在?”江四水心里满是苦涩,这兰芳的宗主国呀。

林吉太接着说:“新铸大炮装备之后,广东水师九月至十二月的98天时间,仅五次试发射中,就炸裂10门,坏了3门。炸裂损坏率占新制59门火炮的22%。质量之差,简直令人心惊。”

“浙江温州驻军官兵在军事演习中试发新炮时,炸坏3400斤炮1门,5000斤炮2门,5400斤炮1门,并毙士兵2名,伤士兵3名。”

江四水说道:“岂只是在试射时呀,在作战中也常有火炮炸裂之事,道光十九年十月,广州官涌作战,大鹏营一千斤大炮放至第四出,铁热火猛,偶一炸裂,致毙顺德协兵丁二名。”

“嘿嘿,虎门炮台多锈蚀,日晒雨淋,毫无苫盖,不独炮架木质易于朽烂,铁炮也每多锈蚀,降低火炮设备完好率,这也增加火炮炸裂事故。”

“所以。”江四水回头对后面的营官说道:“维护绝不能松懈,给你的白手套,就是标准。海军能做到,陆军也应该能做到。”

“是!”营官高声应道。

回到官厅,江四水看着邦嘎炮台周遭地形的沙盘,问林吉太和郑炳勋:“英军舰炮射界扩大,机动性强,能迅速转移,适应新作战阵地的设置。鸦片战争时期英军火炮装备数量比清军有优势。现在邦嘎防务,能应付多达强度的进攻?”

郑炳勋说:“你知道,那时英国战舰分为七等,每一等级的战舰的舰炮装备的数量按等级逐次递减。第一等战舰备炮门数100至120;第二等战舰备炮80至86门;第三等战舰备炮74至78门;第四等战舰备炮50至60门;第五等战舰备炮22至48门;第六等战舰备炮22至34门;等外级舰备炮10至22门。当时赴中国作战的战舰主体为五、六等及等外舰和少量的三等舰。”

“1840年8月,抵华的英军战舰已达16艘,共备540门。三等战舰竟达三艘,可各战舰备佩舰炮74门,共222门。此后,英国又继续派战舰支援,到1842年2月,侵华英舰已累计增至25艘,共备舰炮630门。按照英军各战舰的备炮数计算,那么3艘三等英舰装备的炮舰就相当于虎门个炮台所备海岸炮的总和,1艘三等和1艘五等英舰共备炮102--118门,他们一个舷侧的舰炮数,超过了威远炮台的备炮数;1艘三等和1艘等外舰的一舷侧的舰炮数,大致同威远炮台的备炮数相等。”这样的形式,确实很可怕。

郑炳勋接着道:“双方相比,清军海岸炮明显处于劣势。在实际作战中,英军常常以数舰猛攻清军一处炮台,其舰炮总数是清军海岸炮大约六倍以上,加上较清军火炮的射程远一倍以上的优势,英舰重型舰炮在清军海岸炮的有效射程之外首先轰击炮台,英舰在舰炮的掩护下闯入海口;而清军海岸炮的海岸炮射程近,火力弱,难以击中英舰,这也是清军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再者,虎门之战前,英军就侦察到下横档岛没有设防,所以战争一开始,他们就派出炮兵分队,携带臼炮三门,在一百五十名步兵护卫下,由“复仇女神”号轮船拖运至该岛登陆,架开了大炮。2月26日,占领下横档岛的英军,放炮轰击上横档岛。一个小时后,上横档岛的清军被压缩到了炮台内,英军遂展开登陆活动。清方阵亡三百,被俘若干,逃亡若干。上横档岛也落到了英军手中。”

“上午11时,英舰“伯兰汉”号和“麦尔威厘”号炮轰靖远、威远、镇远等炮台。一个半钟头后,镇远崩溃。”林吉太有点颓然。

“靖远、威远、镇远,一个个名字响亮的炮台,瞬间瓦解。”江四水心里不是滋味,可又无可奈何,这样的局势,就是神仙也束手呀。

沉默片刻,林吉太说道:“以我们这里配备的新炮,不论威力、射速、射程、准确性,都高于当前英军同等口径火炮。目前这里只有十门新炮和二十多门旧炮,不论旧炮,十门炮的战力已经相当于已经数倍于彼同等口径火炮,且我们的火炮操作却灵活得多,眼下操炮手的编制完全可以胜任。”

