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瓦山断块带
作者:铭滢涵      更新:2019-07-29 06:07      字数:1286

金星樱灵子云:“山体演化。这些又是,怎么回事呢?”

教授拿着仪器,仔细的检测,并且说到,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峨眉山,是一座背斜断块山,西部隶属峨眉——瓦山断块带。

其地质发展史和地质构造,有着密切的联系。

早在距今约8.5亿年以前(即早震旦世),峨眉山区还是一片汪洋。

早震旦世后期,晋宁运动使峨眉山从地槽区转化为地台区,形成一座低平的山。

同时,在地壳深部引发了,大量的花岗岩岩浆侵入,形成峨眉山基底岩系,为以后沉积岩盖层的发展演化,起到“地基”作用。

火星樱灵子亦云:“确实,这些知识很重要。我们也应当了解,后期的事情。震旦纪中后期到奥陶纪初期(距今7-5亿年左右),海水向中国西部、南部淹没而来,峨眉山区第二次沦为沧海,峨眉山区地壳缓慢沉降。初期,地壳下降甚微,在1亿年的时间里,沉积形成了近1000米厚的以碳酸盐为主的白云岩,即目前一线天、大坪、洪椿坪等地出露的地层。这个时期,大量的低等植被和单细胞动物,开始诞生,现在洪椿坪附近的岩石上,尚可清晰地看到,藻类的化石遗迹。后期,地壳继续下降,并沉积形成了,约1000米厚的砂岩、页岩和白云岩。由于……在总的下降过程中,其速度快慢不均,时降时停,甚至间有微小的上升。因此,在从仙峰寺经遇仙寺到洗象池的地层上,遗留下岩石交互成层,色彩交错的现象。此地层含有丰富的笔石化石、三叶虫化石和腕足动物化石等。”

木星樱灵子注云:“最后,又发生什么事情呢。到奥陶纪后期(距今4.5亿年左右),峨眉山区又开始上升出水面,形成汪洋中一座孤岛。”

一些留学生,仔细的解释了非常认真,清楚。

在其孤岛“生涯”的两亿年里,大地发生了地质史上,从未有过的巨变,变得生机勃勃,万物散发出生命的气息。

而峨眉山区,却宁静地处于长期的剥蚀之中,故而其地层剖面中缺失了,中奥陶世至石炭纪的历史记录,二叠纪地层直接覆盖在,早奥陶纪的地层之上。

土星樱灵子注:“这件事情,也让我们,感到很惊讶。早二叠纪时期(距今约2.7亿年),中国南方发生了地质史上,最广泛的海浸,峨眉山区,第三次沦为海底,沉积形成了厚度为400—500米的碳酸盐岩层,为峨眉山悬岩、灵洞等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条件。如,雷洞坪千米悬岩和七十二洞都出现在,这套岩层中,并保存着珊瑚、腕足类和蜓科的化石。”

金星樱灵子云:“后期的事情,更加有趣了。延至晚二叠纪初期,峨眉山区,又一次露出海面,成为攀西古裂谷带的一部分。但……好景不长,强烈的华力西运动,致使它又进入了火海,即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地幔基性岩浆喷溢而出,铺盖了约50余万平方公里,冷却后形成为厚达400多米的玄武岩,即著名的峨眉山玄武岩。今,主要分布于金顶、万佛顶、千佛顶和清音阁等地。”

火星樱灵子亦云:“最后,又发生了这些,搞笑的事情。真的是,太搞笑啦。二叠纪后期,海水又再度浸漫,并且过渡到,地质史的中生代三叠纪初期,峨眉山区第四次变为沧海,沉积形成了约1500米厚的含砾砂石、岩屑砂岩、泥岩等。目前,龙门洞一带岩层,即是这一时期的遗存。是不是觉得,很搞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