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徽宗初立,入为门下侍郎,出知大名府。其词作颇精工。【注释】
①春醪:酒名。醪:浊酒。②危樯:指舟船。【评解】
这首词通过景物描写,抒发作者的惜春情怀。上片写暮春季节,燕子穿阁,杨花飘
落,而春醪味薄,难解闲愁。下片写桃杏凋残,绿野草长。晚来风急,又不知花落
多少。全词含蓄细腻地表达了作者惜春伤春之情。宛转柔媚,新颖别致。
【集评】薛砺若《宋词通论》:李清臣《谒金门》一词,亦甚婉媚。
僧仲殊柳梢青
岸草平沙。吴王故苑,柳袅①烟斜。雨后寒轻,风前香软,春在梨花。行人一棹
②天涯。酒醒处、残阳乱鸦。门外秋千,墙头红粉,深院谁家。【作者简介】
仲殊字师利,俗姓张氏,名挥,北宋安州(今湖北安陆)人。曾举进士,因事出家
。
住苏州承天寺、杭州吴山宝月寺。能文,善歌词,皆操笔力就。苏轼曾与之交往。
著作有《宝月集》。【注释】①柳袅:柳枝柔弱细长貌。
②棹:摇船工具,这里指船。【评解】
作者着意写景,以景抒情。上片写春景,梨花带雨,柳袅烟斜,表现了风和香软的
江南春色。下片写行人,轻舟一叶,浪迹天涯,待到酒醒处,惟见残阳乱鸦。而那
墙头红粉,秋千深院,究是谁家?全词清丽和婉,含蓄蕴藉。【集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雨后”三句及“秋千”三句,景与人分写,俱清
丽为邻。而观其“残阳乱鸦”句,寄情在一片苍凉之境,知丽景?春,固不值高僧
一笑也。南柯子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白露收残月
,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闹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评解】
这首词通篇写景。十里青山,数声鸟啼,残月白露,清风晓霞。有声有色地表现了
江南的夏季景色。词中上、下片的结句,委婉含蓄地提到人,而且引起对往事的回
忆。全词清新雅洁,优美柔和,饶有意味。【集评】
薛砺若《宋词通论》:黄花庵称仲殊《诉衷情》一调“篇篇奇丽,字字清婉,高处
不减唐人风致”。然尚不及其《柳梢青》、《南柯子》二词更为清逸也。在他的词
里,只感到一种出家人的清逸和婉情绪,东坡所谓“此僧胸中无一毫发事者”,可
以看出他的为人。僧祖可小重山
谁向江头遗恨浓,碧波流不断,楚山重。柳烟和雨隔疏钟。黄昏后,罗幕更朦胧。
桃李小园空,阿谁犹笑语,拾残红?珠帘卷尽夜来风。人不见,春在绿芜①中。
【作者简介】祖可字正平,北宋丹阳(今属江苏)人,苏伯固之子,养直之弟。
住庐山,被恶疾,人号“癞可”。有《东溪集》、《瀑泉集》。工诗,长短句尤佳
。曾与陈师道、谢逸等结江西诗社。【注释】①芜:众草丛生之处。【评解】
这首词通篇描写暮春景色,隐隐含露惜春之意,烟柳疏钟,碧波东流,风卷珠帘,
桃李园空。转眼春色将尽,对此能无感触!全词清丽隽雅,委婉含蓄。【集评】
薛砺若《宋词通论》:祖可《小重山》词最为《东溪诗话》所称赏。
释惠洪青玉案
绿槐烟柳长亭路,恨取次①分离去。日永如年愁难度。高城回首,暮云遮尽,目断
知何处。解鞍旅舍天将暮,暗忆丁宁千万句。一寸柔肠情几许?薄衾孤枕,梦回
人静,侵晓②潇潇雨。【作者简介】
惠洪字觉范,俗姓彭,北宋筠州(今江西高安)人。少年时尝为县小吏,黄山谷喜
其聪慧,教令读书。后为海内名僧。以医识张天觉。
大观中入京,乞得祠部牒为僧,往来郭天信之门。政和元年,张、郭得罪,觉范决
