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莉不好意思地看了郭拙诚一眼,然后对姐姐说道:“姐,你不知道。我的同学好多都找我打听呢。这更好。……,拙诚,你说的是真的吗?你真的能让他们先送一千套过来?”
她和丈夫在百货商场工作,自然知道什么是批发价什么是零售价。她和丈夫多少有点门路,至少比袁莉这个学生的门路宽,认识的人多。如果真的能卖出去几百本,可比一年的工资还高,又不担风险,这事就比天上掉馅饼还好。
郭拙诚对田维清道:“舅舅,这里附近有没有可以打长途电话的地方?”
早已经心动的田维清慌忙不迭地说道:“有!有!离我们家一站地就有一家邮电局。”说着,他扯起郭拙诚的手就往外走。
外婆连忙叱责儿子说道:“哪有你这么当舅舅的,拙诚坐火车坐了这么久,多辛苦。你们有事也可以明天做。哪能急在一时?”
田维清、舅妈和袁莉都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郭拙诚站起来说道:“外婆,没事。我不累。早一天到货就早一天做事。……,也就是打一个电话而已,再累也累不到哪里去。”
舅妈讪讪地说道:“要不还是明天去吧,印刷厂那边早就下班了。”
郭拙诚一边从衣架上拿衣服一边说道:“没事,他们跟邮局一样,一天二十四小时有人值班。”
这个时代的邮电局可没有程控电话,而是电话很少,因担心有人晚上有急事使用电话,县级或县级以上邮电局都有通宵值班的长途电话间,京城更是如此。
袁莉连忙帮着郭拙诚穿上外衣,然后各自穿上自己的衣服后,四个人兴致勃勃地朝邮电局杀去。
办好手续,电话很快接通:“你好,我是郭拙诚。我现在在京城,请你帮一个忙。发一千套高考复习资料到běi jīng来?……,什么,今天晚上正好有两千套资料到běi jīng?那好,你就把这两千套给我吧。你让他们安排车送到这里来。……,呵呵,你们马上再发两千套给他们就是。……,还有,今后每月给我留报了过去。也就是说将来袁梅随时可以动用这个五百套的指标,只要她想要。
四个人从邮局出来,兴高采烈的。
袁梅幸福地挽着田维清的胳膊,憧憬着今后的rì子。
袁莉挽着郭拙诚的胳膊,兴奋地询问着印刷厂的点点滴滴,特别郭拙诚与印刷厂的关系。
快到家的时候,袁梅转头看见妹妹与郭拙诚的样子,愣了一下,心里一阵苦笑,但她没有说什么,继续朝前走。
第二天是星期一,外公外婆上班走了不久,一辆卡车就开到了家门口。早已严阵以待的田维清、袁梅、袁莉欢叫着冲向大卡车。热火朝天地卸下喷发着油墨香的书籍。
周围几个退休的邻居和几个放假在家的青年学生闻讯后连忙过来帮忙,甚至有几个老头老太也帮着堆放。
两千套书将小小的客厅堆得满满的。虽然房间里连转身都困难,但大家心里乐呵呵的。
大家热情地送走了送货的司机。袁梅很会来事,一边感谢帮忙的邻居,一边说他们可以按书的标价买书一套,几个学生兴奋得双脸通红,马上跑回去拿钱去了。那几个退休的老头老太也知道这些资料的难得,不管家里有没有孩子读书,都拿钱购买:送礼也好啊。
让郭拙诚很惊讶的是,等消息传开,田维清袁梅两口子竟然在家门口就卖出了一百五十多套。因为是邻居熟人,袁梅只敢按书本上印刷的价格提高了五毛钱,不好意思多收。那些买了书的,特别是那些急需这套书的人千恩万谢地回家了。
等其他人都离开了,时间到吃中饭的时候,兴奋的袁梅悄悄地告诉郭拙诚:“拙诚,我们赚了七十多元!如果按批发价算,我们半天就赚了一百多!你舅舅和我的工资加上也只有这一半!我们和你平分吧!”
郭拙诚想不到袁梅还准备分钱给自己,连忙说道:“不用了。你本来就你们该得的,我这是帮印刷厂推销业务呢。”
见郭拙诚真心而坚决地拒绝,袁梅也就没有再坚持,心里把郭拙诚夸上了天,怎么看怎么都觉得这个外甥不错。
“如果将妹妹嫁给他……,哎,可惜她太大了。……”兴奋之余不由有点懊恼,她看着高兴得如喜鹊似的妹妹,冷哼道,“哼,你晚几年出生不好吗?这么好的人只能便宜了别人。又是大学生又会做生意,人又长得英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