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正在准备礼物,前去拜访诸葛亮,有人报告:“门外有一先生,仙风道骨,要见将军。”刘备立即出迎,一看原来是司马徽,心中非常高兴,请入后堂坐下。刘备说:“自从上次见到先生,一直想再去聆听教诲。只是军务繁忙,没能抽出时间。今天先生大驾光临,实在让刘备的仰慕之情大感安慰。”
水镜说道:“齐侯客气了,山村野人的胡言乱语,怎么敢教诲齐侯?我听说徐元直在齐侯这里,特来一会。”刘备说:“元直的母亲被我派人接来,这几日元直在家侍奉老人家。我让人立即去请。”
水镜说道:“齐侯能够想到这点,元直定会倾心辅佐。”刘备说:“并不是我想到这点,而是我大哥从河北来信指点,我才知道化名单福的先生,竟然是徐元直。”水镜说:“齐侯可否将燕公的书信给老夫一观。”刘备赶紧拿来书信给司马徽看。
水镜看后,轻呼:“奇人!奇人!燕公真是奇人那!”刘备问道:“先生何事惊奇?”水镜说道:“孔明、士元都是青年才俊,只有我们这些经常与他们接触的人才知道他们的大才。可是燕公在千里之外,从未见过他们,竟然对他们的才华如此了解。”
接着水镜继续说道:“齐侯你看,燕公信中说道:孔明长于政治策略,士元长于运筹帷幄,元直长于阵战策划。这连我都不能说的如此准确,细想起来这几人确实如燕公所言,各有所长啊!这三人与博陵崔州平、颖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都是密友,元直和那三人学习、做事都是务求精纯,只有孔明、士元注重大略。这和燕公所言正好吻合,二子如能前来,请齐侯按照燕公的意见善加使用。”
刘备说道:“我大哥和曹操的主要谋士都是出于颖川,怎么颖川的贤才这么多?”司马徽说道:“当年殷旭善于观察天文,我听他说过群星荟萃于颖川之界,此地必多贤士。殷先生还说过光和五年七月有一异星进入天象,落入幽冀地面,从此本来就要大乱的大汉天象,竟然重新渐渐恢复平和。”
在一旁的赵云惊呼:“我大哥就是那年七月,莫名其妙的从天山被一阵狂风雷电劈入常山的!”众人顿时愕然,静了片刻,水镜先生对刘备说:“老夫有一言,想与齐侯单独谈谈。”几个将领马上走出。
水镜对刘备说道:“我观齐侯之志向高远。但是老夫想告诉齐侯的是天命不可违,逆天而行者必遭天谴!愿齐侯全心全意匡扶汉室,尽快安定大汉天下,造福天下百姓!”刘备脸色肃然,片刻说道:“多谢先生指教,刘备受教了。”
这时徐庶被请来,和刘备一起与水镜说话。水镜说道:“元直为何不陪齐侯一起去请孔明啊?”徐庶嘿嘿一笑说:“我来投主公之时,就已经去约过孔明。可是孔明竟然不愿前来。现在我陪主公去,孔明定要怪我。”
水镜哈哈笑道:“这个小子架子还真不小。看来还真得请齐侯屈驾,亲自相请了。”刘备一笑说道:“如此大贤,理当前去拜请。”司马徽起身下阶,告辞而去,刘备再三挽留不住。水镜走到门口,仰天大笑说道:“这群后生,既能够得其主,又能够得其时,天下有幸了!大汉有幸了!哈哈!”说罢,飘然而去。
第二天刘备带着关羽、张飞、赵云三人,向隆中而来。进入隆中地界,观赏眼前景色,只见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清澈、地不宽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动物相亲、松峦叠嶂。几人赞叹不已,刘备说:“能选得如此景致隐居之人,想必不俗。”
向路边农人问清诸葛亮家的所在,找上门来。来到门前,刘备亲自上前敲门。大门打开,出现一个小童。刘备说道:“汉征东将军齐侯领青州牧皇叔刘备,特来拜见先生。”小童说:“我记不住这么长的名字。”刘备说:“那你就说刘备拜见。”
小童说:“先生今天早上出去了。”张飞心说你早说不在,何必费这么多话,当时就要爆发。关羽赵云连忙将他劝住。刘备问:“去那里了?”童子说:“踪迹不定,不知到那里去了。”刘备又问:“什么时候能回来?”童子说:“也说不清楚,先生没说。”刘备等人无奈只好回去。临走刘备一再叮嘱小童告诉孔明,自己来拜访过。路上遇见崔州平,聊了一阵告别回往新野。
过了一个多月,刘备带着三人再次前往隆中,路上下起大雪。四人顶风冒雪前去拜望,结果诸葛亮又没在家,只是见到他的弟弟诸葛均和岳父黄承彦。刘备只好无可奈何的留下一封书信,说明仰慕之情,再次返回。
回到新野,过了一阵,建安三年(公元198年)的新春已经到来。刘备准备再次前往隆中拜见诸葛亮。关张二人非常不悦,说;“我们已经去了两次,他都不见,也太过分了吧?”刘备举出大量古人求贤的事例说服二人。赵云也说:“二哥求贤若渴,我们还是再去一趟吧!”刘备说:“还是五弟明白为兄的心情,你们不愿意去,我和五弟去吧。”关张无奈一起前往。
来到孔明家中,见到童子说孔明正在睡觉。刘备阻止童子叫醒诸葛亮,让关张赵在门外等候,自己在台阶下守候。等了半晌也不见诸葛亮醒来。关张赵在门外等的不耐烦,进来看见诸葛亮仰面酣睡,刘备却侍立在阶下。张飞顿时大怒,要去房后放火,被关、赵二人拉住劝出。
过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醒来,问童子:“有没有俗客来访?”童子说:“刘皇叔在这站立等候多时了。”孔明说:“你怎么不早点叫醒我?”于是更衣与刘备相见。刘备见一个二十左右的青年,身高八尺,面如冠玉,玉树临风的站在自己面前。两人见礼后坐下。
刘备说道:“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前面两次冒昧拜访,没能见到先生,曾留下一封书信,不知先生可曾阅览?”孔明说道:“南阳野人,懒散成性。让将军多次空跑,实在惭愧。将军的书信我已经看过,将军忧国忧民的心情我深感敬佩。只是在下年幼才疏,不敢去耽误将军的大事。”
刘备说道:“水镜先生和徐元直都是极力举荐,他们不可能虚言先生之才。还望先生屈驾前往,不吝赐教。”孔明说:“水镜和元直都是当世大才,在下只是一个耕夫,怎么敢妄谈天下之事?”