配朱崖,著有《筠溪集》、《冷斋夜话》等书。【注释】①取次:即次第也。
②侵晓:天渐明。【评解】
此词情景交融,抒写伤别、怀人的心情。上片写恨别,离人远去,回首高城,无限
怅惘。下片写别后的怀念。梦回人静,夜雨潇潇,益觉凄凉。通篇写得凄婉细腻,
情思绵绵。【集评】
薛砺若《宋词通论》:其(惠洪)诗词多艳语,为出家人未能忘情绝爱者。如“十
分春瘦绿何事,一掬乡心未到家。”(《上元宿岳麓寺诗》)“海风吹梦,岭猿啼
月,一枕相思泪。”(《青玉案?谪海外作》)
以及这首《青玉案》“一寸柔肠情几许?薄衾孤枕,梦回人静,侵晓潇潇雨。”皆
是。
徐?《词苑丛谈》:末人小词,僧徒惟二人最佳,觉范之作类山谷,仲殊之作似“
花间”。千秋岁
半身屏外,睡觉唇红退,春思乱,芳心碎。空余簪髻玉,不见流苏带①。试与问,
今人秀整谁宜对?湘浦曾同会,手搴轻罗盖②,疑是梦,今犹在。十分春易尽,
一点情难改。多少事,却随恨远连云海。【注释】
①流苏带:古时妇女衣饰佩用之物。②手搴轻罗盖:手擎着轻轻的绮罗伞盖。
【评解】
此词生动地描写一位独处空闺的少妇怀春、叹春的心理、情态。上片描绘少妇春睡
时娇懒倦慵的神情体态。缠绵卧榻,半身屏外。唇红残退,春思撩乱。枕上“空余
簪髻玉”,身上“不见流苏带”。下片着意人物内心的刻画。追忆往事,令人魂消
。“十分春易尽,一点情难改”。结尾两句,情思绵绵,余韵不尽。全词抒情委婉
,描写细腻,曲折婉转,柔媚多姿。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所写人物的同情。
无名氏鱼游春水
秦楼东风里,燕子还来寻旧垒。余寒犹峭①,红日薄侵罗绮。嫩草方抽碧玉茵,媚
柳轻?②黄金缕。莺啭上林,鱼游春水。几曲阑干遍倚,又是一番新桃李。佳人
应怪归迟,梅妆泪洗。凤萧声绝沉孤雁,望断清波无双鲤③,云山万重,寸心千里
。【作者简介】
据《复斋漫录》载:“政和中,一贵人使越州,得辞于古碑阴,无名无谱,亦不知
何人作也。录以进。御命大晟府填腔,因词中语,赐名《鱼游春水》。”
【注释】①峭:尖厉。②?:突然钻出来。③双鲤:谓书札也。【评解】
这是一首春日怀人之作。上片写景,东风杨柳,碧草如茵,莺啼燕飞,鱼游春水,
春天又到人间。下片抒情,桃李争艳,春色如画,而阑干倚遍,望断清波,游人未
归。令人思念不已。全词和婉秀美,抒情细腻,绮丽多姿。【集评】
薛砺若《宋试通论》:此词作得颇为婉丽,极秀美可爱,惜不知作者姓氏。
江亭怨
帘卷曲阑独倚,江展暮云无际。泪眼不曾晴,家在吴头楚尾①。数点落花乱委,
扑鹿沙鸥惊起。诗句欲成时,没入苍烟丛里。【注释】
①吴头楚尾:豫章地居吴之上游,楚之下游,如首尾相衔接。【评解】
这是一首思乡之作。上片写登楼远望的情景。独倚曲阑,江天无际,家在何处?下
片着意抒情。落花数点,惊起沙鸥。
一片乡思,没入苍烟丛里。全词融情入景,以景抒情,写得婉曲柔美,幽雅别致。
【集评】
薛砺若《宋词通论》:词境极冷隽幽倩,如子规啼月,哀猿夜啸,为一切词家所无
之境。即两宋最大手笔,亦不能写得如此凄冷动人。
《词综》、《词谱》俱引《冷斋夜话》云:黄鲁直登荆州亭,柱间有此词。夜梦一
女子云:有感而作。鲁直惊语曰:“此必吴城小龙女也。”
张思岩《词林纪事》:考《冷斋夜话》并无此记载。
薛砺若《宋词通论》:大约向来以为系龙女所作者,以词境过于凄冷,殊不类人间
语,因有此传说耳。凤栖梧
绿暗红稀①春已暮,燕子衔泥,飞入垂杨处。柳絮欲停风不住,杜鹃声里山无数。
竹枝芒鞋无定据,穿过溪南,独木横桥路。樵子渔师来又去,一川风月谁为主?
