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 林彪败走四平
作者:兆平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904

1946年上半年,苏联红军和民主联军配合得很默契,苏军前脚撤出,民主联军后脚就到,民主联军得到大批日军的轻武器,主要就是三八大盖枪。1946年4月14日东北民主联军进攻长春,当时长春被一支国民党收编的伪军占领,伪军就是伪满洲国时期用东北青年人组成的军队,被日本人称做协和军。驻守长春的这支原伪军改名叫做铁石部队。铁石部队对东北民主联军进行了有限的抵抗就撤出了,民主联军较为顺利地占领长春。那些被收编的伪军都是无心恋战,当然都是不堪一击,他们所占领的东北各大城市从山海关一直到齐齐哈尔和牡丹江,纷纷被东北民主联军占领,当时的形势对**和东北民主联军来说还是颇为乐观。

1946年初,蒋介石逐渐看透了*的这个战略部署,蒋介石虽然晚了一步,可是他立刻派出了最为优势的兵力来争夺东北地区。蒋介石首先将他最得力的干将杜聿明派到东北,任命他为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立刻组织国民党第13军和第52军进攻山海关至锦州各地。接着蒋介石又将白崇禧上将调往东北前线督战。

东北争夺战一开始,国民党的军事优势很明显,抗战胜利后,蒋介石的五大主力王牌军就是:新1军、新6军、第18军(整编11师)、整编74师以及新5军。蒋介石将新一军和新六军看作自己五大主力军中的头两个王牌军,将其立刻派往东北,可见蒋介石争夺东北之决心。

1942年美陆军上将史迪威将军在印度的兰姆珈组建了培训基地,专门用于训练和装备中**队。新一军和新六军是史迪威将军亲自组建和训练,其后史迪威将军就亲自率领着两支军队,在缅甸战场上屡屡战胜日军,使得新一军和新六军在装备和战斗力都是名副其实的享誉世界一流。新一军、新六军和七十一军是最精锐的国民党主力部队,新一军、新六军和七十一军都曾经作为出国远征军,远征缅甸对日作战,这几支军队在缅甸战场曾经和日军进行过殊死搏杀,这几支中**队在缅甸很出色地战胜了日军,从而被当时的美英首脑所称颂。尤其新一军和新六军,在缅甸境内对日作战中,取得了世界瞩目的辉煌战绩,这两支军队具有世界一流的作战能力,因此为当时世界各军事大国所刮目相看。

但是蒋介石军队的内部矛盾,严重消耗了蒋介石军队的作战能力,1942年孙立人将军率领中国远征军三十八师在缅甸对日作战时,曾经违抗蒋介石的命令,后来的事实说明蒋介石的该命令是极其错误的,但蒋介石一直因此事而对孙立人耿耿于怀。在缅甸作战时孙立人和杜聿明就一直不和,已经矛盾公开化,而杜聿明是蒋介石的亲信,因此蒋介石对孙立人更加不信任。在东北争夺战即将爆发之际,蒋介石竟然让孙立人出国考察,这不能排除蒋介石别有用心。但是孙立人脱离新一军后,东北保安长官司令杜聿明和副司令郑栋国竟然指挥不动新一军,蒋介石又只好命令孙立人立刻回国去指挥新一军作战。孙立人是一位卓越的天才军事家,蒋介石一直在使用孙立人,但是蒋介石对孙立人又是一直不信任,孙立人一直遭到蒋介石的打击和压制。

一级上将白崇禧是桂系军阀的著名将领,素有‘小诸葛’之美称,也被称为是一位常胜将军,但是白崇禧是桂系军阀,当然并不受到蒋介石的充分信任。东北战事紧张之际,蒋介石将白崇禧调到东北指挥作战,使得东北战事中蒋介石军队节节胜利。可是在关键时刻,蒋介石又将白崇禧将军调出东北,之后蒋介石的军队又节节失败。七十一军军长陈明仁一直不服杜聿明的领导,后来蒋介石又将陈明仁调出东北。蒋介石集团内部之间心存芥蒂,互不服气,甚至互相拆台,这也是后来蒋介石在东北遭到惨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1946年上半年,蒋介石在中国东北部署了七个军二十几万人的兵力,然后又进一步扩军到五十万,大规模的东北争夺战已经开始了。

