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唐诗注释十二
作者:跳天舞地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4395

《楚江怀古》

作者:马戴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注解】:

1、木兰舟:此因楚江而用《楚辞》中的木兰舟。木兰:小乔木。

2、云中君:本《楚辞?九歌》篇名,为祭祀云神之作,此也因楚江而想到《九歌》。

【韵译】:

雾露团团凝聚寒气侵人,

夕阳已落下楚地的山丘。

猿在洞庭湖畔树上啼叫,

人乘木兰舟在湖中泛游。

明月从广漠的湖上升起,

两岸青山夹着滔滔乱流。

云中仙君怎么都不见了?

我竟通宵达旦独自悲秋。

【评析】:

??唐宣宗大中初年,诗人由山西太原幕府掌书记。被贬为龙阳尉,自江北来江南,行于洞庭湖畔,触景生情,追慕先贤,感伤身世,而写下了《楚江怀古》五津三章,这是第一首。

??第一首虽题“怀古”,却泛咏洞庭景致。诗人履楚江而临晚秋,时值晚唐,不免“发思古之幽情”,感伤自身不遇。首联先点明薄暮时分;颔联上句承接“暮”字,下句才点出人来,颈联就山水两方面写夜景,“夹”字犹见凝练;尾联才写出“怀古”的主旨,为后两首开题,而以悲愁作结。

??全诗风格清丽婉约,感情细腻低徊。李元洛评曰:“在艺术上清超而不质实,深微而不粗放,词华淡远而不艳抹浓妆,含蓄蕴籍而不直露奔迸。”

=============================

《书边事》

作者:张乔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戌楼。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注解】:

1、调角:犹吹角。

2、梁州:当时指凉州,在今甘肃境内。

【韵译】:

号角划断宁静清秋,

征人独自凭倚城楼。

昭君青冢春风吹拂,

夕阳西沉边城梁州。

广袤荒漠无兵阻扰,

边疆重地有人旅游。

蕃民之情长如此水,

千秋万代永向南流。

【评析】:

??此诗是写作者游历边塞的所见所闻。首联写边塞军旅生活和安宁,征人安闲无事;颔联虚写昭君墓秋来依然春风吹拂,梁州边城一派日丽平和,再次伸述民族团结,边防安定;颈联极言广漠边塞无蕃兵阻扰,游客到这里观光,反复渲染和平景象。尾联抒写作者“蕃情似此水,”“长向南流”,民族团结的心愿。全诗意境高阔

而深远,气韵直贯而又抑扬顿挫,读来回肠荡气,韵味无穷。

=============================

《除夜有怀》

作者:崔涂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

【注解】:

1、羁危:指漂泊于三巴的艰险之地。

2、岁华:年华。

【韵译】:

巴郡巴东巴西,离家多么遥远;

漂泊在这艰险之地,真难容身。

山峦错落,大雪下到更残漏尽;

孤烛一支,彻夜伴我异乡客人。

我与骨肉亲眷,不觉渐离渐远;

只有身边僮仆,跟我越来越亲。

漂泊生涯之苦,怎么经受得了?

除夕一过,明日又是新年新春。

【评析】:

??这首诗写除夕之夜旅居之感怀。首联即对,起句点地,次句点人,气象阔大。颔联写除夕客居异地的孤独,颈联写亲眷远离,僮仆成了至亲。再烘托“独”字。末联点出时逢除夕,更不堪漂泊。离愁乡思,发泄无余。

=============================

《孤雁》

作者:崔涂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缴,孤飞自可疑。

【注解】:

1、之:往。

2、失:失群。

3、渚:水中的小洲。

【韵译】:

几阵齐飞的旅伴,全部回到了塞上,

只有你这孤雁,不知独自飞向何方。

暮雨中,你悲凄地呼唤丢失的伙伴,

你想栖息,却又迟疑畏惧不下寒塘。

渚上低暗,你孤独地穿越过了云层;

只有关山的冷月,伴随你孤苦凄凉。

虽然你未必会遭暗算,把生命葬丧,

只是失群孤飞,毕竟叫人疑惧恐慌。

【评析】:

??这是一首咏孤雁的诗,作者借此以喻自己孤栖忧虑的羁旅之情。一联写同伴归尽,唯尔独去,写“离群”切题。二联写孤雁神态,先写失群原因,再写失群后的仓皇。三联写失群之苦楚。尽管振羽奋飞,仍然是只影无依,凄凉寂寞。四联写疑虑受箭丧生,表达诗人的良好愿望和矛盾心情。今人徐培均以为此诗“字字珠玑,没有一处是闲笔;而且余音袅袅,令人回味无穷,可称五律诗中的上品。”

=============================

《春宫怨》

作者:杜荀鹤

早被婵娟误,欲归临镜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注解】:

1、婵娟:形态美好貌。

2、若为容:又教我怎样饰容取宠呢。

3、越溪女:指西施浣纱时的女伴。

【韵译】:

早年我被容貌美丽所误,落入宫中;

我懒得对镜梳妆打扮,是没有受宠。

蒙恩受幸,其实不在于俏丽的颜面;

到底为取悦谁,叫我梳妆修饰仪容。

鸟儿啼声繁碎,是为有和暖的春风;

太阳到了正午,花影才会显得浓重。

我真想念,年年在越溪浣纱的女伴;

欢歌笑语,自由自在地采撷着芙蓉。

【评析】:

??这首诗是代宫女抒怨的代言诗,其实也含有自叹无人赏识之意。首联写因貌美而入宫,受尽孤寂,不愿梳妆,颔联写取宠不在容貌,因而不必妆扮了。颈联写景,春风骀荡,风和日丽,鸟语花香,借以烘托春心受残,寂寞空虚的情感。末联写往日之悲苦,更露其怨情。“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是历来为人所推崇的名句。

??关于此诗作者,历来有所争议。欧阳修和吴聿以为周仆所为,而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却断为杜荀鹤所作,且云:“故谚云:杜诗三百首,惟在一联中,‘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是也。”孰是孰非,有待行家考证。

=============================

《章台夜思》

作者:韦庄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

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

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注解】:

1、殊:绝。

2、乡书:指家书。

【韵译】:

长夜中清彻的琴瑟撩人幽怨;

好象风雨绕弦无尽凄楚悲哀。

孤灯之下听到楚地号角凄怆;

西边一钩残月巳经落下章台。

韶花宛若芳草经秋业已衰落;

当年深交老友也都绝迹不来。

寄给亲眷家书正愁难以发出,

尽管传书秋雁又从北塞南回!

【评析】:

??这首诗是怀人思乡之作,在概是寄给越中家属的。诗以“夜思”为题,开篇却不写思,而写夜听瑟声,接着写听到悲凉的楚角,勾动了游客怀“思”。诗的后半,即为所“思”的内容:芳草已暮,韶华已逝,故人不来,乡思难寄。最后点出时当秋节,更令人秋思不断。诗中表达了一种无可奈何的恨,读来不胜悲凉凄楚,叫人肠

断。

=============================

《寻陆鸿渐不遇》

作者:僧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解】:

1、扣门:叩门。

【韵译】:

他把家迁徙到了城郭一带,

乡间小路通向桑麻的地方。

近处篱笆边都种上了菊花,

秋天到了却尚未见它开放。

敲门竟连一声犬吠都没有,

要去向西家邻居打听情况。

邻人报说他是到山里去了,

回来时总要西山映着斜阳。

【评析】:

??诗是写访寻友人陆鸿渐不遇,大有乘兴而来,扫兴而归的感慨;但吐属自然,毫不装点做作。层次分明,有条不紊;虽不讲对仗,其音调却合诗律,仍然算作律诗。唐诗中此种律诗亦有所见,如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一首,便是一例。

唐诗三百首?卷六、七言律诗

=============================

《黄鹤楼》

作者: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解】:

1、黄鹤楼:故址在湖北武昌县,民国初年被火焚毁,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文?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也有人作昔人已乘白云去。

2、悠悠:久远的意思。

3、历历:清晰、分明的样子。

4、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韵译】:

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

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

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

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

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

【评析】:

??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

=============================

《行经华阴》

作者:崔颢

迢?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平。

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

【注解】:

1、迢?:高峻貌。

2、三峰:指莲花、明星、玉女,华山最著名的三峰。

3、武帝祠:指巨灵洞。

4、?:帝王祭天地五帝之祠。

【韵译】:

高峻的华山俯瞰古都咸阳城,

天外三峰不是人工所能削成。

巨灵河神祠前云雾将要消散,

仙人掌峰顶大雨过后天初晴。

函谷关北枕黄河华山更险要,

西连驿路祀神所在益加旷平。

敢问路旁追名逐利的过客们,

怎么比得上在此学道求长生?