【注释】①绿暗红稀:花落叶茂,春光将尽。【评解】
这首词着意描写暮春景色,飘逸清雅,意境极美。上片写景。燕子穿杨,绿暗红稀
,杜鹃声中,春色将阑。下片写人。竹杖芒鞋,信步所之,与樵子渔父共赏这一川
风月。通篇清幽闲雅,饶有韵致,表现出一种超尘出世的气度。【集评】
薛砺若《宋词通论》:此词口吻,似隐逸方外之士所作,旷逸之气,流露纸上。
婉约词九
窃坏女子鹧鸪天
月满蓬壶①灿烂灯,与郎携手至端门②。贪看鹤阵笙歌举,不觉鸳鸯失却群③。天
渐晓,感皇恩。传宣赐酒饮杯巡。归家恐被翁姑责,窃取金杯作照凭。
【作者简介】据《宣和遗事》载:此词作者为宋徽宗时,元夕观灯之女子。
【注释】①蓬壶:即蓬莱。古代所说为仙人所居。②端门:宫殿南面正门。
③鸳鸯失群:夫妻分散。【评解】
《词林纪事》根据《宣和遗事》载:宣和间,上元张灯,许士女纵观。各赐酒一杯
。
一女子窃所饮金杯。卫士见,押至御前。女诵《鹧鸪天》词云云。徽宗大喜,以金
杯赐之,卫士送归。
词中记述宣和年间,元夕观灯的盛况。上片写京都的繁华。元宵节日,灯宣交辉,
歌舞腾欢,笙乐通宵。下片写观灯女子饮酒窃杯的一段月话。这首小词,反映了当
时都市生活的繁华,也反映了当时的佳风之盛。通篇以一个民间女子的口吻,写得
婉转自然,颇具诗色。周邦彦蝶恋花
月皎惊乌栖不定。更漏将残,?辘①牵金井。唤起两眸清炯炯②,泪花落枕红绵冷
。
执手霜风吹鬓影,去意徘徊,别语愁难听。楼上阑干③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
【作者简介】
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宋徽
宗召为大晟府提举(国家音乐机关主管官),是北宋末年一大词家。他擅长写景咏
物,精工词语,擅融化前人诗句入调,善于在铺叙基础上进一步讲求曲折、回环、
变化。词语典雅,含蓄,因而博得上层文人的赞赏,被誉为词坛泰斗。今传《片玉
集》。【注释】①?辘:井上的汲水器。金井:井的美称。
②炯炯:明亮闪光貌。
③阑干:横斜的样子。斗柄:北斗七星的第五至第七的三颗星象古代酌酒所用的斗
把,叫做斗柄。斗柄尚见,喻天未破晓。【评解】
这是一首写离情的词。将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表达得历历如绘。破晓时别离情状
,缠绵悱恻,写情透骨。别恨如此,遂不知早寒九为苦矣。两人执手相别后,惟见
北斗横斜,耳边晨鸡唱晓,内心益觉酸楚。【集评】
黄蓼园《蓼园词选》:按首一阕言未行前闻鸟惊漏残,?辘响而惊醒泪落。次阕言
别时情况凄楚,玉人远而惟鸡相应,更觉凄惋矣。
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唤起”句,形容睡起之妙。
王世贞《艺苑扈言》:美成能作景语,不能作情语;能入丽字,不能入雅字以故
价微劣于柳。然至“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绵冷”。其形容睡起之妙,真能
动人。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写送别,景真情真。“月皎”句点明夜深。“更漏”
两句,点明将晓。天将晓即须赶路,故不得不唤人起,但被唤之人,猛惊将别,故
先眸清,而继之以泪落,落泪至于湿透红绵,则悲伤更甚矣。
以次写睡起之情,最为传神。“执手”句,为门外语别时之情景,“风吹鬓影”,
写实极生动。“去意”二句,写难分之情亦缠绵。“楼上”两句,则为人去后之景
象。斗斜露寒,鸡声四起,而人则去远矣。
此作将别前、方别及别后都写得沉着之至。少年游
并刀①如水,吴盐②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③初温,兽香④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⑤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⑥少人行。