刘备说道“男子汉、大丈夫身怀济世之才,怎么能空老山林?希望先生能够以拯救天下苍生为己任,帮助刘备建立盖世之功。”孔明说道:“将军可否将你的志愿告诉在下?”刘备屏退左右人等说道:“现今汉室江山将倾,曹操窃取国家大权,刘备自不量力,想要为天下伸张正义。可是自己智谋不够,只有先生这样的大贤,才能帮我谋划天下之事。”
孔明说道:“自从董卓祸乱以来,天下群雄并起。燕公、曹操、孙坚等人能够从中脱颖而出,成为雄霸一方的霸主,不仅仅是因为天时,更主要的是依靠人的谋略。现在,燕公占据河北四州及关中,拥兵五六十万,他是将军的大哥,自然是你的强援;曹操拥有中原四州及淮南,也拥兵五六十万,并且挟天子以令诸侯,暂时不可与他争锋;孙坚占据江东,国险而民附,目前也不可图谋。”
孔明端起茶杯饮了口茶,接着说道:“荆州并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是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抚和戎、越,内修政治,外连燕公,则曹操、孙坚只日可定,汉室就可以复兴了。”
刘备听孔明说完,起身施礼说道:“听了先生的话,刘备茅塞顿开。可是刘表、刘璋都是汉室宗亲,我怎么能夺他们的基业那?”孔明说道:“将军的想法恐怕不妥,荆益之地乃是汉室之地,怎么能说是哪个个人的基业?任何人阻碍汉室兴旺,他就是汉室的罪人,哪怕是汉室宗亲,夺之何妨?”
刘备听孔明说完,再次拜谢。然后说道:“希望先生能够不要抛弃刘备,出山襄助于我。我一定对先生言听计从。”孔明说道:“我安乐于耕种,实在懒于应付时世,不能答应将军的要求。”刘备泪流满面、苦苦哀求,孔明只是不肯答应。
刘备见孔明态度坚决,叹息道:“唉!如果我大哥来到,定能请得先生出山。”诸葛亮笑着说道:“在下志向如此,就是燕公来到,恐怕也不能动摇我的志愿。”刘备说道:“先生可知燕公对先生知之甚深,连水镜先生也自叹不如?”
孔明听了大感兴趣,问道:“不知燕公如何了解在下?”刘备说:“我大哥来函中说道,卧龙、凤雏都是治国安邦的栋梁之才,只是你二人才略各有所长。”孔明连忙问道:“不知燕公对我二人的才略之长是如何评价的?”
刘备一见孔明来了兴趣,反到不急不慌起来,端起面前的茶杯慢条斯理的喝起茶来。孔明急切的催问道:“还请齐侯告知!”刘备一笑说道:“我大哥是这样认为的,先生之才长于政略,乃是萧何一样的相国之才;凤雏之才长于军略,乃是张良一样的军师之才。不知燕公的判断是否与先生自己的看法一样啊?”
孔明惊奇的问:“燕公从那里如此了解我们?”刘备笑着说道:“我大哥乃是仙人之徒,我感觉天下之事他大概没有不清楚的。”孔明起身凛然笑道:“燕公认为在下军略不是长处,看来我真要和齐侯走一趟了。”刘备喜出望外,问道:“先生愿意出山?”
诸葛亮一笑说道:“在下只是帮助齐侯一段时间,待荆益安定之后,就回来继续耕锄。”刘备大喜,赶紧让关张赵进来,献上金银等礼物。孔明坚辞不收,刘备说:“这不是礼聘大贤的礼物,只是表达一下我的心意。”诸葛亮才收了下来。当夜刘备等人住在孔明家中。
第二天,孔明告诉刚刚从外面回来的弟弟诸葛均:“我受刘皇叔三顾之恩,不能不出山相助。你可以继续在这里耕种,不要荒芜了田地。等我大功告成的时候,还要回来归隐。”于是刘备等人告别诸葛均,和孔明一起返回新野。
回到新野,刘备向对待师长一样对待孔明,食则同桌,寝则同榻,日夜商讨天下大事。这天孔明说:“听说曹操在豫州建了一个玄武池训练水师,必然有入侵江南的意图。可派人前去探听虚实。”在一旁的赵云说道:“先生说的很有道理,当年在北方大哥就非常注重情报事宜。”刘备看了一眼赵云,听从孔明意见立即派人到洛阳、江东等地打探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