【评析】:

??这首诗是写行旅华阴时所见的景物,抒发吊古感今的情感。诗的前六句全为写景。首联写远景,起句不凡,以华山之高峻和三峰的高矗天际,压倒京都之豪富,暗寓出世高于追名逐利,颔联写晴雨时的景色,这是写近景。颈联写想象中的幻景,描述华阴地势的险要和汉?的形胜。即景生感,隐含倦于风尘退隐山林之意。尾联反

诘,借向旁人劝喻,说明凡争名夺利的人,就不得安心息影学长生之术。隐约曲折,潇洒自如,风流蕴藉。

??全诗打破了律诗的起承转合的格式,别具神韵。诗境雄浑壮阔,寓意深刻。

=============================

《望蓟门》

作者: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注解】:

1、一去:一作“一望”。

2、三边:汉幽、并、凉三州,其地皆在边疆,后即泛指边地。

3、危旌:高扬的旗帜。

4、投笔吏:汉班超家贫,常为官府抄书以谋生,曾投笔叹曰:“大丈夫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后终以功封定远侯。

5、论功:指论功行封。

6、请长缨:汉终军曾自向汉武帝请求,“愿受长缨,心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后被南越相所杀,年仅二十余。缨:绳。

【韵译】:

一到燕台眺望,我就暗暗吃惊;

笳鼓喧闹之地,原是汉将兵营。

江山积雪万里,笼罩冷冽寒光;

边塞曙光映照,飘动高高旗旌。

战场烽火连天,遮掩边塞明月;

南渤海北云山,拱卫着蓟门城。

少年时虽不象班超,投笔从戎;

论功名我想学终军,自愿请缨。

【评析】:

??诗是吊古感今的。开首两句说北望蓟门,触目惊心。起句突兀,暗用典故,说燕自郭隗、乐毅等士去后,即被秦所灭,故客心暗惊。又汉高祖曾身击臧荼,故曰“汉将营”。因而清人方东树说:“岂是时范阳已有萌芽耶?”(《昭昧詹言》卷十六)怀疑这是对安禄山的叛乱有所预感。颔联、颈联写景雄丽。全诗扣紧一个“望”字,以“烽火”承“危旌”,以“雪山”承“积雪”。写“望”中所见,抒“望”中所感,格调高昂诗。从军事上落笔,着力勾画山川形胜,意象雄伟阔大。为尾联抒发从戎之志做好铺垫,使人读了慷慨非常。

=============================

《九月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作者:崔曙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注解】:

1、三晋:战国时韩、魏、赵三家分晋,号三晋。今属山西、河南、河北地。

2、二陵:?山分南北两山(二陵),相距三十五里。山在今河南洛宁县北,西北接陕县。

3、关门句:老子至关,关令尹(名喜)留老子著书,乃成书五千言,关尹也随他而去。诗中的关指函谷关。

4、且欲两句:陶潜辞去彭泽令后,于九月九日无酒,至宅边菊丛中久坐,逢王弘送酒至,乃醉而后归。宰:指地方官,这里比刘明府。

【韵译】:

汉文帝在西山构筑的望仙台,

今日重阳来此登临曙色大开。

三晋高耸入云山岭向北蜿蜒,

淆山南北二陵风雨从东而来。

当年函谷关的令尹有谁相识?

河上仙翁自此一去回归难再。

且在附近寻个象陶潜般的人,

在菊丛中举杯同醉欢乐开怀!

