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旁的眼前站着一个男孩,年纪约十三四岁,梳着发髻身穿青衣长裤,他的额头宽而且高,一看脑门儿这帮子就知道聪明,看着也是一副精明样,想比之下那刘奇就显得憨厚,而童筱则只是顽皮。 无弹出广告文本小说站
陆慎言拍着这孩子肩膀说道:“公子,这蔡京是蔡大人的堂地,现在十三四了,蔡大人托付给公子,做书童做跟班跑腿都行,主要是为了跟着公子见多识广。”
王旁心知这是陆慎言应下的人情面子,蔡京的父亲蔡准也是在朝为官,而他堂兄更是建州知府大人,这样身份背景自然不能做一般的书童或者跑腿。
蔡京小身子板站的笔直,这次跟陆慎言来京城是他自己要求的。在建州的时候,就听送茶回去的人说起王旁,对于这位年纪仅仅大上自己四作画。
蔡京各位钦慕苏轼书画,按说也有交情。他的父亲蔡准与苏轼是“驴友”,当然那个时候还没有这个词,不过那时候蔡准和苏轼常骑驴游山玩水也倒是真的,这词语也是及其贴切。苏轼此时在京城,父亲也在外地任官,慕名京城名流蔡京想来。
至于吃货,自然是蔡京小小年纪贪吃,只要见到新鲜好吃的,常常吃到肚子胀。在建州时候听到回去的人说京城那么多好吃的,他的眼睛就发亮,尤其是有名的《锦绣楼》用煤做菜,香艳可口,蔡京已经按捺不住。况且十三四岁也该是出来见见市面了。
所以,蔡京见到梅耶府的管事陆慎言,便缠着小陆带他来京城。这一来自然蔡襄大人就托付了小陆,看能否给人情让王旁带在身边。
王旁心理只嘀咕,后人有几个不知道蔡京的,宋朝六大奸贼之首,可眼看这孩子才十三四完全不像后人传说的那样。想推了,又怕蔡大人心中不快;不推了,自己又没把握能**好。再说眼下这蔡京还真是看不出什么不好。
首先说外貌,该有的周正都有了;再说为人,也是面面俱到,也不似贪婪之人;说读书写字那也是没的说。王旁还真是很纠结。
蔡京看着王旁看自己半晌不出声,心中不解。他倒是很喜欢眼前这个比自己大四元长)作何安排?”
王旁听到陆慎言此问,心下想到:若是好好**这孩子,也许未必是坏事,凡是也有定数尽人事知天命读书阁。于是说道:“元长在这些孩子中年长,平日让他有带孩子们书画。你来回建州也有个人手帮衬。”
蔡京见王旁应下,心中大喜忙说道:“谢谢公子”他又歪着脑袋不解的问:“这些孩子都是谁啊?”
陆慎言想了想,公子每次聚会,都有一些小童聚在一起。小陆感叹啊,这些小童各个都比陆慎言识字都多。于是说道:“都是咱府上本事大的娃子。大公子元泽的刘奇,咱这府上的童筱,仲针公子的米蒂(仲针乳娘的儿子),苏轼公子黄庭坚。反正哪个都我学问都大。”
王旁听他这么一说,心中好笑,小陆怎么能和这些人比,除了刘奇和童筱,哪个都是各顶个的后世留名之人,当然还有这眼下的蔡京。他命小陆带蔡京下去,安置房间住处,自然这下可以和童筱在一起。
王旁合计着这梅耶府,刚刚来的时候,还觉得挺大,现在人越来越多了。他在京城一呆就是三四个月,投奔他能人也是越来越多,师父张逸更是向王旁推举了一些能人,
就连他那船王大舅哥焦得友,也干脆专事做起了王旁的水上运输的生意。更是帮王旁从晋城到汾州所经黄河沿线选了不少好的产煤之地。
王旁生意多了,用人也多了,光这些人往来梅耶府的房间就显得不那么宽裕,王旁寻思找一处该添置房产了。当晚回到内宅和月下说起这个事。二人躺在床上,月下伏在王旁胸前,和往日一样听王旁讲故事。
王旁跟她说的,她也不对别人讲述,只当他杜撰,而且都是听着新鲜的事,月下也喜欢听。有时候听着听着就睡着了。不是王旁讲的不好,而是听着王旁的磁性的声音,就觉得很安逸很踏实。
今天王旁给月下讲了些水泊梁山的故事,故事中说道里面的贪官,说到蔡京这个名字。月下笑着低声说:“你又杜撰,况且同名的人那么多,怎就见得这个蔡京将来就坏了。”
王旁心说,难道蔡襄还有两个同名叫蔡京的堂弟不成?不过有的事自然对月下说了她也不明白。他轻轻拍着月下的背,像拍着孩子一样,本来对于王旁前世三十多岁的人来说,有时候真觉得月下就是个孩子。
“你啊,就是看谁都是好人,倒是不知道这世态炎凉,世人人心叵测。”王旁轻声说
月下呵呵一笑:“你看你不到弱冠之年,有时候说话倒像几十岁的人,人心叵测就不去招惹不去测就好了。再说若真像你所说,那人好坏总是经历了事才变了性格”
王旁听月下说的似乎也有道理,他只尽力做事,也许因为自己努力,**出来的蔡京不再是奸相也未可知。就像何里钵现在不也好好的在宋朝跟着自己做事。想到此放下那些心事,拥住月下说道:“我本来就几十岁了,按年岁你叫我干爹都不多。”
月下红着脸笑道:“你倒是不知羞,想当爹了?”