【注释】①并刀:并州出产的剪刀。如水:形容剪刀的锋利。
②吴盐:吴地所出产的洁白细盐。③幄:帐。④兽香:兽形香炉中升起的细烟。
⑤谁行(háng):谁那里。⑥直是:就是。【评解】
这首词乃感旧之作。上片描绘室内情景:破新橙,焚兽香,坐吹笙。这是实写。下
片想象室外情景:时已三更,马滑霜浓,行人稀少。前者用实物烘托室内温馨气氛
,后者以语言渲染室外寒冷景象。曲折细致地刻画人物的心理状态,表露出彼此相
爱的心情,为历来词家所称赏。【集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此调凡四首,乃感旧之作。其下三首皆言别后,以
此首最为擅胜。上阕橙香笙语,乃追写相见情事。下阕代纪留宾之言,情深而语俊
,宜其别后回思,丁宁片语,为之咏叹长言也。
张端义《贵耳集》:道君(徽宗)幸李师师家,偶周邦彦先在焉,知道君至,遂匿
床下。道君自携新橙一颗,云江南初进来,遂与师师谑语,邦彦悉闻之,隐括成《
少年游》云。按:此系当年传闻,不足为信。满庭芳
夏日溧水①无想山作风老莺雏②,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③。地卑山近,衣润费
炉烟。人静乌鸢④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⑤。凭栏久,黄芦苦竹,疑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⑥,飘流瀚海⑦,来寄修椽⑧。且莫思身外⑨,长近尊前。憔悴江
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注释】
①溧水:今江苏省县名。②风老莺雏:幼莺在暖风里长大了。
③午阴嘉树清圆:正午的时候,太阳光下的树影,又清晰,又圆正。
④乌鸢:即乌鸦。⑤溅溅:流水声。
⑥社燕:燕子当春社时节往北飞,秋社时节往南飞,故称社燕。
⑦瀚海:指沙漠。⑧修椽:长椽子。燕子寄寓在房梁的长椽上。
⑨身外:身外事,指功名利禄。【评解】
这首词较真实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个宦途并不得意的知识分子愁苦寂寞的心情
。
上片写江南初夏景色,将羁旅愁怀融入景中。下片抒飘流之哀。结句以“醉眠”暗
示倦客心情。词意蕴藉而余味不尽。【集评】
沈义父《乐府指迷》:词中多有句中韵,人多不晓,不惟读之可听,而歌诗最要叶
韵应拍,不可以为闲字而不押。如《满庭芳》过处“年年,如社燕”,“年”字是
韵,不可不察也。
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衣润费炉烟”,景语也,景在“费”字。
陈延焯《白雨斋词话》:美成词有前后若不相蒙者,正是顿挫之妙。
如《满庭芳》上半阕云:“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凭阑久,黄芦苦竹
,疑泛九江船。”正拟纵乐矣;下忽接云:“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
。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枕簟
,容我醉时眠。”是乌鸢虽乐,社燕自若;
九江之船,卒未尝泛。此中有多少说不出处,或是依人之苦,或有患失之心,但说
得虽哀怨却激烈,沉郁顷挫中别饶蕴藉。后人为词,好作尽头语,令人一览无余,
有何趣味?
周济《宋四家词选》:体物入微,夹入上下文,中似褒似贬,神味最远。
黄蓼园《寥园词选》:此必其出知顺昌后所作。前三句见春光已去。
“地卑”至“九江船”,言其地之僻也。“年年”三句,见宦情如逆旅。
“且莫思”句至末,写其心之难遣也。末句妙于语言。
郑文焯《郑校清真集》:案《清真集》强焕序云:溧水为负山之色,待制周公元?
