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撤往密云
作者:睡不醒的白龙君      更新:2019-10-18 11:59      字数:3144

在这场可以称得上是艰苦卓绝的拉锯战中,战场成了真正的绞肉机。因为仅仅不到三天的时间,双方都已经有了较大的损失了。

一向都是以闪电突袭致胜的凌云,在无奈之下竟然打起来阵地防御战,他开始重新的定位自己的角色了。他更适合做一个精锐小部队的指挥官,但不适合指挥大部队作战。

原因很简单,这是因为他没有办法把招募来的所有士兵全部都按照特种兵的要求来训练。而新兵上阵,又必然会有这样的大范围的伤亡。这是不可避免的。凌云明白,前方的牺牲有价值,因为他们的牺牲,才保证了后方。

可偏偏在这个时候,朝廷里面却出了情况。

无论在什么时候,总是一群不做事的人,却偏偏要指挥做事的人。明明自己是外行,却偏偏要指导内行。大明的朝廷并不太平,就有这样的一批人。

就在凌云在前方浴血奋战的时候,一个本来不是言官的人,可能是出于博取点关注度的想法,跳出来激动了一把。

鸿胪寺主事,一个正六品的官员,上折子表示,凌云作为直隶巡抚,是京畿一带的最高长官,竟然私自离开治所,带兵前往蒙古,这是有不臣之心,请旨即刻锁拿。

这个单位鸿胪寺是一个正四品衙门,长官鸿胪寺卿是正四品,副长官是从四品,而主事仅仅是正六品。在京城混的人都知道,六品官比街上的京巴都少。一个负责祭祀礼仪的正六品官员,跳出来弹劾直隶巡抚。而且弹劾的理由还是相当的无厘头。

崇祯一点都不傻,他看到了这份弹章,然后马上下旨申斥了上折子的这位主事,这位叫做徐谦一的主事,还是不知道见好就收。他马上上了第二份弹章,说是凌云就算没有不臣之心,一个巡抚私自离开自己辖地,也是有罪的。请依照大明律治罪等等。

这一次,崇祯没有再给他面子,连申饬都没有了,直接下旨罢免了这位主事大人的官,让他回家种红薯去了。

没想到,一个徐谦一倒下去,一万个徐主事站起来。本来凌云兼着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的衔,一般言官就算是再想扯淡,也不会找他的麻烦的,可是言官们在此刻竟然出离愤怒了。

一个业余选手,一个主管祭祀的官员,竟然就敢接二连三的弹劾,这让这些专业的言官们怎么办呢。

所以,言官们也不等不靠自觉自发的上了弹章,最初是六部六科,接下来是都察院监察御史和科道御史,都一拥而上。这么多的折子,如果再一次的留中不发的话,就要犯众怒了。

崇祯自然是不怕犯众怒的,但是他也怕自己是否太过于偏向于凌云,导致朝臣的不满。

所以,思来想去之下,他做出了一个不明智的做法,那就是派人去招凌云来京问话。而偏偏派去的这个人,还是个太监。

这很正常,一般宣旨的都是太监。而太监,一般都有两个特点,一个是贪财,一个就是狐假虎威。

被派出去的这个太监,不是司礼监太监,甚至也不是御马监太监,而是一个御用监太监,本来就是去传旨,崇祯也没多想,就随便选了个人,让他去吧。

这个御用监,大概就是皇宫里的库房之类的机构,而御用监太监,实际上也就是看仓库的。但是这个看仓库的也很无奈,大明朝到了崇祯这一代,仓库里基本上就没有什么东西了。

没什么油水的御用监太监,好不容易逮着一次出差的机会,总想在外观身上捞点啥。所以,接到命令后,御用监监丞柳叶飞马上就带人出发了。因为他执行任务的地方在蒙古和密云的边界,为了防止出现什么突发事故。他还专门找到了锦衣卫那边借了三十个人。

不过一切,凌云根本还不知道,他此刻还带着他的人在血水里摔跤呢,遇到多铎,他算是遇到了劲敌了。愣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多铎现在已经开始了不要命的冲击了。

凌云的部队已经开始了大范围的死伤,夜战之后,只隔了三个时辰就是第二天的战斗,多铎豁出去了。凌云的兵也豁出去了。

最后,城墙终于不能在承受重力,开始大范围坍塌。凌云知道,已经受不住了,考虑撤退问题。

明军已经有了超过三千人的死伤了,而多铎那边也不好受,阵亡人数也接近了三千人。几乎是持平的。凌云知道,之所以能打成这样,也是仗着自己是守城的一方而已。守城一方占据了主场的优势。

