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个男人也有着急的时候。
他这么想着,但动作上周灿可没有一点坐视周茜被虫子啃食的意思。就算他知道这样赶过去,也不一定可以救下周茜。
不过该有的动作,周灿肯定都没有少。这不仅是做给李复国看,对于周茜那个女人,如果情况允许的话他也不想看到对方就这么丧命。
可让周灿感到奇怪的是李复国的反应,明明那样的着急,这个时候应该放手一搏,但那个男人发现周灿的车队异常的速度后居然这么来了一句。
“周先生,你的速度太快了。不能和队伍脱节,我们要保持一致!”
周灿加速是为了救周茜,他以为李复国看到会感谢他然后配合他一起加快进攻脚步。
只是男人现在这么说是什么意思,他不想救自己老婆了?
从刚才李复国的反应还有现在那明显压抑的语气中,周灿可以听出对方并不是那种渴望升官发财死老婆的人。
不让周灿加速,为的只可能是保持队伍的协调不给虫子有机可趁。
这种情况下还这么冷静,周灿有些怀疑李复国是不是也有复兴者帮忙调控情绪了。但事实证明能这么作弊的只有周灿一人,从还没有关闭的通讯器中,他听到了李复国的喃喃自语的声音。
“对,不能急躁,她会没事的,她不能有事,所有人都不能有事!”
神经质的自言自语,这是李复国在给自己信心以让自己冷静的处理现状。三十多的年纪,又生活在眼下的末日,李复国也有足够的能力让自己保持冷静。
连他都这么稳重,其他人当然也不会自乱阵脚。有序的,一步步,灭虫团的战士以不变的频率消灭着任何靠近的虫子。
他们的沉着甚至影响到了战车里的周灿,同样不急着去救周茜,他又把速度降了下来。但脸上,周灿的表情却有些沉重。
看在眼里的何秀琴好像是要帮周灿解答似的开口了。
“就算李团长说要撤退,周茜知道后也不会怪他。因为我们就是这样生存的,任何人都要为自己的失误付出代价。
特别是像灭虫团这种大组织,他们都有自己的家人。所以不可能因为某一个人,就让整个队伍陷入覆灭的险境。”
何秀琴的话让周灿想起了李复国多次的谨慎行为,原先他一直以为李复国这是紧张过头了。不过现在,想象着灭虫团背后的包袱还有李复国此刻挣扎的表情,他发现想要在这个世界好好的生存,如何谨慎都不会有过头的说法。
“所以,有智能不比人类低的机器就好了!”
会有这样的感慨,一方面是因为周灿不想和李复国一样有那么多的包袱拖累,另一方面则是发现脑虫居然可以在这么近的距离内屏蔽掉复兴者之间的信号联系,这让他更是迫切的需要一些高智能可以自主完成任务的机械了。
但这是连复兴者都达不到的高度,要让复兴者制造出来的机械发挥出最大的效能而不是像虫族那般一旦没有脑虫就完全凭本能行动,那他就需要有人帮忙。
作为人类,听出周灿意思的何秀琴回答着周灿:“可机械没有感情,而我们人类却可以在特殊的时候爆发出更多的力量。”
仿佛是为了印证何秀琴的话,虫子倒下的速度越来越快。那是灭虫团的人在体力消耗巨大的情况下爆发出来的后劲,本应该越射越偏的枪法居然越加的准确。
而且无论他的机械车队如何改变速度,这些人的体力就像没有尽头似的总是牢牢的跟在后面。同样是一个人类,周灿知道人在有的时候确实会发挥出超常的力量。
机械和人类之间,到底孰优孰劣?觉得早就找到答案的周灿随着几辆战车因为故障歇火而感到疑惑了,特别是看到灭虫团的人顶上了战车的空位甚至还用手里的武器继续压制着虫子,周灿的疑惑正在加深。
连他都觉得灭虫团爆发出来的战斗力可怕,早就打算逃跑的脑虫当然更加不会停留。
可就算虫子撤退的速度已经让周灿不需要火力全开的清理虫子,李复国的表现却越来越稳重。
“周先生,保持速度,不要被那些虫子偷袭!”
连周茜的老公都不着急,要是周灿急着去救那个女人可不合适。况且李复国说的也没错,谁也不能保证虫子的撤退不是脑虫的阴谋。
到了谷口的位置,面对那堆积成山的虫尸,李复国更是没有轻举妄动。但对妻子的担心还是让男人做出了一些不合时宜的决定,比如亲自加入探查队要进入里面探查。
作为灭虫团的团长,在副团长生死不明的情况下肯定没有人会同意李复国这么做。就连周灿也反对,有着虫足移动战车的他毛遂自荐道。
“周副团长的战甲是我制造的,我有办法找到她。而且我的战车更加合适在这种地形移动,请李团长放心,我一定会安全的把周副团长带回来。”
一开始主动承担主攻的任务是因为眼馋军火库里的装备,现在又这么积极,则是因为周灿已经可以确定里面没有危险。
甚至连周茜的生死,他也已经确认了。在脑虫离开后,他就重新和战甲取得了联系。战甲损坏的不算严重,周茜虽然已经晕了过去,不过周灿可以听到女人的呼吸声。
只要没死,周灿相信他可以用复兴者把女人救回来。但让李复国知道他可以控制战甲就有些不太好了,所以在周灿的坚持下,他带着自己的虫足战车越过无数的虫尸进入了谷内。
和他想象中的情况差不多,本来应该绿意盎然的地方因为虫族和火炮的肆虐已经完全是一片坑坑洼洼的荒地废墟。。
而且无数被炮弹砸死的虫尸乱七八糟的散落在四处,层层叠叠,这让周灿很难找到原本的军火库位置。
所以一进来,他就对金顺山他们下达了搜索建筑废墟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