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解密 第一节 苏醒的小七 一
作者:莫不厌若鱼者      更新:2019-08-04 09:23      字数:2099

当一架支援穿梭机飞过老周上空时,梁剑从洞口走了出来,老周喊住了他,并询问他身体感觉如何。梁剑说他和小七进入石室,摆好石球后不知怎么就睡着了,估计小七也一样睡着。他现在醒过来后,除了因为有点高山反应而略微感觉头痛外,其他感觉一切正常。

梁剑的回答却让老周有点兴奋起来,因为这和他年轻时经历的事件除了结果不同外,其他都吻合。而且这次还找到了一个新的石室,里面竟然还有螺旋状星图结构,这怎么能让他不感到异常高兴呢。

他俩讨论了一下,觉得既然梁剑可以这么快自然醒来,那么估计小七并无大碍,不如让小七也自然苏醒比较好。两个人就留下了机器驴,由老周带路一起先返回了台地的大本营。当他们再次带着支援队伍回来时,没料到小七竟一直没有苏醒。

支援队伍建设完踏勘装置后,天色已晚。他们在再次察看了小七的机器人躯体还处于工作状态后,将一副担架预留在了石室。老周决定再等等,若第二天小七仍然没有自然苏醒,就用担架先把小七带回营地,然后再对石室展开科考。

小七醒过来的时候,周围一片明亮。她发现自己仍然保持着切断联结前的姿势,坐在石室中。身边的梁剑早已不在,也不知道他的情况如何。

老周也不在,只是石室里四角多了四个小型太阳灯,把整个石室照的异常明亮。地面上摆着一个大型设备箱,一条粗大的电缆连接着它从甬道延伸出去。甬道口还放着一副担架。

小七起身,检视着自己的状态。自己的本体变得更加密实了,突触结构增加了近三成,充填在结构间的量子资源几乎实质化,自己现在就像一个完整的实质大脑。

躯体机能一切正常,但电量消耗了将近一半,背后的能量背包已经接近耗光了。调看了下时间,小七发现自己在这里将近有20个小时了。

她抬头看了看石室顶上的扁圆柱凸起,又望着石室中央地面上呈长螺旋线排列的星图,她似乎有所明悟。小七现在感觉到自己脑中有非常多的信息,当务之急是离开这里,然后将这些信息消化整理。

走出了石室,小七经过甬道来到洞外。电缆线伸出洞口就向上延展,她顺着电缆线走到反角岩石的顶部,看见一台中型能源柜摆在那里,连接着电缆,旁边有一台机器驴。现在正是凌晨时分,小七估计老周喊来了救援,不过现在应该都在台地的大本营那里驻扎休息。

她触摸了一下机器驴的控制开关,点了下大本营的位置图标,机器驴便启动起来向大本营走去。小七没有用对讲机通知大本营,她不想现在打搅了大家的休息,先跟随机器驴回大本营看一看情况再说。

天色愈来愈亮,回去得路程走的比来时略慢些,当返回的机器驴带着小七来到台地上时,天色已经完全放亮。不大的台地上停着两架穿梭机,又多了一个帐篷,显得有些拥挤。

小七径直朝自己的帐篷走去,没想到梁剑正好从帐篷里走了出来。小七抬手向他打了个招呼,说道:“梁剑,我回来了。你还好吗?”

见到小七回来了而且行动无恙,梁剑笑起来,回答道:“我没事。你终于醒了,怎么昏迷了这么久。”

“我只是睡着了,没想到会睡这么久,”小七说着,又指了指自己背后,“我想补充下能源,能量包已经消耗光了。”

“这么快!”梁剑一脸惊讶,不过他很快的想了想说,“还有一个备用的小型能源柜,你可以使用通用充电接口。我给你去拿,在货仓中。”说着他便朝穿梭机走去。

此时老周也从帐篷里走了出来,旁边的帐篷里也走出来两个精干的中年男人,他们都来到小七身前。

“回来就好。小七,让我来给你介绍下,这两位可是我请来的援兵啊,”老周一边和小七打招呼,一边向她分别指着那俩人介绍起来,“董三余,宋金筷,他俩都是国家文物局安全处的副处长。”

“二位好,”小七冲俩人寒暄道,接着有点不好意思的和他们三人说,“给各位添麻烦了。”

“哪里麻烦了,你发现了这么好的东西,我们俩是自觉自愿过来的,”宋金筷打趣到,“不过昨天差点当了你的担架工啊。”

闻言大家都笑了起来。董三余开口问道:“小七你是怎么发现这处石室遗址的?”

“我也只是直觉,两处的地形太相似了。我当时只是和梁剑提议一起去看看,没想到还真有。”小七回答道。本体的状况是她最大的秘密,便只好用这个理由搪塞过去,电波的事情是万万不能说的。

此时远处梁剑捧着能源柜正往回走,小七见了便对老周说:“我需要去补充下能量。”

老周点了点头,小七向大家道了声“失陪”,便去找梁剑了。她瞥见董三余和宋金筷并没有觉得惊讶,想来是已经知道了她的来历。

小七回到了帐篷隔间里盘腿坐下,旁边的隔间放着能源柜,一条通用电缆从能源柜连接到了小七的肚脐上。她一面充电,一面开始梳理起突触里蕴藏着的一段段信息。慢慢的,她才开始明了这一整件事情的由来。

那团光球所包裹的,正是一台量子计算机的核心。一万两千年前,一群来自昂星团附近恒星系的星际流浪者在飞船坠毁后,利用仅剩的一些设备,加工了遗迹附近的矽卡岩矿藏。并用这种相对简陋的原材料粗制了一台量子计算机,那间石室就是它的主体结构。

幸存者制造的这台量子计算机,其量子核心不在三维。而是以石室顶部凸出结构中埋设的设备作为接口,然后利用量子跃迁技术在四维创造了一个小型量子空间,用以容纳计算机的量子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