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style="color:#f00">热门推荐:
<content>
而更多的弹幕则是:
[恭喜你发现一部神级纪录片。]
[恭喜你发现神作。]
[恭喜你掉入神坑。]
这段时间没有画面,所以弹幕满屏,等到画面出来时,弹幕瞬间减掉一半。
可想而知,出场的画面是十分吸睛的,以至于观众们都抽不出时间来吐槽。
只见一盏膻油灯洒出昏暗的光芒,一卷竹简在古朴的书桌上缓缓铺开……
烛光明灭,依稀可见竹简上如鸟虫一般的蝌蚪文。
岁月、底蕴、内涵、磅礴、厚重……在镜头下,一一浮现。
只第一帧画面,观众们的视觉神经便被刺激到了,眼前一亮。
这部纪录片,一定花了很多钱罢?
有点酷到过分啊。
这样酷炫的开头,纪录片的主角会不会被夺掉光彩,从而导致后面的内容不好看?
带着一丝期待,观众们跟着镜头全方位的观赏着古朴的竹简。
同时,屏幕右上方用黑色楷体整整齐齐列出竹简上的内容:
‘臣将为鐻,未尝敢以耗气也。
必齐以静心齐三曰,而不敢怀庆赏爵禄;
齐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
齐七日,辄然忘吾有四枝形体也。
当是时也,无公朝,其巧专而外骨消。然后入山林,观天性……’
观众们看着这些蝌蚪文,鸟虫体,尺牍,古朴的桌案,复杂的文言文竟然有些懵……
慌了。
看个纪录片竟然变成了文盲!
好在弹幕大神开始科普,有观众科普尺牍的由来,亦有观众科普古文。
[这段话选自庄子《达生》,全部翻译如下:梓庆能削刻木头做鐻。鐻做成以后,观赏过的民众无不惊叹其鬼斧神工。
鲁侯见到便问:“你用什么办法做成的呢?”
梓庆回答道:“我区区小木匠而已,哪会有特别高明的技术呢?
不过,我还真有一个本事。
那就是我准备做鐻时,从不敢随便耗费精神,必定斋戒来静养心思。
斋戒三天后,臣不再怀有庆贺、赏赐、获取爵位和俸禄的思想;
斋戒五天后,臣不再心存非议、夸誉、技巧或笨拙的杂念;
斋戒七天后,臣已不为外物所动,仿佛忘掉了自己的四肢和形体。
正当此时,臣的眼里已不存在公室和朝廷,智巧专一。并且,外界的扰乱尽皆被摒弃。
尔后我便进入山林,观察各种木料的质地,选择外形与体态最与鐻相符的,这时,我已胸有成竹,方是动手加工制作。
若非完成以上的斋戒步骤,我便放弃制造。
用木匠的纯真本性融合木料的自然天性,这或许便是在下制成的器物能被民众称赞巧夺天工的缘故罢。]
哇,原来是这么有意思的小故事。
厉害了。
厉害了。
扑面而来文化内涵与底蕴啊!
而此时,旁白缓缓响起,是一位小有名气的男性配音演员,拿捏好了语气,吐出沉稳的气息:
“两千年前,中华家的工匠们劳作一天后,点说而已!
大国匠心,阙盛千年!
[是我泪点太低,太多愁善感了吗?]
[我也被戳中泪点……]
[回头再看一遍,敬佩之余也泪目了,作品优秀到被它国工匠仿造,一定是呕心沥血过的,秦淮小哥哥不容易,尤其是在他这个年纪。]
[精华在笔端,咫尺匠心难啊。]
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得到这些弹幕深深的慨叹。
磅礴大气且有深厚底蕴的片头缓缓过度,背景音乐响起。
镜头从书本扉页猛得一转,变成从金陵城鸟瞰而下,尔后腾云驾雾的下坠。
焦距拉进,可看到整个金陵省博物院的仿古建筑与现代陈列馆。
俄而,镜头从门庭中穿入,一道道门往后飞掠,颇有‘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的既视感。
而镜头便以观众第一视角的身份,款款落在了陈列的核舟面前。
小小的橱柜内,空间一片漆黑。
没有明月,却有月光,没有流水,却有涟漪!
意境荡漾,仙气缥缈。
观众们无不惊其美艳,撼其神工。
恨不能神魂附着在核舟上,在如水的月光上顺流而下,恨不得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商雅的烧钱拍摄法,果然震撼。
这一连串镜头,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有内涵。
[哪怕我从来没了解过核舟,我也能一眼看出来,这枚核舟简直是碾压了东瀛核雕师的那件作品。]
[同感,三刷的我回头再看依旧震撼。我决定啦:下个星期奔赴六朝古都,去博物馆看实物!]
有弹幕嗷嗷乱叫,这核舟看得她魂牵梦绕。
[这有点过分夸张啊,是不是打了特效?]
[金陵本市人现身说法,这不是特效。]
[求求求求问背景音乐啊。]</content>
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