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东蒙国朝堂之上。
年近半百的皇帝坐在龙椅之上,而殿下左右分别站着长相粗犷的大皇子上官洪和只有八岁的小太子。
此时的上官达看着下面一直在讨论关于出使沧澜的各项事宜,面上表现得无比浮躁,此刻心思早就跑到了媚丽宫了。
大殿之下大皇子缜着脸端正的站着,身后拥护他的大臣正和太子一派的人打口水仗!
礼部尚书说:“这次我国是去议和,且沧澜欧家军士气正盛,所以我们要拿出诚意,而太子为我国储君,身份尊贵,若前去议和,定会让沧澜感觉我东蒙其心之诚!”
而站在太子一列的兵部尚书张申说:“虽说这次我东蒙败北,但是几年前我东蒙挫他沧澜夜王军威也是事实,所以此次也不可太过附小做低,只需派一使臣便可,不需太子前去。”
年仅八岁的小太子张着纯真的双眼,他虽小,但从小在宫中长大也明白所议之事。
大皇兄的表弟殷匡刚打了败仗,需要一个人去好远的沧澜国议和,所以礼部尚书就推荐了他。
兵部尚书身后的王御史站出来,拱手向皇上附议:“皇上,臣认为张大人说的对,且太子年龄尚小,确实不是合适之人。”
上官达早就已经坐不住了,有些厌烦地说:“王爱卿说太子不合适,那你说说谁去合适?”
王御史本身就是耿直之人,便答道:“回皇上,臣认为大皇子去正合适。”
他没发现他说出这句话之后,上官洪的眼神瞬间变得暴虐,转眼又恢复如初。
王御史又接着说:“大皇子本身比太子成熟,又是尊贵之人,况且此次为帅的是殷将军,是大皇子的表亲,大皇子去最有诚意。”
殷匡本就是冲动之人,被王御史这样一说,就不乐意了:“本将军虽说败了,但是归根到底是敌将欧皓太过狡猾,竟夜袭我军,且大皇子在朝中事务繁重,那太子又什么都不会,这事当然得太子去。”
站在太子身后的护国公毛烈双目一寒,声音洪亮的开口:“殷匡,请注意你的言辞,太子可是你等能说的。”
毛烈此人为两朝元老,当初跟随先皇打下江山,为东蒙国立下汗马功劳,且还是当今皇上的老师。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他这样一说,再给殷匡几个胆子他也不敢与护国公顶撞,只好悻悻地低下头。
毛烈又站出来,向着上官达拱手道:“皇上,太子身为储君,无论年龄大小,都该为皇上分忧,为国家效力,老臣不反对皇上派太子前去议和,但是老臣有一条件。”
上官达本身对于这位国公心中有怵,他还正想着要怎么让护国公答应这件事呢,毕竟这是媚儿求的事,没想到他能妥协,别说有一个条件,就算有十个条件,他也答应!
皇上便尊敬的说:“老师请说。”
护国公拱了拱手说:“老臣希望犬子毛越可以跟随太子一同前去,一是可以对太子有所照应,二是可以防止沧澜临沂等国在议和之事上动手脚!”
毛越听到父亲如此说,便大步走出队伍,向皇上请命说:“皇上,臣愿陪同太子出使沧澜,请皇上恩准。”
这事本就没什么大不了,上官达不做思考的便答应了下来。
可是上官洪却在心中有所较量,毛越此人虽说不如其父锐利,但是却也是智慧之人,万一到时挡了自己的事,可就有点麻烦了。
但是上官洪也没有办法,能够让皇上答应让太子前去,就已经很难,若再得寸进尺,到时皇上恼怒,就得不偿失了。
朝会就是在各位臣子各怀鬼胎,皇上不耐烦之下结束的。
小太子回到自己宫中,便如往常一样看到自己的皇姐在等待着自己。其实说是等待自己,不如说是在等待自己的内侍为她传递朝上的消息。
小太子先是向上官倾落行了一礼:“皇姐,羽儿回来了。”
上官倾落淡淡的看了一眼上官羽说:“嗯!快去读书吧。”
上官羽本想喝杯茶,可是听到皇姐这么说,便悻悻的离开了。
上官羽走后,其内侍便如往常一样的把朝廷之事字无俱细的向上官倾落汇报!
上官倾落确实是很美,她不似白笙的柔美,也不似欧岚的冷魅,她是一种清雅大方的美,端庄,知性,优雅,出尘脱俗。
一身绛紫色宫装,只是端正的坐在那,表情不温不火,也难掩她的姿形秀丽,容光照人。
内侍叙述完朝堂之事,立在一旁,容上官倾落细细思考。
过了很久,上官倾落缓缓的起身,来到正在书房读书的上官羽身边,看着正在研读书本的皇弟,她思绪万千。
当年母后病逝,自己刚十三岁,皇弟刚刚五岁。她从小容貌无双,才智更是过人。外公曾说,自己若为男儿,定然与沧澜夜王比肩!
而当年皇弟年幼,虽为太子,却无实权,而大皇兄狼子野心,一心想夺取皇弟的太子之位。
上官倾落心有不甘,她不希望大皇兄得权。因为若他掌权,一定会对自己和皇弟赶尽杀绝。所以这几年来自己一直操纵属于太子的势力。
而这次,她知道大皇兄提议让皇弟出使沧澜,一定有所目的。但是自己却不得不妥协,因为父皇还是皇上,他下旨自己不能违抗,而自己能做的就是好好护卫皇弟安全,做好一切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