拿破仑时代使用圆弹十二磅炮口径有121毫米,而到清末使用尖弹的十二磅炮只有76.12。现在兰芳就已经采用二十多年后才大规模使用的火炮技术。

6门24倍径40磅后装线膛锻铁炮,管重3500磅,连旋转炮架不过6000磅,口径120,有效射程3000米,射速每分钟3发。战时编制每门炮9人。部署在花岗岩护墙的炮位里,下面有轨道,通向另外6个炮位,必要时,既可以退回到炮洞里,也可以沿着轨道移动到另一方向的炮位上去。

4门后装线膛锻铁炮,40倍径的要塞架退炮,40磅弹,管重4200磅,口径120,有效射程3700米。西向部署在券顶暗炮位里,射界宽阔,主要防护正面海域。平时沿轨道退回炮洞深处,便于保养维护,战时炮口前出射击,旁边和上方的岩石,完全可以提供有效的保护。

“现在英军战舰已逐渐打乱原先以火炮数量划定的等级界限,不过就以1863年8月下水的英国战列舰“双足飞龙”号和1864年3月下水的英国战列舰“热诚”号来看吧。”郑炳勋拿出两张图,正是这两艘下水不久的战舰。

“英国战列舰“双足飞龙”号排水量2794吨,主要武备是4门11吋228炮。安置在船面旋转炮台里,一侧火力就是2门228炮。”

“1864年3月下水的英国战列舰“热诚”号,排水量6197吨,主要武备:20门7吋178炮。属于船腰**铁甲舰,一侧火力为10门178炮。”

“如果与这两艘战舰对阵,我方火力射程大于对方,虽然口径小,但借助弹药威力大,射速快,火力上并不逊色多少,一旦对方靠近,又可以增加旧式火炮的火力。”林吉太看了一眼郑炳勋,见他也点头赞同。

“以我们明轮炮舰“腾空”相比,它上面二门68磅炮,四门18磅炮。如果对付这样的战舰,现有的10门120的40磅炮,四五艘来,占不到任何便宜。”郑炳勋笑着补充。

“以后还是要指望叶根生呀,这么多炮台要塞,岸防炮的缺口太大了。所以,你们海军的担子可就重喽。”江四水对郑炳勋说道。

“是,在下谨记提督训示。此次购回的战舰,业以编练成军,我海军已今非昔比,只需假以时日,纵观南洋东海,随我纵横。”郑炳勋朗声说道。

“小子浪言托大,英、法、美、荷、西、澳、俄,那个不是虎视眈眈。不过豪气还是要有,海军嘛,没有仗剑天涯的气势,还不如去看鱼塘。”

下午,看了新的炮兵训练。得到大批装备的陆军,扩建了炮兵力量。当时各国炮兵连的官兵总数从150人到200人不等。联邦炮兵连也差不多,炮兵连的火炮数量配置和法军的徒步炮兵一样,为6门加农炮和2门榴弹炮。不过没有骑乘炮兵,法军骑乘炮兵为4门加农炮和2门榴弹炮。

英军,不分骑乘还是徒步,有的为5/1,即5门加农炮1门榴弹炮。有的为4/2。普军全部是6/2。奥军12磅炮连为8/2,骑乘炮连为6/2,轻型火炮连为4/2。俄军因为12磅炮较重,所以骑乘炮兵很少装备12磅炮,而是大量装备6磅炮。兰芳也在火炮配置上,参考了俄军火力配置,根据自己的运输能力,减少12磅火炮,增加6磅火炮。

每门炮有炮手7名,步兵若干,用来协助移动、调整火炮角度,炮兵连遭到攻击时还可进行必要的抵抗,12磅炮有8名炮手。炮手中,炮长通常由军士担任,一名点火手,一名装填手,一到两名负责搬运彈藥,一名负责蘸湿炮膛,一个点火口操作手。如果只有一人运彈藥,余下一人在较后的马匹和前车的地方待机候命。每两门炮会有一名中尉负责,整个炮兵连由上尉连长负责。