【评析】:

??这是平常的投赠诗,内容仍属于怀古。诗中并无所谓寄托和感慨的。但诗切时切地切人,却十分到家。重阳为登高之时,望仙台为登高之地,登高之俗又与神仙传说有关,刘明府为投赠对象。全诗围绕时、地、人三点展开、“一气转合,就题有法。”首句直接写望仙台,颔联是写台前形势,北望三晋,东扼二陵。颈联写望仙台为河上翁而筑,因而以仙人关令尹做陪。末联以陶渊明比刘明府。全诗意在说明登高畅饮,不必远求神仙,就近寻刘明府即可。诗的意境开阔,结构严谨。

=============================

《送魏万之京》

作者:李颀

朝闻游子唱骊歌,昨夜微霜初度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是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解】:

1、之:往;到……去。

2、关城:函谷关。

3、御苑:君王居住的宫室,这里指京城。

4、蹉跎:说文新附:“蹉跎,失时也。”

【韵译】:

清晨听到游子高唱离别之歌,

昨夜下薄霜你一早渡过黄河。

怀愁之人最怕听到鸿雁鸣叫,

云山冷寂更不堪落寞的过客。

潼关晨曦催促寒气临近京城,

京城深秋捣衣声到晚上更多。

请不要以为长安是行乐所在,

以免白白地把宝贵时光消磨。

【评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意在抒发别离的情绪。魏万曾求仙学道,隐居王屋山。天宝年间,因慕李白,南下吴越寻访,行程三千余里,为李白所赏识。魏万是比李颀晚一辈的诗人,然而两人却是十分密切的“忘年交”。故诗的结句含有对后辈叮嘱勉励的意思。

??诗开首用倒戟法落笔,点出出发前,微霜初落,深秋萧瑟。颔联写离秋,写游子面对云山,黯然伤神。颈联介绍长安秋色,暗寓此地不可长留。末联以长者风度,嘱咐魏万,长安虽乐,不要虚掷光阴,要抓紧成就一番事业。

??全诗善于炼句,为后人所称道,且叙事、写景、抒情交织,由景生情,引人共鸣。但诗中有“朝、夜、曙、晚”四字重用,却是一疵。胡应麟说:“惟其诗工,故读之不觉,然一经点勘,即为白璧之瑕,初学首所当戒。”

=============================

《登金陵凤凰台》

作者: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解】:

1、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2、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

3、衣冠:指当时名门世族。

4、成古丘:意谓这些人物今已剩下一堆古墓了。

5、三山:山名。在南京西南长江边上。因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名。

6、半落青天外:形容其远,看不大清楚。

7、二水:一作“一水”。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白鹭洲横其间,乃分为二支。

8、白鹭洲:古代长江中沙洲,在南京水西门外,因多聚白鹭而得名。

9、浮云蔽日:喻奸邪之障蔽贤良。

【韵译】:

古老的凤凰台曾有凤凰翔集遨游;

风去台空唯有长江流水日日依旧。

东吴时代的宫苑杂草埋没了幽径;

晋代的名门望族也都成古墓荒丘。

高耸的三山有半截露出青天之外;

白鹭洲把秦淮河分割成二派支流。

只因为那些浮去遮蔽光辉的白日;

登高不见长安城怎么不使人发愁?

【评析】:

??李白极少写律诗,而他的这首诗,却是唐代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

??诗虽属咏古迹,然而字里行间隐寓着伤时的感慨。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点明了凤去台空,六朝繁华,一去不返。三、四句就“凤凰台”进一步发挥,东吴、东晋的一代风流也进入坟墓,灰飞烟灭。五、六句写大自然的壮美。对仗工整,气象万千。最后两句,面向唐都长安现实,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自身报国无门,十分沉痛。

??此诗与崔颢《登黄鹤楼》相较,可谓“工力悉敌”。其中二联,虽是感事写景,意义比之崔诗中二联深刻得多。结句寄寓爱君之忱,抒发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但李诗就气魄而言,却远不及崔诗的宏伟。

=============================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作者:高适

嗟君此别意如何,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注解】:

1、谪居:贬官的地方,冒下四句。

2、巫峡:在今四川巫山县东。古民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衡阳:今属湖南。相传每年秋天,北方的南飞之雁,至衡阳的回雁峰,便折回北方。这是由长沙想到衡阳,意思要王少府至长沙后多写信来。

4、青枫江:在长沙。

【韵译】:

我叹息与二位作别,不知有何意想?

请下马,我们把盏谈谈贬谪的地方。

李少府去巫峡,听到猿啼落泪数行,

王少府到衡阳,多寄雁书是我所望。

去长沙的可见到青枫江上远航秋帆;

往巴东的可想象白帝城边古木疏黄。

如今盛世,朝迁恩泽有如雨露普降;

别离总是暂时的,请别再犹豫彷徨!

