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偏西了,公园里深秋的晚风颇有凉意,程蕙兰情意绵绵地挽着黄玉林的手臂,他们漫步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大街上的人们都在以羡慕的眼光欣赏着这对年轻的情侣。在那个年代的大白天,就是年轻夫妻上街也不敢这样挽着胳膊走路。
蕙兰将黄玉林领回家,父母看见他们情深意切的样子,就知道他们的关系已定,老程夫妇看着这未来的女婿也很欣慰,晚饭时大家高高兴兴,气氛很热烈,老程挟菜放到黄玉林的碗里,并且说:
“我是个厨子,就会炒几样菜,请黄工程师尝尝!”
黄玉林吃着果然味道不错,就连说好吃,这爷俩还喝了酒,三盅酒过后,老程说:
“黄工程师,我的女儿一直等了你这么多!我们给她介绍对象,她都拒绝,她班上的同志也给她介绍对象,她都不肯去看一眼,她是一心一意地想着你呀!没想到我女儿的感情这么专一!”老程眼珠子通红地盯着黄玉林,他有点咄咄逼人地接着说:“黄工程师!你可一定要好好待我女儿!可不能欺侮她!你能做到吗?!”
黄玉林也是满脸通红,他颇为正经地说:
“您老人家放心!我和蕙兰在一起工作十多年了,我们互相很了解!”黄玉林说着又看看程蕙兰,接着说:“说实话,自从我见到小程,我就爱上了她!也不怕你们二位老人笑话,那时我在大连还有个女朋友,多亏我当了右派分子,我才和大连的女朋友断了关系。虽然我们等了十年,也值得啊!我们就是有这个缘分啊!”
黄玉林今天真的有点喝多了,话也多了,他接着说:
“我今天向二位老人在小程面前发誓,也是在老天爷面前发誓!我对小程的感情就是海枯石烂也不会变心!请您们二老放心,我和蕙兰一定会相亲相爱、白头到老!”
说到这里黄玉林拿着酒杯,看看程蕙兰又看着二位老人,他又表情凝重地站起来,颇为激动地说:
“二位老人家,我们的感情可是经过考验的!我当年被打成右派分子,我有过很坎坷的经历呀!在我最困难的时候,程蕙兰也没有嫌弃我,我病重的时候她去伺候我,我最落魄的时候只有她肯于接近我!一心等着我!”
黄玉林说到这里竟然是热泪盈眶,他举起酒杯说:
“如果没有蕙兰也许就没有我黄玉林的今天!我要感谢二位老人家培养出这样的好闺女,我要感谢蕙兰对我的真挚感情!我敬二位老人家和蕙兰一杯!”
他说着高高的举起酒杯,大家也都站起来举起了酒杯,黄玉林和老程都将杯中酒一饮而尽。蕙兰又给他们斟酒。
“好!”老程又举起酒杯,他面对着黄玉林和程蕙兰说:“我佩服你们两个年轻人,在各种困难和曲折的情况之下,你们的感情还是这样真心不变,我很感动啊!我祝你们互敬互爱、白头偕老!”老程又看看妻子和女儿,他又接着说:“我借此机会也敬老伴儿一杯!我老伴儿跟着我辛辛苦苦一辈子,终于将两个孩子培养成人,我借今天这机会要对老伴儿说声谢谢!”
这时蕙兰妈妈也举起酒杯说:
“好啊!老头子,我们这辈子没白忙活!总算将女儿们培养出来了!我是从心里感到高兴啊!”蕙兰的妈妈说着,又将目光转向两个年轻人,颇为正经地说:“喝了这杯酒,你们就算订了婚事,今后黄工程师就是我们程家的姑爷!我祝你们美满幸福,希望你们在今后的日子里不论是穷是富,你们就一如既往,永远相亲相爱的度过一生吧!”
蕙兰也举起酒杯,深情地面对着二位老人说:
“我们一定好好孝敬二位老人!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二位老人的养育之恩!我也敬爸爸妈妈一杯!祝愿爸爸妈妈健康长寿!”
说完大家都是很兴奋地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王玉梅趁热打铁,向陈政委汇报了黄玉林和程蕙兰的感情经历,并且说明他们打算马上结婚,陈政委听了之后表示积极支持他们的婚姻,但是陈政委又说他们可以先做结婚登记,要等新产品研制成功后再举行婚礼,那时就有时间可以好好热闹一下。小王就忙给他们开结婚介绍信,他们就去婚姻登记处办了结婚登记手续,在1965年末黄玉林和程蕙兰终于成为法定夫妻,真可谓是有情人终成眷属!
