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姓‘社’,还是姓‘资’
作者:兆平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011

两位老人头一次有这样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都显得比较兴奋和激动,他们老少三人谈得非常投机,大有酒逢知己千杯少之势啊!这时黄玉林又举起酒杯说了一声:“干!”他又喝了一大口酒,他有些醉意了,他突然又是颇为激动地说:

“我认为关键的问题还是,在中国到底应该建立什么样的社会制度?!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事实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时至今日的中国,应将这一问题让全民来进行公开讨论。孙中山先生就是要学习西方和日本,他发动了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就是要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我认为如果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取得成功,如果在中国能够建立资本主义社会,那么中国早就较快地发展起来了。”

赵厂长看着黄玉林那颇为激动的样子,接过话题说:

“在中国,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不可能取得成功!”赵厂长看着黄玉林女服务员那不太理解的眼光,继续说:

“实际上辛亥革命夭折了,那是有三个主要原因:

“一、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实力太薄弱了;

“二、在中国还没有像西方那样充分开展新文化运动,还没有形成广泛的舆论基础,还没有辨明真理,还没有将中国传统的封建保守的意识形态彻底批臭;

“三、中国的封建保守势力可谓是根深蒂固,真是太强大了;

“鲁迅的小说《药》也在说明,中国绝大多数人的觉悟还远没有达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阶段。中国必须有一定的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基础,充分进行和开展新文化运动,使得广大人民都有一定的觉悟水平,将封建保守势力和封建思想彻底批判搞臭,必须有这三个条件才能促成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

赵厂长又喝了一口酒,然后继续说:

“从汉代开始,历代的一些学者就开始批判不合理的土地制度,汉代大儒董仲书尖锐地指出:

富者田连阡陌,穷者亡立锥之地!

“古代封建社会的许多学者们,就主张限制地主豪强的土地兼并,甚至主张分给农民土地,实行土地改革,那些先进合理的主张当然都没有实现。直到近代孙中山先生提出:

耕者有其田!

“在两千多年这漫长时间都没有解决土地占有不合理的问题,可是这一重大的千年问题让**一下子就给解决了。其实‘驱除鞑虏’这一口号并没有唤起中国人足够的革命热情,只有‘斗地主、分田地’才唤起了广大农民的革命激情。我认为只有**顺应了中国的国情,**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分田地、斗地主,建立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军队,显然在中国只有这条路才可以行得通。**领导这支以农民为主体的军队取得革命的成功,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也曾经表现了自己的气势和辉煌。”

赵厂长又停了一下,喝了一口酒润润嗓子,黄玉林及时插话说:

“可是**还是具有浓厚的农民意识,他不能理解资产阶级对自由、平等和民主的强烈要求,他更不能理解资产阶级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必不可缺的重要历史作用,┅┅。”

赵厂长又喝了一口酒之后,然后说:

“**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三个历史时期定义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那时中国**声称革命的目标就是要在中国实现民主和自由。民主革命时期,在党内具有较为完善的党内民主,具体标志之一,就是**的高层领导要在各种民主形式中产生,并不是上届领导钦点产生,那时党内有真正的民主选举。

“新中国成立之后,**就更加强调‘人民民主专政’了,这‘民主’后面又加上了‘专政’。**是列宁主义的继承者,其实质就是通过武装斗争夺取政权,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到了1956年中国进行城镇‘个体工商业改造’,接着在农村实行了人民公社,这样一来中国就全部取消生产资料私有化,于是就声称中国已经进入到社会主义革命阶段了。在进入社会主义革命阶段之后,就很少再听到民主的字眼儿了,到了1959年庐山会议之后,党内的民主生活遭到破坏,接着又开展了特殊时期,明目张胆地取消法制和民主,从此中国又走上了坎坷而发展缓慢的道路。”

也许是因为今天赵厂长也是喝酒喝高了,他的情绪也有些激动,他红着脸说:

“我是一名老**员,我有权发表自己对党的政策的看法,中国**原来的宗旨是要在中国实行民主,可是后来民主的声音就越来越微弱了,特别是庐山会议和特殊时期运动之后,党内民主遭到严重破坏!接着蓬勃发展的新中国就进入了困难时期,中国又走上坎坷的弯路。

“我认为只有讲民主的中国**才能救中国党,如果我们党又失去民主,那就也会成为中国发展的障碍。党内民主至少要恢复到七大以前的状态!我们必须跳出列宁和斯大林主义模式的社会主义框框,必须将小平同志的改革精神继续发扬光大,必须进行政治改革!只有这样做,我们党才有出路,才不会被人民所抛弃!”