【评析】:

??这首诗是送两位被贬官的友人,寓有劝慰鼓励之意。一诗同赠两人,在内容上注意到铢两悉称,实在不容易。诗除了首尾合起来总写外,中间两联双双分写,不偏枯。颔联上句写巫峡风光,以古民谣“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典故,来暗示李少府所去的峡中荒凉之地。下句写衡阳,暗示王少府去长沙,衡山有回雁峰,鸿雁都飞不过衡山,足见也是人迹罕至之僻地;并希望他能多寄书函。颈联上句写长沙青枫江的帆船,是再写王少府。下句写白帝城,远在古原始森林的巴东,是再写李少府。双双交错进行,结构严密,情感交织。最后两句,是劝藉二人尽可放心而去,不久即可召还。不悲观,也不消极。

=============================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作者:岑参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注解】:

1、紫陌:京都的道路。

2、皇州:帝都,指长安。

3、仙仗:指皇帝的仪仗。

4、凤凰池:也称凤池,指中书省。

【韵译】:

五更鸡鸣,京都路上曙光略带微寒;

黄莺鸣啭,长安城里已是春意阑珊。

望楼晓钟响过,宫殿千门都已打开;

玉阶前仪仗林立,簇拥上朝的官员。

启明星初落,花径迎来佩剑的侍卫;

柳条轻拂着旌旗,一滴滴露珠未干。

唯有凤池中书舍人贾至,写诗称赞;

他的诗是曲阳春白雪,要和唱太难。

【评析】:

??这是以咏“早朝”为题的唱和诗,内容只尽力铺设早朝的庄严隆重而已,无甚价值。诗围绕“早朝”两字作文章;“曙光”、“晓钟”、“星初落”、“露未干”都切“早”字;而“金阙”、“玉阶”、“仙仗”、“千官”、“旌旗”,皆切“朝”字。末联点出酬和之意,推崇对方。表示谦卑,都恰到好处。

=============================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作者:王维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注解】:

1、绛帻:用红布包头似鸡冠状。

2、鸡人:古代宫中,于天将亮时,有头戴红巾的卫士,于朱雀门外高声喊叫,好像鸡鸣,以警百官,故名鸡人。

3、晓筹:即更筹,夜间计时的竹签。

4、尚衣:官名。隋唐有尚衣局,掌管皇帝的衣服。

5、翠云裘:饰有绿色云纹的皮衣。

6、衣冠:指文武百官。

7、冕旒: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的礼冠。旒:冠前后悬垂的玉串,天子之冕十二旒。这里指皇帝。

8、仙掌:掌为掌扇之掌,也即障扇,宫中的一种仪仗,用以蔽日障风。

9、香烟:这里是和贾至原诗“衣冠身惹御炉香”意。

10、衮龙:犹卷龙,指皇帝的龙袍。

11、浮:指袍上锦绣光泽的闪动。

12、五色诏:用五色纸所写的诏书。

【韵译】:

卫士头戴红巾象雄鸡高唱报告天明,

管御服的官员刚把翠云裘捧进宫廷。

重重深宫禁苑一殿殿都已敞开大门;

文武百官和客臣拜谒皇帝听候旨令。

蔽日的障扇被晨曦照临着向前移动;

香炉的轻烟依傍着皇上的龙袍升腾。

朝拜后贾舍人就用五色纸起草诏书;

可听到服饰铿锵声他已回到中书省。

【评析】:

??这首诗与岑参所写同题,全是描写朝拜庄严华贵的唱和诗。内容也无甚足取。但全诗写了早朝前,早朝中,早朝后三个层次,描绘了大明宫早朝的氛围与皇帝的威仪。这首和诗不和韵,只和其意。用语堂皇,造句伟丽,格调和谐。

??附:贾至的《早朝大明宫》原诗: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

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满建章。

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

共沐恩波凤池里,朝朝染翰侍君王。

=============================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作者:王维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

【注解】:

