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新罗帝穆
作者:月隐碧落      更新:2019-09-19 19:51      字数:2168

而与横扫大陆的战功相比,女皇崔云度一直很烦恼,她的天沐台遇上了不少麻烦。

蛇尾人一族并没有诞生过出类拔萃的工匠,若要建成高达数百丈直耸入云的天沐台绝非易事。

在经历了多次的返工之后,一个容貌隽秀的少年工匠带着新的天沐台图纸求见心烦意乱的女王。

这少年自称叫穆,属疾风夜狼一族,但除了耳朵尚似狼耳之外,身上已没有多少狼族的特征。

穆的图纸十分出色,为求尽善尽美,他还详细的询问女皇的各种偏好,力求天沐台每一处都合女皇心意。

按新图纸施工的天沐台建造得很顺利。女皇也发现,这个叫穆的少年不同于她以往见过的任何男子。他并不惧怕她,和她谈起图纸时,从来自信满满,不卑不亢。

他随身的东西不多,不喜奢华的生活,对权力没有半分兴趣。

他喜欢在夜里仰望星空,辨识不同的星星,为它们取上不同的名字。

他懂得许多精细而美好的东西,在他眼里,风与落叶也好,城墙与月光也好,这些寻常之物都超越了事物本身,别有不同的意义。

女皇昏了头。她不是要纳他为男妃,她是真的爱上了他。甚至,因为骄傲,她竟不敢于开口提及此事,更别说索他为妃了。

她只是默默的陪着穆仰望星空,一起察看天沐台建造的进度,她忽悲忽喜,患得患失,常常愁肠百结,有时还会脸红。

这也难怪,女皇当年只有一百八十九岁,刚刚经历过一次蜕皮,正是蛇尾女性花蕾初开的少女时代。

但因为掩饰的很好,并没有手下察觉女皇的心思。不过,穆,知晓么?

这时,天沐台建好了。它高达九百丈,气势恢弘,正中是高大的盘柱,九百个喷水孔同时喷水,女皇可以化为蛇族本体,盘于正中的石柱上享受无与伦比的天沐。

女皇的肉身是蛇尾一族高贵与尊严的象征。九颗尾星是匡耀国威的证明。这是建天沐台的初衷。

然而女皇却莫名其妙的忸怩起来。第一次天沐,在场的竟只有穆一个人。

无人知晓那一夜女皇发生了何事。也没有任何史书记录下来。

当各族联军杀进雪赞城时,蛇尾人犹在梦中。蛇尾战士各自为战,溃成一团。而令她们为之胆丧的是,她们从前源源不断的充沛灵力消失了。她们变得和别族战士一样,在施放法术时,不得不小心翼翼的节省着灵力,还要及时退出进攻等待灵力自然恢复。

在预谋完备的偷袭下,蛇尾族大军几乎全军覆灭。几处主要的驻军当夜也同时遭袭,损失惨重。

联军在一个月后发现了逃亡的女皇。她带着数千人北逃,待逃到波澜壮阔的海边时,已只剩下三十九位手下。

面对汹涌而至的联军,女皇走投无路,她尖利的长嘶一声,化作了巨大的蛇族本体,三角蛇眼流下了鲜红的血泪,她一字一顿的说道:“帝穆,我恨你!”

说罢,她带着三十九位手下头也不回的趟入了冰冷的海水。

这海,当时的人称作恒河。海中,是暗力的世界,女皇与她的手下必死无疑。

迷阑古国的时代结束了。

这个纪元,在大陆历史上,就是黑暗纪元。

从此,崭新的恒河纪元开始了。开启这一纪元的,正是令女皇崔云度爱恨入骨的帝穆。

帝穆,也就是穆,他是联军的统帅,也是南部大陆新罗国的君主。

帝穆是开明的君主。他在位期间,始终和大陆的远近邻国保持了良好的关系。

大约因为黑夜太过漫长,饱受欺凌的各族不约而同的万般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晨曦,整个大陆洗去了战争和暴政的阴霾,渐渐安定和繁荣起来。

以物易物的交易也得到了各国的许可,人们可以自由的在大陆行走。

大陆南部的山歌可以从圣山脚下的猎人口中哼出来。风尘仆仆的歌者带着四方歌谣和一肚子的故事,能换得三餐温饱,甚至懵懂少女的垂青。

古老的行脚商渐渐多了起来。西边的红枫河产出的小鱼干佐以当地人的特殊调料,令各国贵族女子赞不绝口,一度风靡大陆。

帝穆本人精通古老的易理,在他有意的扶持下,越来越多的新罗强者开始试图跳出种族天赋的束缚追求力量。

自那时起,人们不再完全依靠种族的本能去战斗,他们开始思考灵力在体内的流转与力量的释放之间的联系,而这些,似乎只有古老的易理才能给出答案。

十数年后,一个家境贫寒的雪鹰族少年冉冉升起,他名为雪生。因为天资聪颖得到了帝穆的赏识,从而收为徒弟,一直在学习易理。

他研习出了整个大陆第一个非种族天赋的武技“风刃”。尽管这个武技由雪生使出来,只能造成一点微不足道的擦伤,但它却可以无视种族天赋。这也意味着,所有的武技修炼者通过修习,都可以施放出来。

这是史无前例的突破。

雪生得到了帝穆的丰厚奖赏。为了便于雪生继续研习武技,帝穆下令成立恒雅灵阁,又选拔了一批聪颖杰出之人一同修习与探讨。

这一做法受到了大陆各国的效仿,成为后世林立的书院雏形。

这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

而无可避免的,新罗国的君主帝穆,也到了垂垂暮年。

在他有生之年里,他经历了大陆从黑夜走向黎明,又亲手带领新罗从凋敝迈向繁盛。预感到大限将至,他决定去做一件他一直想做的事情。

于是,他轻车简从,来到了当年迷阑国蛇尾族女皇崔云度离去的恒河之滨。

他遥望着海天深处,默默听着海啸与风声,独坐了一天一夜,一句话也未说。

第二天,他脚步沉重的离去了。

不久后,他的大弟子云千山遵循他的遗命来到了海边。

他结庐而居,并将此地命名为天晶守望台。

此后,云千山的儿女子孙,俱称天晶守望者,世世代代恒居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