黄玉林和女服务员都愣愣地看着赵厂长,不知该如何继续讨论他的问题。

改革开放之后人们的言论有了一定的自由,在从前人们不敢这样评论党的领袖和党的政策,可是现在的许多非官方场合,人们可以随意评论国家的政策、领袖和官员的负面新闻、一些小道消息,甚至以激烈的口吻指责国家的官员。赵厂长侃侃而谈,见解独到,他就像当年当厂长在台上作报告,黄玉林和服务小姐听得都很入神。赵厂长看到别人都没有说话,他就接着说:

“如今,就像小平同志说得那样,我们过多地讨论是‘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已经是没有太大意义了。现在我们只能讨论中国的改革开放要如何继续进行下去!这才是中国当今应该积极进行的事情。”

服务小姐也插话说:

“在我们学校的政治课程中是这样讲述的,说前不久发生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那是因为那些国家的**政权还在执行保守和教条主义的模式。斯大林主义的社会主义模式,在政治上用国家专政的手段强力推行一种意识形态模式,严格限制人民的思想自由,实行一党专政。斯大林主义的经济模式就是计划经济和国营企业。经过几十年的推行之后,斯大林主义的社会主义模式还是归于失败了。可是中国在邓老同志的领导之下,及时地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政策,邓老同志批判了保守和教条主义的‘两个凡是’,创造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而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赵厂长说:

“这位同学说得很好,斯大林背叛了民主制度,实行了独裁**,所以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已经从根本上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实质上又返回到封建**的老路上去,所以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必定是失败的。

“小平同志敢于冒风险,批判保守教条的社会主义模式,他大胆地进行改革开放,将外资引进中国,将西方先进的经济管理模式引进中国,小平同志的改革开放政策已经取得巨大成就。

“其实在中国一直是保守派当道,他们奉行中庸哲学,总是认为‘当前的形势一派大好’,喜欢按着既定的规矩办事,所以中国就停滞不前。

“**去世后正是中国政治改革的大好时机,可当时的国家领导人认为,为了维护当前的‘一派大好形势’,就必须继续坚持‘两个凡是’,即指:

凡是**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邓老同志对‘两个凡是’进行了严肃地批判,小平同志既批判了因循守旧的保守主义,又批判了**同志晚年所犯的错误。邓老同志敢于提出‘当前的形式不是一派大好’,他认为我国当时的经济存在很大的问题,甚至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已经到了积重难返的程度。他还提出**同志也犯了许多错误,特别是在他晚年发动的特殊时期,给党和国家造成很大损失。

“小平同志敢于提出新的改革纲领,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的路线,中国又迅速向前发展了,小平同志是一位伟大人物。

“当中国改革开放的浪潮汹涌向前发展的时候,可还是有一些人因循守旧,止步不前。当时的上海就发展缓慢,小平同志第三次南巡时及时指出:

只要是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事情,我们就要勇于去做。

“并且督促那些具有保守思想的人,要求他们

思想再解放一些,胆子再大一些,步子再快一些。

“小平同志还批评那些保守思想的人,说他们怕犯错误,实质就是怕自己丢了官儿。”

黄玉林又接过话题说:

“我认为小平同志的在天之灵,他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他的接班人又用‘两个凡是’的态度来学习他和纪念他。社会在不断地前进和发展,任何事物都会有新生、发展和陈旧灭亡的三个阶段。近百年来中国政治改革的经历,验证了很通俗的一句中国话,就是: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孙中山、**和邓老这三位伟大人物,他们领导主持中国的政治改革。每人各占用了大约三十年的时间,这三个时代组成了中国的当代百年史。在每位领袖的三十年里,他们都有重大的政治改革,随之中国都有一次飞跃发展。

“当前中国又要开始新的三十年了,小平同志主要是完成了经济体制方面的改革,为了继续发展就必须要继续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这才是中国的唯一出路。中国人必须克服沾沾自喜、恪守中庸而止步不前、甚至自吹为太平盛世、天朝大国的老毛病。千万不能再犯‘两个凡是’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