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举子上工
作者:梦难成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898

“皇上,以工代赈的方法用到此事,此议甚善,既能解决了百姓们的食宿问题,又能为京城周边的建设提供劳动力。但皇上,羁绊城外的,不仅仅有贩夫走卒,可还有来京赶考的士子,春闱在即,他们多是年前赶到京城。相对而言,这些士子手不能提担,肩不能担担,正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让他们如何是好?”吏部尚书王绍徽也站起来说道。这位编写了东林一百零八人,为点将录的人物,此时也拾遗被缺的说道。

三年一次的春闱,就是大明的科举,要选拔大量的人才,靠的就是这样的科举制度。当然也是大明读书人最光明磊落的一条道路,读书人最佳的出路就在于从小就开始考试,一直考到中了进士,基本上算是可以功成名就了。范进中举那还只是中个举人而已,是官员的后备力量,但进士则直接的可以进入朝廷为官,特别是只了一甲或者是二甲前几名的,那可是要当内阁储备人才的。所以这是大事中的大事。

“王爱卿,朕对大明的举子们还是有信心的,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话也不是圣人的泛泛而谈,若这几日的劳累都不能忍受,朕又岂能放心将一州一县置于其手。而且此次的举子得中之后,朕也不会如往年一般,就让他们上任为官,因为花团锦簇的文章写得再好,也不代表其能力水平就有多高。仍然会让他们先去天门城去学习深造,学得了真本领后。才能留在朝廷或者牧狩地方。所以京城外的举子此次也权当一项提前实习了,做得好的,会记录在案,即便是将来名落孙山,朕也会再给其一次实习的机会。”

温室里的花朵是没办法为百姓撑起一片天空的,官员实习再学习,这已经是一种必然。连之人,那粗活累活的农田、工程岂不是没人干了?爱卿以为呢?”

全民教育就是要全部的百姓都读书、识字,到时候还真的没有文盲存在于世了,这是一个划时代的改革,接着的就是社会秩序改变,因为那时候没有什么区别了,都是识字的,再不能因为农民不识字就看不起人家,工匠不识字就鄙视人家,但社会依然得发展下去,日子还得照转。所以读书人的优越感就不会再有了。当然学问的高低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许多的官员都已经看出了这里面的道道,但没想到皇上这么快就对开科取仕开始下手了。的确让他们措手不及。

“皇上之言鞭辟入里,发人深省。举人考上进士之后,许多人对于实务也的确有一个学习的过程,特别是身为一方父母,若因实务上的不通,不能造福一方,这就不是朝廷开科取仕的本意了,所以老臣赞成皇上让中进士的官员先去实习一番。而现在京城紧张的时刻,举子们先去体验一下生活,到了工地之上,也更能了解人间疾苦,几日而已却是他们的宝贵财富。”徐光启当然力挺皇上说。

“皇上,军队上也是如此,从基层中一步一步的走上来的武将,才更能知兵用兵,更善于与兵士沟通。所以臣对于皇上的提议相当赞同。”兵部的孙承宗也从兵上浅浅的指出了深入基层的好处。兵不知将,将不知兵这可是战场上的大忌,所以战斗经验丰富的从小兵混上来的武将往往比空降下来的,要强上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