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献忠逃走
作者:睡不醒的白龙君      更新:2019-10-18 11:59      字数:3847

凌云自然有他自己的办法,他的战法虽然很多遍,但是基本上有一点是不会改变的,那就是他总是要在和敌人正式开战之前就让对方损失惨重,让敌人士气低落,这样一番之后再去进攻,对手就很容易被砍瓜切菜般轻易解决掉。

这一次,他终于给了刘丹一个亮相的机会,不然的话,刘丹可能自己也在这里待不下去了。这会让他的老上司刘鸿面子上挂不住的。

在李强的手下,刘丹也是有一个任务的,那就是负责队伍的弓箭技能教学,那现在就是检验实力的时刻了。

他找来了刘丹,交给了他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并且告诉他,这项任务决定了明天战斗的伤损程度。让刘丹立刻组织五百人的弓箭队,并且给他配发一万支羽箭。

对于刘丹也是有一个死任务的,无论训练方式如何,排兵布阵方式如何。具体的战场怎么指挥一概不管。原则上必须达到一个目标,这一万支羽箭,要换至少两千个大西军骑兵的性命。

刘丹笑了:“大人太过小瞧我了,想来大西军剩余的骑兵人数也不过三四千人,一万支羽箭杀伤两千人,那是个人就能做到。何必组织专门的弓箭部队。这么大面积的冲击,哪怕是盲射,都会造成敌方相当程度的损伤。”

其实刘丹说的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可是凌云还是有所担心。他想了想说:“这件事关乎天水百姓命运,也关乎兰州驻军命运,不是儿戏。你敢立下军令状吗!”

军令状三个字一出口,刘丹的心猛地一沉,怎么凌云现在就要找机会杀我了吗?但是他还是强作镇定的问道:“不知道凌大人所说军令,是为何事?”

凌云也暗暗赞叹:不愧是将门之子,竟然毫无惧色,也算当得起是一条汉子!

“你我私下是朋友,此刻是上下级。我明着说吧,我并不愿意你在我这里,因为我怕出现什么闪失对不起老总兵,但你既然来了,我不能拒绝,这个军令状就是。如果你能完成我的任务,我晋升你为千户,让你正式带兵。如果你没能完成我的任务,你自己就回山海关去,再不要来我的军中。这样可好!”

刘丹有点愠怒之意了,大声说道:“一言为定!大人可否愿意和属下打赌击掌?”

凌云伸出手掌,和刘丹重重一击。刘丹拿了令牌下去准备了。

可以说,这个人算是一个自负的人,一个小心眼的人,一个睚眦必报甚至可以为此没有原则的人,但这个人也算是个有点本领的人。没有本事的人,是不能在这个大明后期的军旅中活下来的,哪怕他的父亲是总兵也不行。

无论是在明军中,还是在辽东军中,定西军中,清军中,还是张献忠的大西军中,只要是有战斗,伤亡就是不可避免的,动辄千人以上的伤亡。这些人其实都是有名有姓的,只是他们的名字没有被记录下来。

而刘丹无疑是幸运的,他的父亲是刘鸿,他从一出生就占据了官二代的优势。他活着能够加官进位,阵亡能够得到祭奠,载入史册。这已经很是难得了。

不过此刻的他没有心情想这些,他正在用心的准备着明天的战斗,想在凌云的身边深入的蛰伏,就要取得足够的信任。而取得足够的信任除了平时的表现之外,还需要在战场上的良好表现。毕竟这里是军队,战场是会死人的。

有了凌云的批条和令牌,很快就领到了一万支羽箭,这一万支羽箭被分发下去了。他点齐了平时训练的弓箭兵,每个人分发到了二十支。

对于这些弓箭兵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必须在十秒钟内,发射出五支以上的弓箭。然后交叉撤退。撤退到后列的,找准时间再射击。

而且他对于这一次的射击行动有了一个革新,那就是对方有速度,他也有速度。他在骑兵那里借来了五百匹战马。这给他的且战且走提供了相当大的支撑点。

第二天,张献忠集齐了他的骑兵们,准备对凌云的部队发起冲锋。他很奇怪的发现,凌云的阵列前方,竟然只有五百名骑兵。后面也只是步兵,没有骑兵。这是个什么样的战法呢,张献忠很奇怪。

但是奇怪的还在后面,这五百骑兵竟然不是拿出马刀,而是弓箭开始发射。速度惊人,无论是否射中。只是几秒钟的时间就拨马后退。

在大西军几乎只是一愣神的功夫,就发现周围的惨叫声一片。有些士兵本来伤的并不重,却捂着伤口惨叫着跌落马下。很快也就昏死过去了。

旁边的同伴们很快就明白过来了,这弓箭的箭头上面是淬了毒的。这淬毒的弓箭在大西军骑兵里引起了恐慌,但更恐慌的还在后面。

刘丹在远处红旗一挥,第二批箭射出来,一些冲击在前面的大西军骑兵被射中。这些箭虽然没有淬毒,但是这是火箭,而且自带清油燃烧。

同时,刘丹并没有承诺不使用马刀,他们也是一阵劈砍,只是遭到了轻微的抵抗。就是这很短的时间内,大西军已经伤亡七百余人了,虽然没有达到规定的两千人以上。但是刘丹自身只有不到五十人的伤亡,弓箭也只用了不到三分之一。