癸酉为邑长于斯,所治后圃有亭曰“姑射”,有堂曰“萧闲”,皆取神仙中事,揭
而名之。此云无想山,盖亦美成所居名,亦神仙家言也。
陈洵《海绡说词》:方喜嘉树,旋苦地卑;正羡乌鸢,又怀芦竹;
人生苦乐万变,年年为客,何时了乎!且莫思身外,则一齐放下。急管繁弦,徒增
烦恼,固不如醉眠之自在耳。词境静穆,想见襟度,柳七所不能为也。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在溧水作。上片写江南初夏景色,极细密;下片抒飘
流之哀,极宛转。“风老”二句,实写景物之美。莺老梅肥,绿阴如幄,其境可思
。
“地卑”二句,承上,言所处之幽静。江南四月,雨多树密,加之地卑山近,故湿
重衣润而费炉烟,是静中体会之所得。“人静”句,用杜诗,增一“自”字,殊有
韵味。
“小桥”句,亦静境。“凭阑久”,承上。“黄芦”句,用白香山诗,言所居卑湿
,恐如香山当年之住湓江也。换头,自叹身世,文笔曲折。叹年年如秋燕之飘流。
“且莫思”句,以撇作转,劝人行乐,意自杜诗“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尊前有限
杯”出。“憔悴”两句,又作一转,言虽强抑悲怀,不思身外,但当筵之管弦,又
令人难以为情。“歌筵畔”一句,再转作收。言愁思无已,惟有借醉眠以了之也。
苏幕遮
燎①沉香,消溽暑②。鸟雀呼晴,侵晓③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
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④,久作长安⑤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
楫轻舟,梦入芙蓉浦⑥。【注释】①燎:燃。沉香:水沉木制成的薰香。
②溽暑:盛夏湿热天气。②侵晓:破晓,天刚亮。
④吴门:本为苏州别名,此指古属三吴之地的钱境(杭州)。
⑤长安:借指北宋汴京。⑥芙蓉浦:长着荷花的水边。【评解】
此词写异地乡思。上片为眼前所见之景。夏雨初晴,风荷飘举,清新宜人。下片由
景及情,遥想故乡五月,风光迷人,小楫轻舟,消失于芙蓉浦中。末句“芙蓉”,
与上片“风荷”呼应,点明由此及彼、神思奔驰由来,具见经营之妙。【集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叶上”三句,笔力清挺,极体物浏亮之致。
胡云翼《宋词选》:周邦彦的词向以“富艳精工”著称;这首词前段描绘雨后风荷
的神态,后段写小楫舟的归梦,清新淡雅,别具一格。兰陵王柳
柳阴直,烟①里丝丝弄碧②。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③
,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
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④。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⑤便数驿,
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⑥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
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注释】
①柳阴直:指隋堤上杨柳排列整齐,阴影很直。
②烟:即雾。丝丝弄碧:柳条随风飞舞,闪弄其嫩绿的姿色。
③故国:故乡,亦指旧游之地。
④梨花榆火催寒食:此交饯别是在梨花盛开的寒食节前。古代寒食节禁火,朝廷于
清明赐榆火予百官。⑤迢递:遥远。⑥津堠:码头上供了望歇宿的处所。
【评解】
此词以“柳”为题,托物起兴,抒写离情。全词首段写景,二段写别时的感想,三
段写别后的愁怀。通篇构思工巧、严谨,各段之间,既有内在联系,又前后呼应,
浑然一体。咏柳和送别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由虚入实,情景交融,恰当地表达出词
人缠绵忧伤的情怀。【集评】
毛?《樵隐笔录》:绍兴初,都下盛行周清真《兰陵王慢》,西楼南瓦皆歌之,谓
之“渭城三叠”。以周词凡三换头,至末段声尤激越,唯教坊老笛师能倚之以节歌
者。
其谱传自赵忠简家。忠简于建炎丁未九日南渡,遇宣和大晟府协律郎某,叩获九重
故谱,因令家伎以习之,遂流传于外。
陈延焯《白雨斋词话》:美成词极其感慨,而无处不郁,令人不能遽窥其旨。如《