王旁嘿嘿一笑:“那不是要多做做功课?”说着手在月下背部抚摸,摸得月下痒痒的。
月下让他撩拨的,又是害羞,想起他说了一半的事故意问道:“说着故事,你又不老实,你刚说道那水泊梁山是在什么地方?”
王旁见她此问想了想,“那地方在万州,亦名高梁郡。有机会可要带你去看一看。”
月下坐起身来似乎想起来了什么说道:“那地方我曾去过的,可以沿黄河而去,不过没你说的那么好玩,方圆之地净是黄土,而且那地方的土不能烧成这青石。”
王旁竟没想到月下还知道这个,他忽然想到,这种土正是用来烧砖的土,若是能建造出砖瓦房,要比建造现在这样的木质宅院时间上省去很多。他有开始畅想,“回头啊,我研究一下,给你盖个砖瓦房如何?”
他以为月下会高兴,哪知月下撅嘴说道:“我不要。陵寝才用青砖呢。”
王旁一听明白了,原来月下误会了,他忙解释到:“那是青砖,我要给你盖的可是红砖碧瓦。”
月下就知道王旁一肚子新鲜想法,不过红砖自是不曾见过,不再嗔怪笑笑:“官人总是有新奇,你说出什么我都是信的。只是多不是一事之事,摊的太多忙不过来倒是麻烦”。
月下一句话点醒王旁,这眼下交通通讯都不如那千年之后,折腾的太多太杂也容易顾此失彼。难得月下有如此替他考虑,于是说道:“我每年只做一两件,也够我做一生了。”
两个人在一起每晚总有说不完的话,讲不完的故事,这边他们卿卿我我,此时正有一个人辗转难眠,这人正是何里钵。他正在为答应李恩喜的事发愁。
这事要从他那日出门追给王旁送贺礼人说起:
何里钵那日听闻有人前来给公子送贺礼,出门见一家丁随从的背影,便跟着他来至一处宅院之前,眼见那人进了宅院,何里钵走上台阶敲打门环,开门的是个家丁。他上下打量了一下何里钵,见是个陌生的二十来岁的年轻男子,便问何里钵:“这位公子找谁。”
何里钵急忙施礼说道:“在下姓何,想找高丽公主。”
家丁在这府上这么多年,还真没见过这么愣头青的小子,都不知道这是枢密使的宅邸,不过刚刚在后面跟几个其他打工的小娱乐一下,赢了点钱正是心情不错。要换平日早就一关大门理都不理会,今日心情大好,于是说道“这里没有姓高的,再说公主都在皇宫呢,哪会在这里。”
何里钵也是寻了李恩喜多日,忽然见了线索怎么肯就这么放下,急忙上前挡住大门说道:“在下姓何,请问这里可否有位李恩喜姑娘。”
家丁听他找李姑娘,虽然不知道这位姑娘的来路,但是这姑娘带着随从来府上多日,大人只说是贵客好好招待,即使来寻贵客的,大概推脱不得,于是喃喃说:“找李姑娘就说找李姑娘,干嘛说找公主,你且在这里等候,我去通禀。”
何里钵站在门廊下面,等了好半天那个家丁才出来,听那家丁说道:“李姑娘正在前厅等候,何公子请随我来。”于是便跟着家丁来至前院的厅堂前。正要迈步向里进去,家丁拦住瞪他一眼说道:“你在这等着。”何里钵又只好乖乖的定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