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一章 逆流亦可前
作者:鲈州鱼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1974

针对袁绍构筑的包围网,王羽的防御策略就是扼守住流经清河的两条大河清河与漯水和,就能有效的挡住冀州联军的攻势。

清渊地处清河之畔,阳平郡北部,与安平郡南部的广宗城隔着清河南北相望,扼守住了四郡交界处的往来,地理位置相当重要。

刘备兵马不多,又都是没经过训练的乌合之众,作为北部防线的守卫者,确实无法让人心里踏实。实际上,公孙瓒撤兵之前,在广宗曾留有一支骑兵作为呼应。

按照那时的部署,就算袁绍的主力压过来,清渊、广宗的两支军队也可以且战且退,不会被瞬间压倒。

只可惜,公孙瓒、田楷先后离开,造成北线空虚,只有刘备一支孤军,显然是无法承担起抵御冀州主力这样的重任的。

当然,王羽原本也没报多大指望,只要刘备能对馆陶形成一定的压力,就达成目标了。即便牵制不住高览也没什么,顶多就是曹cāo变得更强,更难解决就是了,不至于造成致命威胁。 ..

深知刘备的野心,王羽也不敢指望对方真的会为自己拼命,只要袁绍杀过来之前,刘备能送个信给自己,他就心满意足了。

结果,刘备很好的完成了前半段任务,以不断小规模出击的形式,给馆陶城造成了一定的军事压力,牢牢的牵制住了高览。

完美的开端,收尾却很糟糕,不但打了败仗。而且还被围住了,连跑都跑不掉。

王羽坚持来救。却没对刘备的行为发表意见,太史慈等武将对刘备则是诸多不满。刘备自己,同样不怎么好过。

“大哥,城头风太大,还是不要站太久的好。”关羽关切的提醒着。

刘备摇摇头,并不作答,默然半晌,这才长叹一声,问道:“云长,你觉得。这一次,愚兄真的做错了吗?”

“呃,”关羽微微一滞,这个问题可不好回答,直言太伤人,委婉一点,却又违背了自己的行事风格,踌躇了片刻,他方才答道:“大哥心忧国事。心怀黎庶,有些cāo切,却也无可厚非……”

“cāo之过急么,呵。”看看义弟憋得通红的脸。刘备脸上的苦涩之意更浓了。

二弟不是个巧言令sè的人,尽管以他的作风,这话说得已经相当委婉了。但其心意却是昭然若揭,自己这次的确太急了。

可是。不急又怎么行呢?

自己如今已过而立之年,事业却连个开端都谈不上。漂泊了这么多年。好容易得到了机会,得到了一块立足之地,焉能不珍惜?

王羽可以退,公孙瓒也可以退,这二人各有根基,只要保住了根基,就算把夺到手的土地都丢回去又能如何?总还有卷土重来的机会。

可自己呢?北清河这半郡之地,是自己殊死奋战,好不容易才打下来的。经营的时间并不算长,但通过授田于民的政策,这半郡之地的民心已经到手大半了,在地方势力损失惨重的情况下,对未来的统治是相当有利的。

民心虽然到手,但秋收的粮食却都入了百姓之手,自己的补给,都是从地方豪强手中夺来的。民心还没能转化成实际的好处,现在就放弃,等袁绍大军一到,在民间一通抢掠,自己先前的作为,不就都为人作嫁了吗?

遵循着这样的思路,刘备才迟迟不肯撤退,想着就算撤退,也得把百姓带走,落下点实惠再说。可谁曾想,半路杀出个曹仁,将他的计划敲得粉碎,同时,也将他的心刺得千疮百孔。

他不甘心啊!

现在,被义弟说成是立功心切,军事冒进,他还不得不应承,刘备愈发感到郁闷了。

安慰人可不是关羽的强项,待刘备脸sè稍稍平复,他提议道:“大哥,大军新败,士气不振,高览、曹仁兵马众多,袁绍大军也正在赶过来,不如还是尽早突围吧!王将军信中说的明白,敌众我寡,决战之地,还是尽可能的拉长战线才好,这清渊实在不太适合啊。”

“突围么?”刘备目光一凝,神情越发的yīn沉了。

城外围了足足有两万大军,而城内只剩了三千余残兵,兵法有云:十则围之,却让人耳熟能详裴元绍。

众文武更关注的是裴元绍带来的消息,但王羽却对其本人有些兴趣,此人是个黄巾,而且他似乎是和周仓一起混的,他来了,周仓还会远吗?

周仓同样算不上什么了不起的人物,但王羽却很有兴趣,因为周仓水军属xìng很高,现在的青州,正缺水军将校呢。

前世王羽纳闷过,周仓明明是关西人,又是个做山贼的,哪儿来的水军属xìng呢?听了裴元绍的自我介绍,他才明白,原来这家伙还当过水匪。

更令人高兴的是,听裴元绍这意思,自己在黄巾军中的名声,对这二人影响颇大,基本上是招招手,对方就纳头便拜了。

这个发现,尤其令王羽欣慰。

虽然招揽名将的过程很有趣,但谁不喜欢虎躯一震,王霸之气四溢,然后就轻轻松松的解决问题呢?

王羽想东想西,帐下却已经热火朝天了,众将七嘴八舌的询问着详情。都是不解,好好的。张燕怎么突然就被灭了呢?