兰陵王》云:“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二语是一篇之主,上有“隋堤上,
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之句,暗伏倦客之恨,是其法密处。故下文接云:“
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柳过千尺”。久客流留之感,和盘托出。他手至此,以
下便直抒愤懑矣。
美成则不然,“闻寻旧踪迹”二叠,无一语不吞吐,只就眼前景物,约略点缀,更
不写淹留之故,却无处非淹留之苦;直至收笔云:“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遥遥挽合,妙在才欲说破,便自咽住,其味正自无穷。
周济《宋四家词选》:客中送客,一“愁”字代行者设想,以下不辨是情是景,但
觉烟霭苍茫。“望”字、“念”字尤幻。
梁启超《艺蘅馆词选》:“斜阳”七字,绮丽中带悲壮、全首精神振起。
陈洵《海绡说词》:托柳起兴,非咏柳也。“弄碧”一留,欲出“隋堤”;“行色
”一留,却出“故国”;“长亭路”应“隋堤上”,“年去岁来”应“拂水飘绵”
,全为“京华倦客”四字出力。
谭献《谭评词辨》:“斜阳冉冉春无极”十字,微吟千百遍,当入三昧,出三昧。
艾治平《宋词名篇赏析》:这首词以柳为题,但它是托柳起兴,用来写离情的,是
一首很能代表周邦彦词的特色的作品。浣溪沙
翠葆①参差竹径成,新荷跳雨②碎珠倾。曲阑斜转小池亭。风约帘衣归燕急,水
摇扇影戏鱼惊。柳梢残日弄微晴。【注释】
①翠葆:指草木新生枝芽。竹径成:春笋入夏已长成竹林。
②跳雨:形容雨滴打在荷叶上如蹦玉跳珠。【评解】
此词写夏日乍雨还晴的景色,体物工巧。新竹成林,新荷跳雨,柳梢弄晴,具见新
颖别致;至曲阑斜转,风约帘衣,水摇扇影,则人、景浑然一体,意趣横生,清新
柔丽,委婉多姿。【集评】
薛砺若《宋词通论》:美成这种小词与任何词家的意境和风格都不相同,虽然都是
属于清丽婉柔的一派写法,他于清丽婉柔之外含有一种极细微敏锐的感觉,而以静
默自然的意态写出。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通首皆写景,别具一格。字字矜炼,“归燕”二句
宛似宋人诗集佳句,虽不涉人事,而景中之人,含有一种闲适之趣。“摇扇”句虽
有人在,只是虚写。花犯咏梅
粉墙低,梅花照眼,依然旧风味。露痕轻缀。疑净洗铅华,无限佳丽。去年胜赏曾
孤倚,冰盘①同燕喜。更可惜、雪中高树,香篝②熏素被。今年对花最匆匆,相
逢似有恨,依依愁悴③。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飞坠。相将④见、翠丸荐酒,人正
在、空江烟浪里。但梦想、一枝潇洒⑤,黄昏斜照水。【注释】
①冰盘:果盘。燕:通“宴”。指喜得梅子以进酒。
②簿:熏笼。比喻梅花如篝、雪如被。③悴:忧也。
④相将:行将。翠丸:指梅子。⑤潇洒:凄清之意。【评解】
这首词借咏梅花,抒发自己萍踪无定、离合无常的慨叹。
上片从眼前写起,梅花盛开,风情如旧,忆及去年独赏雪中素梅的雅兴。下片仍从
今年写起,人将远行,梅花亦似惜别而坠落。待到梅子熟时,自己身在江上,只能
遥想潇洒扶疏的梅影。全词句句紧扣梅花,也句句紧扣自己。人与梅花溶为一体。
委婉地透露自己年来落寞的情怀。作者善于从虚幻处着笔,写得曲折含蓄,余味无
穷。【集评】
黄?《花庵词选》:此只咏梅花而纡徐反复,道尽三年间事,圆美流转如弹丸。
周济《宋四家词选》:清真词之清婉者如此,故知建章千门,非一匠所营。
黄蓼园《蓼园词选》:总是见宦迹无常,情怀落寞耳。忽借梅花以写,意超而思永
。
言梅犹是旧风情,而人则离合无常;去年与梅共冷淡,今年梅正开而人欲远别,梅
似含愁悴之意而飞坠;梅子将圆,而人在空江中,时梦想梅影而已。
谭献《谭评词辨》:“依然”句逆入,“去年”句平出。“今年”句放笔为直干。
“吟望久”以下,筋摇脉动。“相将见”二句,如严鲁公书,力透纸背。
陈洵《海绡说词》:只“梅花”一句点题,以下却在题前盘旋。换头一笔钩转。
“相将”以下,却在题后盘旋。收处复一笔钩转。往来顺逆,磐空自如,圆美不难
,难在拙厚。“正在”应“相逢”,“梦想”应“照眼”,结构天然,浑然五迹。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宋词中咏“梅花”者,侔色揣称,各极其工。此词
论题旨,在“旧风味”三字而以“去年”,“今年”分前、后段标明之。下阕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