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的记叙之中,昆仑山隐藏于冰川和云海之上的境地也常被人称为‘霄雿之野’。在众多神话故事之中,此处更是天仙、神人之居所,皆因此故,文人『骚』客也常常用‘霄雿’二字形容凡人不可至之异域。传闻中,‘儒圣’孔丘却曾登临此处,更是见得一夜天宇星陨如雨、雷霆呼啸。由此感悟天地育万物,非单单施以恩惠种种,更有着一番‘雷霆霹雳’之手段。
有诗云:
古来霄雿人难至,绝顶凌云九州巅。
岩壑如斩塞其路,山高岳冷草木微。
纵横摧折千万里,越境窥得仙人居。
上有天宫十二城,风驻瑶池动琪树。
夫子御风登此境,欲问天地存亡道。
云衣翩飘下瑶阙,不肯多言兴废事。
忽有雷霆『荡』四野,一袭天风摧星河。
霹雳执戈切寰宇,三垣星陨疾如雨。
此诗何人所作不得而知,可在这诗词之下还有后话,在这‘霄雿之野’之上,‘儒圣’和瑶阙之主同见天地震怒、星陨如雨之景,更值此离亡不久,天下崩『乱』之际,两人皆有超凡入圣之才能,心中各有一番思量,两人皆是沉默片刻,先开口的却是瑶阙之主,其人道:“古人治天下以山川水利分九州,此外更有四野之分,北有‘诸沃之野’,东有‘阖闾之野’,南有‘圹幽之野’,西有‘霄雿之野’,四野之中各有玄虚妙处,可论及承天近道、征兆预示之能,却非‘霄雿之野’莫属,天地『操』万物杀生之柄,其怒风雷鼓『荡』、霹雳惊雷,此景预之不详也!霹雳雷霆动星河,八表兵燹『乱』不绝。此『乱』世之中,夫子为人中之龙虎,通古今之论,晓万物之理,当知人力难与天地相争之理!”
昆仑绝顶半空之上霹雳惊天,‘儒圣’开口道:“古有三皇形态来,心中更确定眼前的‘玄武敕使’定是和『云烟浩渺』关系莫大,口中暗道‘阴阳’二字,脑中却是冒出另外两个字来——诡道!
‘玄武敕使’一双‘虚危之瞳’注视刘易阳良久,似看已然穿他心中所想,语道:“不错,本敕使正是这一代‘阴阳诡道’之主,邹衍一脉窃据『云烟浩渺』已久,今日我天门先覆『稷下学海』,他日灭邹衍和他一干徒子徒孙也不过是举手之事。知我是何人,该知你余下两掌已然毫无胜算。”
刘易阳却不以为意,道:“既有三掌之约,方才一掌无功,可仍余两掌,何必此时先逞口舌之利!”
‘玄武敕使’道:“如此甚好!此时仍能处『乱』不惊,倒也只得本敕使再观你后劲如何。”
刘易阳一摆身前儒服,低吼一声道:“霹雳驱号令,天怒有雷霆,第二掌——雷霆震怒!”双掌一翻竟引动周遭风势倒卷,之间刘易阳头顶天空竟显天雷隐隐之迹,隐隐电光将发未发,而刘易阳双掌之间更是形成一道耀眼紫『色』玄雷,正是‘雷霆战意’之中‘御雷成兵’之术。
一旁‘玄武敕使’却是好整以暇,道:“单单是这份‘御雷成兵’之能,九州六国之间能与你争锋好手也不多,若说此时和你对手之人是别人,怕都要惧你这‘雷霆战意’几分,可你却是忘了一事,何谓阴阳,何谓雷霆,你在我面前驱‘雷霆霹雳’岂不是自寻无功!”
刘易阳接承稷下‘御部’多年,一身‘雷霆战意’修为之高不做‘御部’第二人选,,稷下武学虽是高深莫测,可万事万物皆一理而,儒门《易经》有云‘阴阳相薄,感而为雷,激而为霆,『乱』而为电’,刘易阳如何不知雷霆何来,论起理阴阳之能,更是心知难以和出身‘阴阳诡道’的‘玄武敕使’相比,可刘易阳这一掌却不得不发,不为别的之位那身侧一干幸存儒者,更为那汹汹燃烧这『瀚海』,自己若是不战认输,那么今日稷下不仅遭厄,更可能失去明日复建之‘气’!
刘易阳掌中紫电兹鸣不止,双掌拥干霄裂云之势,如此一掌似乎连天宇都可斩碎,可面对此掌‘玄武敕使’却依旧面『色』不改,精致的玄武假面之下,‘玄武敕使’那双‘虚危之瞳’丝毫没有看轻刘易阳的意思,只是‘玄武敕使’所倚重的是那阴阳一脉千年以来号称武道击技魇魔的‘诡道’之能!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