1946年新一军、新六军、七十一军等国民党主力部队乘坐美国战舰,一路风尘地从中国大西南来到遥远的中国东北,部队在秦皇岛和葫芦岛登陆,然后就立刻奔赴剿共前线。新一军和新六军各部队立刻投入战斗,虽然也遇到共军的顽强抵抗,战斗进行得也很激烈,可是装备精良的国民党新一军和新六军还是气势汹汹地向北推进,一路攻至四平街。东北民主联军处于弱势,只好且战且退,刚刚占领的大城市又纷纷被迫退出,民主联军的形势急转直下,显得极为被动。

1946年四月中旬国民党新一军和七十一军进攻四平街,四平是战略要地,国共两军在四平街摆开阵势,进行一场殊死血战,双方伤亡都很惨重。可是装备精良的国民党王牌军竟然被*所率领的土八路,阻挡在四平城下,东北保安司令长官司令杜聿明和长官副司令郑栋国指挥作战很不得力。

南京的蒋介石和延安的*都在全神贯注地看着四平战局,蒋介石心急如焚,急电在国外做考察访问的孙立人,让孙立人军长立即回国指挥四平攻坚战。孙立人奉诏立刻回国后,立刻亲临前线指挥四平战役,新一军士气大振,四平战进入更加残酷激烈的阶段,双方伤亡更加惨重,*感到难以支持了。

1946年初白崇禧奉蒋介石之命,来东北指挥作战。当时廖耀湘新六军占领鞍山后,廖耀湘部立刻授命调往四平前线作战,新六军由鞍山出发经中长铁路东部的丘陵山区一路向北进军,战略目标就是绕到四平的东北部包抄四平。当新六军机械化部队克服道路的泥泞,进军包抄到四平的东北后,立刻攻占塔子山。

白崇禧来到东北指挥作战,孙立人归队指挥新一军,使得战争形势急转直下,*立刻认识到民主联军的处境十分险恶了,*当机立断,果断下令立即撤出四平。*顾不得*的命令了,在没有取得*同意的情况之下,*决然下令向北撤退了。至五月中旬,民主联军一个多月的时间坚守四平,最后处于劣势的民主联军还是撤退了。

五月中旬新一军38师113团的坦克部队率先进入四平街。民主联军主动向北一路撤退下去,新一军和新六军在无共军抵抗的情况下又迅速向北推进,经公主岭进入长春。

国民党军队占领长春之后,新一军继续向北进军,占领德惠之后,又过了松花江,在松花江以北的陶赖沼建立了前哨据点,陶赖沼是哈尔滨至大连铁路的一个小车站,大约在哈尔滨和长春的中间位置。

在陕北延安的窑洞里,*和**高层领导们心急如焚,中央本来提出的口号是‘独霸东北、拒敌于国门之外’,可是民主联军来到东北,在开始并没有得到苏联红军的全力支持,处处显得很被动。苏军撤出后,蒋介石国民党立刻派来了强大优势的兵力,处于劣势的民主联军一路败退下来。*电告*,要求*守住四平和长春,甚至提出要保卫‘东方的马德里’‘宁可牺牲几万人’的口号。*奉延安之命,率东北民主联军在四平地区进行了一场顽强抵抗。当时新一军和新六军正是气势最盛的时候,新一军和新六军有很顽强的作战能力,是其他国民党军队所不能相比的。当时新一军和新六军就是要寻找**的主力部队决战,民主联军有些招架不住。

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兼后勤司令黄克诚将军对*提出建议说:

“┅┅我们由关内带来的老兵都任班排以上干部,现在已经伤亡过半了!如果再这样打下去,老兵都牺牲了,部队的作风就没人带了,┅┅。我们的部队一直打游击战和运动战,不适于打这样的守城战。如果继续这样打下去,民主联军就有可能像当年红军的西路军那样,遭到全军覆没!┅┅。”

黄克诚带领山东三师来到东北,是东北民主联军的主力,他和这些老兵很有感情,黄克诚也是一位很有韬略的将军,他给*提出的建议非常正确。其实*心里也很明白,**自建军以来,**军队一直是打游击战和运动战。在火力装备很差的条件之下,民主联军的守城防御战处于被动和劣势,民主联军伤亡越来越大。但是*是根据全国的作战形式,要求*守住四平,以此作为国共谈判的筹码。根据延安军委和**的命令,*只好硬着头皮打一场艰难的守城战,黄克诚对*的这一做法很不满,黄克诚就说:

“*是政治家!┅┅。”