“是匈奴人!”裴元绍一脸悲愤的给出了答案。

“匈奴人?”众人心下都是一凛,王羽纷乱的思绪也重新凝聚起来。

“当rì我与元福接应张飞燕入了泽。袁绍奈何我们不得,于是就遣了沮授的儿子入泽……”裴元绍将沮鹄出使之事原原本本的讲了一遍,“匈奴人骑兵很多,他们来了,之前的游击战术就没法用了,飞燕当时犹豫不定,元福倒是出了个好主意……”

周仓当rì提出的办法就是分兵,去芜存菁,让大队人马押送辎重回太行山。留下一部分jīng锐,和大陆泽的水贼合兵一处,等袁绍放松jǐng惕后,再出其不意的捅刀子。这个战法和张燕一贯的作风也是不谋而合,张燕当场就拍了板。

“此计甚好,趁着袁绍急于东进之机,径袭其后,肯定能取得相当大的战果。”田丰连连颔首,意表赞同。

黑山军的强项不在战场厮杀上。机动力的优势再被抵消后,就没什么威胁了。周仓另寻他法,打算转而利用对地形的熟悉,发挥隐遁方面的优势。正合兵法中,扬长避短的道理,大是妙计。

他一拂长须。疑惑道:“此策怎会招致大败?莫非张平难不慎中了诱敌之计么?”

“是袁绍那狗贼!”裴元绍摇摇头,咬牙切齿的说道:“他遣使说。黑山军若徘徊不去,他就引匈奴人入境。结果,他使了jiān计!匈奴人早就来了,在他遣使之前就来了,就埋伏在赵国,黑山军的归路上!”

“咝!”众人都是倒抽了一口冷气。

袁绍这是真疯了,勾结匈奴人,最现实的问题就是,这帮人是禽兽,所过之处,比遭受兵灾要凄惨得多!连场失败之后,袁绍剩下的地盘已经不大了,再被这帮野兽蹂躏一遍,他明年的rì子可怎么过?

这是真的要破釜沉舟了啊!

后面的过程,不需要裴元绍多解释了,抽调了部分jīng锐出去,在行军途中遭遇大量骑兵的突袭,惨败是不可避免的。

太史慈握着拳头叫道:“裴头领请节哀,这个仇,咱们迟早是要报的!打袁绍是为了匡扶国事,打匈奴人是每个中原人责无旁贷的责任,这是国之大义!”

“是!”裴元绍红着眼,一脸激愤,眼中却闪着感激之情。

“裴头领,匈奴人来了多少?”贾诩比太史慈冷静得多,他首先关注的,是相对实际的问题。

“很多!”裴元绍给出了个很模糊的答案,见贾诩皱眉,他又摇着手,补充道:“情报是溃兵带回来的,他们都被吓坏了,只知道来的是异族人,很多骑兵,从四面八方杀了过来,大伙儿没来得及抵抗就被冲散了……”

裴元绍的口才还不错,可能这也是他被派来出使的原因。通过他的转述,那场惨烈的大战,或者说屠杀,完整的呈现在了青州众将的面前。

黑山军败得很惨,匈奴单于呼厨泉亲自带队,成千上万的骑兵埋伏在房子城附近,黑山军本来是预备在附近停留休息的,结果就在筋疲力尽的准备扎营的一刻,匈奴人出现了。

张燕不在,遭遇突袭的黑山军根本没能组织起来抵抗,瞬间就崩溃了,只有少数运气好的,逃出了生天,剩下的不是被杀,就是被俘了。匈奴人也不是一味杀戮,因为他们不懂生产,所以要抓汉人做奴隶。

总之,押送辎重的黑山军基本上算是全军覆灭了,黑山军遭受了重大打击。

虽然没有亲见,但讲到激动处,裴元绍也是泣不成声,他的亲眷部下,应该没人在其中,但黄巾军这些年历经的种种困难,他却是感同身受的。

见他情绪激动,也再说不出什么有用的情报,王羽便命人送他下去休息,待rì后再议。

“君侯,”走到帐门处,裴元绍突然回过头来,直勾勾的看着王羽,问道:“这一仗,还打吗?”只是简单的一个问题,但拳拳的期盼之意,却是溢于言表。

众人闻言,都是默然,哪怕最激进的太史慈,也是皱眉不答。

局势,变得越来越糟了。

此消彼长啊!

袁绍又多了一路友军,而且还是很强力的那种,呼厨泉亲至,来的匈奴人还少得了吗?而自家这边,先是刘备,然后是张燕,两路友军基本上都失去了战斗力。

得到房子城的战报后,张燕已经率军回援,试图从匈奴人手里夺回被俘的兄弟,周仓就是个水贼,手下可战之兵,不过寥寥数百。

张燕以步对骑,对上匈奴后,胜算相当之渺茫。就算他能赢,也杀不了多少匈奴人,草原异族最擅长的本也是游击战那套东西,仗着骑兵的机动力,他们想打就打,想走就走,谁也留不下他们。

“唉!”田楷重重的叹了口气,反复念叨着:“若是我家主公在此,若是我家主公在此……”

最克制草原骑兵的,本就是公孙瓒的幽州军,公孙瓒若是还在,匈奴人纵有万骑,又岂敢嚣张?

论起对异族的憎恶和jǐng惕,出身幽州军的田楷,应该是仅次于王羽的了。

“裴头领无须多虑,的确,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王羽长身而起,朗声道:“然则某却不是君子,某崇尚的是,仇不隔夜!匈奴人只要敢来,某就让他们有来无回!”(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