这已经很难得了,毕竟刘丹之前是没有独立带过兵的,虽然之前也是个百户,却连百人小部队都不曾真正的指挥过。这一次出场能够有这样的表现,的确很难了。

刘丹带着自己的弓箭队退下去了,接下来就是步兵的表演了。虽然步兵在大部分的情况下都是见到骑兵第一反应就是避敌锋芒。但是也是有例外的。

小学课本上,讲到了岳飞在朱仙镇大破金兀术的事情。大致是说,金兀术很得以自己的骑兵部队,称之为铁浮屠拐子马,在大宋境内简直是横着走,要多狂有多狂,直到碰上了岳飞,把他的特种部队给终结了。

岳飞的招数就是,组织一队步兵,都是力气极大的那种。冲进地阵里,不管骑兵如何,照着马腿就砍。把马腿砍断了,骑兵掉下来不是摔死,就是被下面的步兵给神补刀。

至于小学的课本是不是骗人的,这一次就能试个究竟了。想到这里的时候,还真是略觉有点小兴奋的。

凌云马上组织了两千人部队,并且连夜铸造了利刃。人手一把。等到弓箭兵撤出之后,步兵马上就上去了。冲入骑兵队列对准马腿就砍。

马腿被砍断后,有的马直接扑到,有的烈性尥蹶子,效果是相当明显的。不过也有两个问题,那就是步兵在马匹的脚下,动作慢了的话,是有的会被马匹给踢死踢伤的。再说别忘了上面还有骑兵呢。

骑兵掉下来以后,如果没摔死的,也不可能会束手就缚。这一次的尝试可谓成功,却应该有很大的改进之处。

这场战斗是很值得借鉴的,因为无论如何,大西军的所有骑兵都在这场战斗中被砍杀殆尽了,几乎没有什么漏网的。如果有的话那的确是奇迹了,因为明军是有补刀的规则的。这是他们军规的一部分。

不过,这一次明军也付出了代价,一个比以往的作战都要大的代价,这次的战斗中,步兵阵亡人数在三百七十多人,还有二百多人受伤。这个比率是和张献忠的部队打没有出现过的事情,一直以来凌云都是觉得张献忠这个人挺好欺负的。没想到还是低估他了。

不管怎么说,明军还是以极小的代价消灭了大西军的骑兵。然后用自己的骑兵开始了对大西军步兵的对砍,各个兵种一起上,有一种乱拳打死老师傅的感觉。张献忠瞬间就被打蒙了。

晚上收兵,凌云先是招来刘丹,问他是否服气。刘丹没什么可说的,他没想到计划和现实竟然要有这么大的差距。他只好按照之前的约定,回到山海关。

可是这时候凌云却做了一个比较大的错误决定,他告诉刘丹,这一次初上战场,能够有这样的表现已经很不错了。所以他决定让刘丹继续留下。

简直让刘丹有一种喜出望外的感觉了。不过凌云也告诫刘丹,不是在绝对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不要给弓箭淬毒。这倒不是跟流贼讲什么人道主义精神,只是弓箭兵就是弓箭兵,又不是四川唐门。还是纯粹一些比较好。

刘丹退下去了,凌云总结了一下现在的战场形势,经过这几天的对峙,很明显大西军已经处于下风了。接下来他们唯有两种选择,疯狂拼命,或者是逃跑。

张献忠的心思再一次被猜中了,他果然已经忍不住了。现在这样的形式,很明显再打下去,自己就会处在绝对的劣势。张献忠心说,这次恐怕要做一回好汉了,好汉不吃眼前亏呀。

天还没亮,张献忠的部队就开始撤退了。他们本来就是流贼,来的漫无目的,走的也毫无章法。部下们请示追击。这一次凌云想了想,还是莫追穷寇了。张献忠已经接连失利,到了人生的最低谷了,这个时候就剩下了活着和死去的问题。如果逼急了,反而会让他爆发回光返照的战力。

眼见张献忠撤围而去,凌云带兵jinru了天水城内休整。天水城内的公孙无忧见到部队回来,总算是见到了亲人了。几乎是抱头痛哭,哭完多时,和凌云说自己指挥不当,三千预备队几乎都打光了。对不起天水父老,请求自请处分。

凌云好好安抚了他一番,作为甘肃目前最高的军政长官,凌云很清楚,是因为他自己的失误才导致了现在的这个局面。如果不是公孙无忧招募的三千预备队和定西知府在没有命令的前提下自觉自发的救援。后果才是真正的不堪设想。

如果要作检讨,要惩罚的话,首先应该罚的就是自己这个因为胜利而大意了的甘肃巡抚。

不过此刻还没有到追究责任的时候,这一场仗,官军方面累计有了几千人的损失,这几千人都有详细统计名册,从优抚恤家属。

另外,定西军的伤亡相当大,这算是极大的伤了常信的元气。凌云给朝廷的奏折了,除了自请处分之外,还特意提到了常信的事,请求朝廷加封常信为甘肃按察使。

八天之后,朝廷的廷寄回到了甘肃,同意凌云的请示,任命常信为甘肃按察使,主管一省刑名,并仍兼任定西知府,在定西办公。驳回凌云自请处罚的请求,对这次失误没有给予任何批评。

常信不是傻子,他知道这次升官是多亏了凌云的保荐,从知府到按察使看似一步之遥,却很少有人能够这么快的走过去。

他虽然对凌云也是心存感激,却并没有表示任何形式的感谢,因为他觉得官职是朝廷的公器,不应该为此向任何人表达谢意。但对于凌云,他心里之前的距离又进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