黄克诚认为*不顾实战情况,而是迎合延安的政治需要。可*更是一位优秀的军事家,他敢于在四平决战也有他主观的判断,当时民主联军的武器装备已经得到很大改善,甚至装备了火炮。民主联军进入东北一路上积极扩军,已经发展到近二十万,*很想检验一下自己现有的作战实力。四平战斗开始后,国民党王牌军新一军和新七十一军,竟然被共军阻挡在四平城下毫无进展,而且伤亡惨重。可是当国民党新六军在东北方向包抄四平,并且攻占塔子山,*判断准确,认为不能继续坚守了,他还是当机立断,下了撤退命令。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这也是一句中国古老的治军名言,*率民主联军撤出四平、公主岭、长春,一直退至松花江以北地区。事实说明,*和黄克诚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避其锋芒,保存实力,主动撤退,这是绝对正确的。但是这次撤退是仓促决定,组织计划不够周密,东北民主联军在撤退中也遭到了很大损失,甚至*就是率先逃跑,将许多部队丢在后面,有些队伍就失散了。

林、黄没有完全执行延安**中央的命令,没有坚守四平和长春一线,*对林、黄颇为不满。在十三年后,也就是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彭德怀是国防部长,黄克诚任解放军总参谋长,*和黄克诚在庐山谈话时,**还表示了对当年黄、林没有坚守四平而耿耿于怀。显然*对*和黄克诚还有不满情绪,可是黄克诚仍然表示当年撤出四平和长春是正确的,*和黄克诚那次庐山见面,他们还是话不投机。就在那次庐山会议上,黄克诚被定为彭德怀集团的黑干将,彭、黄二人同时被撤职、反省、批判。

1946年上半年,常胜将军*正是败走麦城的时候,当时的情况是杜聿明先用两个军的兵力6万多人,把*的10万多人,一路赶出山海关、兴城、锦西、锦州、阜新。后来杜聿明又增加五个军的兵力,就把*赶出四平、长春,一直赶到松花江以北。当时的东北民主联军真是困难重重,节节败退,当时民主联军部队在思想上和组织上都很混乱,给养也很困难,简直就是无法继续抵抗国民党军队的进攻了。

*无法完成*坚守四平和长春的作战指示,*有点坐立不安,心情烦躁。因通讯天线没有架设好,*去找主管参谋部的李作鹏,看见李作鹏正和几个人还在那里喝大酒,李作鹏是有名的酒鬼,可是在这最困难的时候还是这样大吃大喝,*真是怒火中烧,*就上前将桌子掀翻了,*还随手抓过东西向李作鹏等人砸了过去。*发怒到这种程度是很少有的,*性格内向,待人和气,从不对人发火,甚至在外表上显得有些唯唯诺诺。人们想象中的大将军都是八面威风,说一不二,下属人都很惧怕他。可是*却很谦虚,听别人意见,甚至下属人员都敢顶撞*。根据*的性格,他也能够接受胯下之辱,甚至他的命运与历史上的韩信将军也有颇为相似之处。

李作鹏一直是*的得力干将之一,后来李作鹏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海军政委。李作鹏也是*集团的四大金刚之一,*集团的四大金刚是:黄永胜、吴法宪、邱会做、李作鹏,这都是后来的事情了。

1946年5月31日,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黄克诚给延安发出一封电报:

**:东北情况很混乱,很难阻止敌人占哈齐,假使退出哈齐,能取得和平停战,则坚决退出求得停战,来整理内部,以求再起,时机紧急,请考虑。

黄克诚

电报中的哈齐就是哈尔滨和齐齐哈尔。6月1日,*在给中央的电报中说:

“准备游击战放弃哈尔滨。”

6月2日,东北局在给中央的电报中也说:

“我们准备放弃哈尔滨”

6月3日,*在给东北局林、黄的电报中说:

“同意你们作放弃哈尔滨之准备,采取运动战与游击战之方针,实行中央去年12月对东北工作指示。”

可见当时东北的形势对**民主联军方面很不利,延安方面只好调整在东北的战略部署,提出了:

放开大路,占领两厢!

这种战略方针也正是*的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方针,占领农村就可以开展斗地主分田地,扩大兵员。**军队在基层连队都设有党支部,党的政治思想工作做到了基层;北大荒粮食丰富;东北老百姓性格醇厚、民情朴实,很便于做工作。在六月份东北停战以后,民主联军作休整、进行土改、剿匪、扩军,*很快又恢复了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