1、渭水:即渭河,黄河最大支流,在陕西中部。

2、秦塞:犹秦野。塞:一作“甸”。这一带古时本为秦地。

3、黄山:黄麓山,在今陕西兴平县北。

4、汉宫:也指唐宫。

5、銮舆:皇帝的乘舆。

6、迥出:远出。

7、千门:指宫内的重重门户。意谓銮舆穿过垂柳夹道的重重宫门而出。

8、上苑:泛指皇家的园林。

9、双凤阙:汉代建章宫有凤阙,这里泛指皇宫中的楼观。阙:宫门前的望楼。

10、阳气:指春气。

11、宸游:指皇帝出游。宸:北辰所居,借指皇帝居处,后又引伸为帝王的代称。

12、物华:美好的景物。两句意谓,皇帝本为乘此顺应时令,随阳气而宣导万物,并非只为赏玩美景。

【韵译】:

渭水萦绕着秦关曲折地东流,

黄麓山环抱着汉宫长年依旧。

皇辇远出千重宫门夹道杨柳,

阁道回看上林百花恰似锦绣。

帝城高耸入云的是凤阁凤楼,

春雨润泽千家树木美不胜收。

为了把住春光时令出巡民忧,

不是因为玩赏春光驾车逛游!

【评析】:

??这是应对皇帝诗作的诗。这种诗一般以颂扬居多,内容上价值不高。诗的题意在于为天子春游回护,因此,开头虽写道中景物,仪卫丰盛,春色醉人,结句却掩盖玩春之实,而颂扬他披泽于世之虚。蘅塘退士编选这首诗,有否让当时应试书生揣摹借鉴的目的,尚不可知。但这首诗的写作技巧,还是很好的。

=============================

《积雨辋川庄作》

作者: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注解】:

1、空林:疏林。

2、烟火迟:因久雨林野润湿,故烟火缓升。

3、藜:这里指蔬菜。

4、黍:这里指饭食。

5、饷:致送。

6、东?:指东边田地上的农人。?:本指初耕的田地,这里泛指田亩。

7、夏木:高大的树木,犹乔木。夏:大。

8、啭:鸟的宛转啼声。

9、黄鹂:黄莺。

10、山中句:意谓深居山中,望着槿花的开落以修养宁静之性。槿:落叶灌木,其花早开晚谢。故以此悟人生荣枯无常之理。

11、清斋:这里是素食的意思。

12、露葵:经霜的葵菜。葵为古代重要蔬菜,有“百菜之主”之称。此诗也是他晚年生活的自我写照。

13、野老:指作者自己。

【韵译】:

久雨不停,林野潮湿烟火难升;

烧好饭菜,送给村东耕耘的人。

水田广漠,一行白鹭掠空而飞;

夏日浓荫,传来黄鹂宛啭啼声。

山中养性,观赏朝槿晨开晚谢;

松下素食,和露折葵不沾荤腥。

村夫野老,已经与我没有隔阂;

海鸥疑心,为何不信飞舞不停。

【评析】:

??诗意在描写积雨后辋川庄的景物,叙述隐退后闲适生活。首联写田家生活,是诗人山上静观所见:连雨时节,天阴地湿,炊烟缓升;农家早炊,饷田野食,怡然自乐的农村生活。颔联写自然景色:广漠平畴,白鹭飞行,深山密林,黄鹂和唱,积雨后的辋川,画意盎然。颈联写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幽栖松林之下,观木槿,食露葵,避尘世的幽居生活。末联连用两典:一是《庄子?寓言》载的阳子居学道归来后客人不再让座,却与之争座。说明诗人与村夫野老打成一片了。二是《列子?皇帝篇》载:海上有人与鸥鸟亲近,互不猜疑每日有百来只与他相游。一天,他父亲要他把海鸥抓回家去,他再到海边时,鸥鸟都在天上飞舞、不肯停下。说明心术不正,就破坏了他与鸥鸟的关系。两典正反结合,抒写了诗人淡泊的心志。

??这首诗唐人李肇《国史补》说王维:“维有诗名,然好取人文章佳句……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李嘉佑诗也。”据传李有“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句,但李集中无此。明人胡应麟《诗薮?内篇》说:“摩诘盛唐,嘉佑中唐,安得前人预偷来者?此正嘉佑用摩诘诗。”李与王同时而稍晚,谁袭谁诗,难以说清。宋人叶梦得《石林诗话》说:“此两句好处,正在添‘漠漠’、‘阴阴’四字,此乃摩诘为嘉佑点化,以自见其妙。如李光弼将郭子仪军,一号令之,精彩数倍。“王维诗中的意境,显然要比嘉佑的来得开阔,深邃,色彩更为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