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军的战阵,果然是名不虚传,即便是在夜间,也不得能有一丝的突破,阿rì斯兰看着满地的人尸马尸,一阵阵的悲愤填膺,二万鞑靼勇士,就这样不停的消亡在了大明的亲军中,他是多么的不甘。想想在哈密之时,阿奇木苏里唐对自己如此的信任,把二万勇士交到自己的中,就是盼望着自己能够给吐鲁番捞一票大的。为了保密,在沙漠边缘潜行千里,才有了一定的成果。张掖城已经攻占在即,那里的人和财宝,将全是鞑靼人的战利品,但万万没想到此次竟然遭遇到了百年不遇的天子亲兵,这趟差事也太倒霉了。估计如今那四个千人队也已经结束了吧,他们陷入大明的不深,若一心求退应该可以退走的吧,阿rì斯兰这样想着,好呆得留下一点人回吧。
月亮升上了中天,已经成了半月,但月光是如此的皎洁,这光好象也在嘲笑自己的无能。周围的鞑靼勇士们已经没有了往rì的自信与豪情,换下的却是满脸的恐惧,亲军太强了,根本不是这世间应该有的军队。一路上的传言,让这些人不以为然,认为那是夸大,如同李白的诗一样,动不动就是,黄河之水天上来,白发三千尺,飞流直下三千尺、、、、、、都是夸张而已,但这种夸张落到了自己的身上,除了害怕就只有害怕了。
千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哀兵必胜、破釜沉舟、、、、、、阿rì斯兰想了好多的成语,但都想不出有什么可以激励一上剩下的八千鞑靼勇士的士气,现在看着这些唉声叹气惊恐万状的鞑靼勇士,一切都没有用了。而且周围那重重叠叠的亲军又包围了上来,跑也没处跑,躲也没处躲,就连想着拼死一个够本的心思也没法起,罢罢罢!
第二天是十二月三rì,又到了早朝的时候。朱由校心里还有些挂念着张掖,理论上来,朱由校希望越来越多的鞑靼人到大明来寇边才好,因为来的越多,那哈密卫、吐鲁番的力量就会越少,更有利于明年的出征。但同时,被侵入了腹地又相当的被动。因为不得不考虑大明子民的损失。
大殿,经过了十几rì的折腾,全民教育的班子终于搞好了,今rì早朝就是敲定之时,由顾秉谦为最高领导,黄尊素次之。顾秉谦做为首辅。又有魏忠贤形容:爽!
听的也差不多了,看着脚下的大臣们一个个侃侃而谈、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口吐莲花的样子,自己着实享受了一番。压了压,下边的文武们立刻开始安静,伸长了脖子等候皇上的发言。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尚且努力,”连朱由校都不明白自己怎么来了这一句话,刚开始不是想这样的。果然此语一出果然让群臣惊慌失措,不明白皇上什么意思。因为革命一词是指,因古代以天子受天命称帝,故凡朝代更替,君主易姓,皆称为革命。这可不是小事。所以群臣不惊恐才怪。朱由校自知失言忙又道:“曹cāo《让县自鸣本志令》中‘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我大明自受命于天已二百余载,但不服教化者不乏其人。朕就是要把这些乱臣贼子的命给革了,还大明一个朗朗乾坤。但任重而道远,仍需诸位文武大臣帮趁。”费了老鼻子的劲,终于还是把这个话给绕了过来。实在是革命这个词不是什么好词,特别是放在自己身上那更是不吉利。
“臣等一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忠心为大明中兴而奋斗不息。”群臣这个时候没有一个敢含糊的,拼命的表着忠心。谁不想巴结皇上,得到了圣眷那就等着平步青云吧,现在的皇上可不是个弱不禁风的主,那是文武兼治,要兵有兵、要名有名更重要的是要钱有钱、要权有权,看看与皇上靠的近乎的,那些人是什么人,是真正掌权的人。别的不看看工部就明白了,就因为徐光启得到了圣眷,看看人家带着工部肥得那叫人羡慕死了。再看看兵部的孙宗承,他的话兵部的侍郎、郎中们有一个敢驳的吗?再看看那田尔耕,那京城的钱还没把他给肥死。这都是帝党啊,连那个薛凤翔,都臭了大街的人物,看看户部,光是报户口的就忙个要生,以往清查一下人口,那是多难,现在呢?什么逃户、黑户等人哪一个不上杆子报户口,这可是绝对的政绩,是要青史留名的。再看看没有得到圣眷的,一个个已经是边缘化了,政务公开之后,礼部、刑部、吏部哪里还有什么实权,一个个都是战战兢兢汗不敢出,唯恐被人捉住了小尾巴。所以现在满朝的文武都要个心思的想表演表演,能够入了皇上的法眼。
“鞑靼人无视大明国威,悍然出动二万人马偷袭我张掖,这是对大明的侵略行为,大明绝对不会放任其如此嚣张下。况且,哈密卫本就是我大明领土,朕也会收复回来。故朕宣布chūn节之后,就是朕亲征吐鲁番之时,朕要向世界宣布,犯我大明者,虽远必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