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急援榆林
作者:梦难成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6654

“孙老师,走,看地图谈。通知所有人集合,准备出发,召集何、满、曹等将军,总督府议事,”朱由校立刻下了命令,这个时候他是不可能待在大同了,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更何况,他还不是一般的匹夫。

回到了总督府,总将军已经等待在哪里了,展开了地图,一看从这里到双山堡,大约**百里路,比岱海那边走,少了大概有一百里路,孙承宗首先把战报的信息报了一遍。

“孙老师,林丹不远千里,非要往那边赶,估计根本就是为了这个双山堡,以便来个里应多和,兵不血刃的进入边墙,否则他们为什么单单的挑了它呢?”看着地图,朱由校不由的说。

“皇上分析的甚是,林丹狡猾如狐,不会奔袭千里随意找个地方,而且双山堡此次集体投降,也显示了图谋已久。而且臣怀疑林丹的西进,也跟前会去他们会和。”孙承宗点头称是。

“鄂尔多斯部落此事参与其中,他们的位置在西边三百余里,林丹的目的地不是鄂尔多斯,就是榆林。而我军的位置比他晚了一天的路程,所以现在就得起启了。”朱由校的计算是,林丹比自己早动身二日,虽然从边墙外的距离比边墙内距离远了一百多里,战车的速度在长途奔赴之中,并不慢于马队,所以朱由校如此计算。

“皇上还要亲征?”

“是的,榆林此次百姓的损失一定小不了。朕自认应该给他们一个交待,而且本次定要一举解决了林丹这个蒙古的大麻烦,河套地区的西部也急需解决,目前归化已经打了下来,鄂尔多斯是这次攻打榆林的帮凶,朕不会放过他们,并且一旦解决了他们,河套地区就算是彻底解决了。”朱由校恨恨的说,这是蒙古人给自己找不痛快,践踏大明的尊严。那自己就要好好的来维护一下。并狠狠的教训、报复一番了。

“皇上,切记勿怒而兴师,勿愠而攻战,”一见皇上这气势汹汹的样子。倒让孙承宗不放心起来。

“孙老师放心。‘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故曰:明主虑之,良将慎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攻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说,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主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这是孙老师教朕的,不敢有忘,朕会小心应对。”

“皇上天资聪慧,又能从善如流、听言纳谏,国之大兴也。”

“孙老师无须夸奖,回到正题吧。此次若秦夫人和卢象升在林丹赶到之前还没有堵住边墙,林丹就会带二十之间这学问可是不小。

“回皇上,请恕臣不知。”孙承宗也的确不能知道,因为这种知道的前提那是让闫应元拿一万给对抗二三十倍的正规军、四十几倍的牧民。

“回皇上,臣倒觉得,可以在林丹的必经之路上设一阵地,虽然没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但按着何大人在归化城布置的简单营寨,阻上一阻蒙古兵还是可行的。”满桂直接的说,营寨的防御能力确是让他信服的。

“满将军所言极是,”朱由校听了马术方面不行,也就想到了阻击,虽然没有险地可设埋伏,但的确是现在的最有效的方法了。又找了找地图,偏头关东北一百里地方,有一个叫做黄泥岗的地方,看地形,象是比较高,那里看路线是林丹的必经之下。但这是在纸上谈兵,是否真的适用于阻击,还得看实地再说。“诸位,可知此处黄泥岗?”

一圈子人没有能说话的,因为大家对这里的地形根本就不熟悉。倒是一旁的孙承宗说,宣大总兵杨国柱对西北的地形比较熟悉。那还等什么。杨国柱一到,朱由校没时间让他请安,直接的让他说说。

“回皇上,黄泥岗此地,是一处不太高的一处高岗,四周都是乱石,只有这里宽一里的地方上,便于趋马、、、、、、”杨国柱仔细的说着。

“好,杨爱卿谈的很好,赏一百两白银给杨爱卿,下去休息吧。”朱由校对杨国柱不太熟悉。所以听到了自己想要的信息后,立刻拿出了一百两的‘咨询费’。

“谢皇上恩赐,但臣请皇上带臣作战,西北诸地,臣多有研究和考查,现特向皇上毛遂自荐,相信能给皇上当个合格的向导。”杨国柱哪里肯走啊,这种得见天颜的机会多难得啊。

“哦,也罢那杨爱卿就随军前往吧,”有人愿意投奔,也是好事,毕竟对于西北的地形真的没人熟悉。有这个一个人的存在也是好事。

“臣多谢皇上。”杨国柱激动不已的叩谢。

“传旨,闫应元,在黄泥岗布营寨阻敌,务必拖沿林丹三日行程。”

“传旨,秦良玉、卢象升全力消灭榆林蒙古军队,夺回榆林。”

“传旨,大同城内所有新锦衣卫,凡会骑马者立刻集合随朕西进灭蒙,凡有神弩者会骑马者,立刻从军,凡不会骑马者,让出神弩给其它会骑马者。由朱梅带队,奔榆林方向。”

“传旨,净军、锦衣卫立刻补充阻力汽油弹等,天应军从归化带来马匹中多挑一匹战马,立刻出发。”

、、、、、、

朱由校下了一系列的圣旨,并把这边详细的情报报与闫、秦、卢等得知,以便随时判断战场形势。这时候没时间拖曳,必须快了。“孙老师,大同事了,孙老师是随朕西进还是回京?”

“回皇上,老臣愿意皇上西征。”

“那如此,孙老师就坐朕的座驾吧。”朱由校一愣,也就是客气客气,没想到老头还不客气了。

榆林,卢象升气的差点吐了血,还没看见敌踪影呢,就让人把布置在双山堡的‘暗哨’给干掉了。这样把自己的眼睛就给蒙住了。等着今天早上例行通报之时,才发现联系不到人了,这才警觉起来。

但此时已经晚了,榆林军已经被八万蒙古人偷营,结果杀了一个大败,榆林卫就这样落入了蒙古军手中,等卢秦二人赶到之时,已经是被蒙古门紧闭了城门,插上了蒙古军旗帜。他们八万人并没有想着四处的流窜,而是据城而守。这完全不符合蒙古人的一贯作战方案,他们一向来去如风,哪里会守着一个城池。但这次,他们却可在这里为他们的可汗守住一座‘大门’。更是凭着坚墙,来不断的打击,必须前来攻击的自己的大明援军,为报他们十万将士的血仇。这个战术不得不说,是相当的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