黄玉林真是一个幸运的右派分子,其他右派分子的命运可就更悲惨了,他们厂的右派分子多数都离开工厂,有的下放到车间当工人,许多右派分子都是落得妻离子散。唯有黄玉林等少数人又回到技术科工作,这是因为主管技术的赵厂长坚持留下这名技术骨干。后来随着中苏矛盾的日益激化,他的反苏罪行也日益淡化,也是为了工作需要,黄玉林提前十二年摘掉右派分子的帽子。
在建国初期,苏联对我国的经济建设真是做到了无私的援助,苏联为我国援建了二百多项大规模的建设工程,大多数都是重工业项目,这包括飞机、汽车、造船、机床、冶金、化工、电力、电子、仪表、动力,还有武器制造等等各行业的工程,使我国的工业和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使得城市人口就业良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很快。在国与国之间能做到这样的援助,也是很难能可贵的。当时的美国也在大力地援助欧洲的重建,也包括对德国和日本的援助,这既是大国的人道主义援助,也是出自于苏美两国对世界两大阵营增强各自的需要。当时苏联计划还要对我国继续援建二百多项工程,可是因为中苏之间产生了意识形态方面的分歧和矛盾,可惜这些正在进行着的工程和项目都中途停止了。
黄玉林所在的××厂是苏联援建的第一批工程。当时中国提倡向苏联老大哥学习先进经验和技术,但是多数人还只是很肤浅的学习,其实在工厂里只要掌握图纸和工艺流程就可以进行生产,关键的部位还有苏联专家来把关。可是也有少数人还是喜欢钻研理论基础和设计方法和设计的主导思想,还要和其它的产品相比较,分析该产品有什么优点和不足,解决了哪些问题,还存在哪些问题,甚至还考虑到用户单位的需求情况等等。黄玉林就是那种喜欢刨根问底的人,他喜欢研究那些原理和难点,喜欢提出为什么,甚至提出质疑,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掌握和完全吃透那些设计方法和生产技术,这不但要求他具有天赋能力,还要付出艰苦的努力。中苏关系决裂后,苏联撤走专家并带走一切技术资料,正因为有了像黄玉林这样的一批技术人员,这些苏联援建工厂才能继续维持生产。
黄玉林虽然有些才气,可是黄玉林也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他在读书时就是高才生,学习很刻苦,工作后也很钻研业务。在ХХ厂只有他和极少数几个人可以对具体技术问题请教苏联专家,他还找过吉林工大的老教授探讨一些理论问题,在专业杂志上发表文章。每个人爱好不一样,有的人爱下棋,有的人爱打球,还有无线电业余爱好者。当黄玉林对苏联专家的设计提出质疑后,他就像着了魔似地,钻到苏联图纸和技术资料里面去了,这样坚持刻苦钻研下去,他逐渐地也是水到渠成地成为本行业的专家。
现在的中国,人们常说一套对联,上联是:
要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下联是:
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横批儿是:
不服不行。
在打天下的战争时期,如果启用善于吹牛拍马的庸才,就会被敌人无情的消灭,那时代只有能够汇集和重用人才的领导者才会取得战争的胜利。乱世之中人才的检验标准很明确,很直观,所以乱世中可以造就英雄。可是在坐天下的和平时期,人才的标准就不太明确了,甚至可以故意混淆。如果有好的管理模式,人才依然可以被重用;可是在不合理的管理模式之下,往往人才要受到埋没,甚至人才反而要受到打击和压制。
中国在*以前,在工厂里是采用厂长负责制,一些有关生产问题不需要党委过问,厂长有较大的权力。赵厂长不但是一位技术专家,同时又善于发现和使用人才,所以赵厂长也是一位伯乐,他发现并且器重黄玉林,厂里遇到技术难题基本都有黄玉林来参加解决。黄玉林正是遇上像赵厂长这样的好领导,黄玉林的才能和努力钻研的成果才能显现出来。
黄玉林被打成右派后,他似乎是看破红尘,几乎不和任何人交往,他已经别无所求,唯一的兴趣就是钻研他的本职业务,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产品的技术开发里面去了。赵厂长并没有将黄玉林当作右派分子来对待,他们之间依然是知己的朋友,彼此之间依然可以说一些心里话。赵厂长是留苏副博士研究生,回国后和苏联专家一道工作,很快提升为技术副厂长兼总工程师。一次黄玉林和赵厂长又谈起了搞独立自主设计开发的必要性,他们都认为有必要逐渐抛开苏联图纸,建立我厂自己的研发体系和生产体系。赵厂长很理解黄玉林的想法,他对黄玉林说:
“要搞独立自主的设计和生产,那当然很好!我也是希望中国人可以独立自主地搞出我们自己的好产品。可实际做起来就会有很多难题了,不单是搞设计,还要有各种加工设备,搞一套新工艺,也许还要新材料。关键的问题是,这些厂级领导多数都不懂技术,他们愿意四平八稳的当官,如果上面的领导没有指示,他们根本就不想搞什么新设计!那是要冒着风险的!”赵厂长也是一脸无可奈何的表情,但是他还是语重心长地说:“但是你也别灰心,你还可以钻研你那套东西,第一、满足你的个人爱好;第二、你搞的这套东西是有实用价值的,我认为总该有机会能有露脸的那一天。我也尽量给你创造一些条件,到时候我一定替你说话,全力支持你。”
赵厂长只是个技术副厂长,而正厂长是金厂长,是一位老红军,金厂长是一位较为明智的人,他将一些具体技术工作都放心地交给赵厂长去做。正是赵厂长的培养和举荐,才有黄玉林得到施展才华的机会。赵厂长果然处处都保护着黄玉林,时时给他开绿灯,尽量给他创造条件,这次又冒着风险极力保举黄玉林,让他负责《602工程》的开发研制任务。
来到1966年春天,经过几个月的时间,零部件加工完成了,就开始了紧张地组装、调试和性能试验。黄玉林和《602工程》攻关组的同志们又是日以继夜的工作着。按计划要求在‘十?一’国庆节之前全部工作完成,将要以此新产品作为‘十?一献礼’。
经过大家的努力,组装、性能试验、技术评定及整理资料等工作都按期完成,九月末开完了新产品鉴定会,这一重大工程项目终于完成了,国营ХХ厂还隆重地召开了表彰大会和庆功会。人们散去后,赵厂长和黄玉林都感到很高兴,赵厂长很兴奋地说:
“祝贺你呀!竟然一次搞成功,我们胜利地完成了这项艰巨而重大的任务。这时期你们也实在是太辛苦了,好好休息一段时间吧,还要准备后面的投产工作。”赵副厂长面带微笑说着,他很高兴,接着他也是颇有感慨地说:“我这时期很紧张,我可一直为你捏着这把汗哪!”