而打成这个样子,其实已经是明军赢了,明军最早的战略目标就是,不惜任何代价,在撤退之前,消灭敌军一万人左右。

累计算起来的话,镶蓝旗和镶白旗的阵亡人数,已经接近七千人了。这离凌云最初的目标很近了。虽然明军前后也损失了大量兵源。但是总归也算是给了清军以重挫了。再往后就已经无险可守了。要退到密云去了。

就在这时候,他接到了一个来自密云的消息,这些天的郁闷程度一扫而光。密云知府和守将传来了一个消息,那就是兵部制作的两门红衣大炮已经到达了密云。

红衣大炮,最早叫做红夷大炮,是因为这是由红头发的西班牙人研制的。在宁远的时候,袁崇焕能够用一万孤军击败努尔哈赤的十三万人马,就是因为当时的宁远,有在西班牙买的几门红衣大炮。

在宁远,红衣大炮的威力已经完全得到了印证,之后各路英雄都在仿制这个东西,有个登莱巡抚孙元化,就是一个那个年代的军事发烧友。无论是修城墙还是造大炮,都是最靠谱的。

虽然后来孙巡抚因为一些原因,被朝廷给砍了,但是他的造炮技术还是被兵部给留下来了。不过由于兵部没有钱,更没有料,不过最近崇祯在听到了皇太极要派兵进攻的消息之后,还是勒紧了裤腰带拿出了点钱。让兵部造了两门红衣大炮,拨发给了密云。

密云守将马上把这个消息报告给了凌云,凌云听到之后,大喜过望,马上准备向密云方向转移,这里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再在这里待下去已经没什么意义了。

他给朝廷写了一个折子,详细的说了自己的作战规划,同时也以兵部侍郎的身份给密云守将下令,让他储备足量的弹药和弓弩,自己会在三天内到达密云,接管防务。

刘丹主动请缨,要带弓箭队断后,但凌云拒绝了他的请求。这一次并不是出于对他的不信任,而是因为断后是危险的。如果让老上司的儿子在这场战斗中阵亡了,以后见面可能真的不好说话。

石头和李强两个人担当了断后的任务,凌云甚至把西北带来的兵全都给他们留下了。把白龙卫队的士兵也留了一百人给他们。对于他们来说,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他们还是要以两千人来拖住敌军四万余众。

这是一场类似于送死的战斗,完全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命令是死的,因为这里的明军仅剩下了不到六千人,实在是分不出更多的兵力来用以断后了。

凌云告诉自己的两个部下,如果有困难的话,尽管说出来。甚至可以拒绝执行这次的命令。但是如果一旦他们接受了命令,就必须在这里坚守六个时辰以上,不到时间撤退,就是违背军令。

两个人什么都没说,默默的点了点头。凌云伸出了手,握住两位兄弟的手。他不知道这一去,还能否再见到这两个人,但必须有人断后,一旦弃城而走,没有强大的机动力。

后面又都是些骑兵,被追赶上的话,那就是一场毫无悬念的劫难。他们都没有再说话。

深夜,死一般的沉寂。凌云命令大家就地休息,因为在天亮之前就要向密云方向后撤了。很多人是睡不着的,但他们知道,只有他们活下去,才能在后面的战斗中发挥应该有的价值,也只有他们活下去,才能够对得起这些留在这里送死的兄弟。

天亮之前,凌云最后和两位兄弟道别,然后带人撤离了安宁镇,向着密云方向而去。此刻,距离石头等人可以撤离的时间,还有六个时辰,也就是十二个小时。

东方终于露出了鱼肚白,多铎的兵也已经吃饱睡足了,接下来就是他们的常规动作了,那就是攻城。

虽然仅有十六岁,但是多铎的战场经验也已经相当丰富了,他凭借自己的直觉就已经知道,城内的抵抗虽然还是很强烈,但是已经略显颓势,说明马上就要支撑不住了。

这个判断非常的靠谱,所以,这一次多铎从一开始就用上了最为猛烈的进攻。虽然凌云给石头他们留下了相当一部分的军械,自己是轻装撤离的。但面对猛烈的进攻,剩余的两千明军显然还是吃力的。