无论是加农炮还是榴弹炮,炮身都安置在一个两轮的炮架上。每门炮另有一个放置彈藥箱的前车,也是两轮。运输时,炮架和前车连到一起,组成一个四轮马车,方便拖曳。不同尺寸的火炮要求拖曳骡马的数量也不同。

12磅炮,炮身、炮架连同前车重约2吨,依照地形要8——12匹马来拖。9磅炮和8磅炮要6——8匹马。较轻的6磅炮和榴弹炮也要4——6匹马。骑乘炮兵强调速度,所以通常取上面马匹数量中的最大值。以婆罗洲的情况,炮不少,可是骡马就不多了,勉强配置的两个连,就用了一百好几十匹,还有不少就只能在一些炮兵阵地驻守。

婆罗洲上空,不时的会回响着不知是哪儿的炮兵训练的炮声。

机动舰队,开始担负整个船队护航任务,近岸舰队开始在婆罗洲周边巡防,在沿岸海域和内河中巡逻,就是近岸舰队的火力、速度,也都比原来常胜军的那些强的不是一点半点,蒸汽动力的货船邮船也有了好几艘加入了商队。新加坡上海、广州、福州的航线上,也有了兰芳的蒸汽邮船。

那些洋人本来还对什么兰芳国的邮船?还有满船的黑头发水手奇怪,那这么一个国,竟有了邮船?上船一看,不得了,哪儿哪儿都不比洋船差,水手们一水的欧洲礼仪,船上的伙食也好,西餐不说,还有中餐!据说那几种点心,竟是宫廷里面的?

广州、上海、坤甸船厂的订单应接不暇,山口洋又开设了一个船厂,小轮船的生产已经移到了戴燕。中国商人投资的也不少,邮船货船都有,船队商行里面已经有了近一半的中国股东。

铁甲炮舰就守在江口、港外,装着火炮的浅水炮艇,沿着坤江往来巡逻护航。步营将东面已经深入婆罗洲腹地,直达坤江尽头。南部边境推进到婆罗洲南部海岸的克鲁昂角,舰队就在这里与陆战队交接。再往前,就接近荷兰人占据的马辰了。

那几艘铁甲舰可都没闲着,都在南海马六甲上忙活,按照贺公子的意思,照死了用,别撂着。别担心,保证你还没把它用坏,咱自己的大兵舰就有了。

话虽如此,谁能不在意这铁甲舰?郑老大、郑炳勋宝贝似的盯着,就连舰队副司令伯哥尼有机会都往这上面跑。水兵们一天擦三遍,但是用得着的地方太多了,只好在意着用吧。

首先在坤甸到山口洋之间巡回几次,又访问安波那、古晋、文莱、沙巴,绕岛巡视。接着访问詹卑,荷兰人的战舰兵船不远不近的避开。

再就是访问新加坡、槟城、霹雳州、顺塔,最后到了拉廊。转一个大圈回来又访问北大年、宋卡,再北上到西贡、河内、广州、福州、彭湖、台北、台南、马尼拉。再回来时,船队的水手已经把船玩得精熟。

一路上测量海路、绘制海图、标注口岸防卫地图,训练、演习,什么队列、演阵、实弹、登陆,设立补给地,又和当地驻防军队交流。把个兰芳第一次外海航行,搞得成了海军舰队出访。

安波那、文莱、詹卑、顺塔等地不说,就是新加坡舰队、大清各处驻防水师也列队迎接,鸣炮奏乐仪仗队宴会,在这正儿八经的当今数一数二的海军强国的舰队面前,要不是有一帮英国教官、美**官和洋技师、洋水兵、留洋生顶着,这学生辈儿的兰芳海军菜鸟们还真老土显眼了。

在英国人眼里,这依旧不过是个有一定威慑效果的区域性小舰队,倒可以利用在南洋充当制衡荷兰的马前卒。什么顾问、援助、训练,都来了,来者不拒,不过,舰队的指挥权可是不可能交出去,顾问就是顾问。那个“中英联合舰队”——李阿舰队,就是例子。

看到了一流的海军,舰上的见习生、候补军官、实习水兵们也就知道了自己该怎么办了。训练巡逻每天不闲着,有时间就是上课学习开小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