黄玉林也很高兴,他很感激赵厂长举荐他,并且全力支持他的工作,黄玉林颇为兴奋地说:
“感谢赵厂长对我们工作的全力支持啊!”
黄玉林说着还兴奋地和赵厂长握了手,两个人都有一种颇为激动的兴奋心情,接着黄玉林又说:
“其实这个产品还有很大的改进余地,只是时间太紧迫了。”黄玉林现在有些踌躇满志,他又说:“我又查阅了一些资料,还作了一些相关的计算,又大致设计了一套方案,我有信心,还可以继续提高产品的几项技术指标。”
可是赵副厂长却收敛了笑容,他颇为严肃地看着黄玉林,显然是不太高兴的样子,赵厂长说:
“你还是见好就收吧!你现在就给我先去结婚、生孩子!”赵厂长态度严肃,有些责难的口气,甚至神情有些忧郁,他又是语重心长地说:“前一时期已经有人给我贴大字报,说我这个走资派在包庇重用右派分子,说我是牛鬼蛇神的保护伞!现在全国都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架势!要不是有陈政委的极力保护,你和我现在还不知道是何种处境呢!也许就真的被打翻在地,又踏上一直脚了!”
‘打翻在地,再踏上一直脚!’这是*时期的时尚口号,中国**内有一批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中国的无产阶级要将他们彻底打倒,这就是这次*的主要目的。这场运动首先是在文化领域开始的,然后再延伸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和角落,所以这场运动被称为*,这场运动的深入开展,终于将以**为首的党内走资派揪出来批倒批臭,许多走资派被虐待致死,比如像**和彭德怀,可是有的走资派还是活下来了。
在*运动中,黄玉林受到保护,他并没有受到很大的冲击,实际上他并不是这次运动的真正打击对象。这时期黄玉林的努力地工作很有成效,甚至他的心里真是兴高采烈,他还在计划设想如何进一步改进产品的性能,甚至还想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可是没想到这当头一棒是来自赵厂长,黄玉林当然也很理解赵厂长所说的话,他只好冷静下来,他也感觉和认识到当前轰轰烈烈的*的形势。如果不是有陈政委和赵厂长的保护,自己现有的这些成绩是做不到的。他也看到有些右派分子被批斗得很可怜的样子,如果没有陈政委和赵厂长的极力保护,也许自己就永无翻身之日了。
“你打算什么时候办喜事?”赵厂长问。
正在那里发愣的黄玉林,啊了一声,然后说:
“啊!我们还没商量呢,可是我们已经办好了结婚登记手续。”
“好啊!趁热打铁,赶快结婚吧!要是这股劲凉了,你可能就要不到房子了。”赵厂长说着又略停了一下,他看着还在那里发愣的黄玉林,又说:“我还是那套话,你还可以继续深入钻研你那套东西,如果有机会我还会帮你实现你的心愿。可是眼下你要记住,你先把精力投入结婚吧!人家程蕙兰一心一意地等了你这么多年,你要回报人家那份真挚的情感,你可要好好地对待程蕙兰!为了程蕙兰,你千万不能再出什么别的差错了!你明白吗?!”
黄玉林的心头感到一阵温热,赵副厂长语重心长地说完就离开了,黄玉林还是呆头呆脑的站在那里,心中在感谢这位领导对自己的深切关怀,黄玉林也在自言自语地说:
“是啊!我是该结婚了!我一定要好好地对待程蕙兰!为了蕙兰,我可不能再出什么差错了!”
他看着大家在整理资料、收拾会场,他的心情真是七上八下,说不出是什么滋味儿,他只能是长长地叹息一声,又摇了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